首页 理论教育 南朝皇帝的昏乱暴行及南朝的遗产

南朝皇帝的昏乱暴行及南朝的遗产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如此,他在南朝皇帝中还不算最荒唐的。前废帝刘子业此人是昏君、乱君兼暴君的典型。前废帝与姑母新蔡长公主乱伦通奸,难分难舍,竟宣布长公主死去,杀死一名宫女假冒其尸体,送回家中,要其夫大办丧事,却把姑姑封为宫中贵嫔,诈称她姓谢。前废帝残害同族,不遗余力。刘子业仅在位一年四个月,却已经做出这样多的荒唐事。刘彧被前废帝称为“猪王”,其实其来有自,他的肥胖显然肇因于病

南朝皇帝的昏乱暴行及南朝的遗产

少帝刘义符(422—424年在位,被杀,得年19。按,虚岁,以下同)

此人在御花园华林园中修建整列店铺,亲自当售货员,可称角色扮演的祖师级人物。他喜欢乘船出游,沿途又唱又叫,最后被政变的军队在龙船上逮捕,当场被废,随即囚禁。政变团体要杀他时,刘义符竟能凭借力气大甩脱凶手逃走,闯出城门,终于被追兵用门闩当木棍,从脑后打倒在地而死。

武帝刘骏(453—464年在位,病死,享年35岁)

此人的特色在于所有皇帝应该被劝谏的行为他通通有:

刘骏性喜奢华,宫殿墙柱、地板皆铺上锦绣,又嫌原宫廷狭窄,另建新殿,地基就在其祖父宋武帝刘裕生前居所上。动工时他率领大臣围观,旧房屋外墙拆掉后,发现床头用泥土做成屏风,墙上挂着葛灯笼麻绳拂,侍中袁顗在旁边称赞宋武帝有节俭朴素的品德,作为孙子的宋孝武帝却不屑地说:“乡下老头能得到这些东西,已经太过分了!”

刘骏酗酒贪杯,经常宿醉醒来继续喝,最终喝成一个酒糟鼻。

他好色无度,不避本宗,与堂妹通奸,将她改姓殷,接进宫中,封为贵妃,甚至《南史》还爆料说他和生母路太后乱伦通奸,不论此事是否真实,从他的儿子前废帝批评他为“这家伙大大好色,不顾尊卑”,就可以看出刘骏的性放纵。

刘骏贪财好利,规定各州刺史及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卸任回到首都时都需要向他奉献财物,等于皇帝对地方官员贪污所得抽头,也迫使本来清廉的地方官都不得不贪污。

刘骏个性高傲,自以为是,曾杀死屡次犯颜直谏的官员,又性喜戏谑,常戏弄大臣,却不许别人对他开玩笑,敢开他玩笑的立刻翻脸杀掉。

他株连无辜,以杀戮立威。刘骏曾在平定一次反叛后杀掉几千人,将头颅堆积成塔,排列在长江边。

他不知体恤百姓,其在位末年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可能饿死几十万人。

虽然如此,他在南朝皇帝中还不算最荒唐的。

前废帝刘子业(464—465年在位,被杀,得年17)

此人是昏君、乱君兼暴君的典型。

昏乱的一面,其代表作有:

母亲病危,派人找他来看最后一眼,他说:“病人那里有很多鬼,怎么可以去?”因他坚决不去,太后气得说:“拿刀来剖开我的肚子,看看怎么会生出这家伙!”

前废帝与姑母新蔡长公主乱伦通奸,难分难舍,竟宣布长公主死去,杀死一名宫女假冒其尸体,送回家中,要其夫大办丧事,却把姑姑封为宫中贵嫔,诈称她姓谢。新蔡长公主的丈夫还想反抗,被他亲自领兵杀掉。

前废帝无子,知道廷尉刘蒙的妾怀孕,将她接入宫中,后来这位大臣之妾果然生下一子,遂立为太子,大赦天下。

为姊姊山阴公主设置面首三十人,山阴公主后来看上一位风仪俊朗的大臣,前废帝就命令他去陪侍姊姊十天[1]

前废帝喜欢去华林园竹林堂游玩,还要随行的女人们全部脱光衣服互相追逐。有一个女人不服从命令,立刻被下令杀掉。不久,他梦见有一女子骂他:“皇帝你暴虐无道,看不到明年谷子成熟了。”前废帝发怒,在宫中找到一个面貌类似梦中人的宫女杀掉。当天晚上他又梦见被杀的宫女骂他:“你把我冤枉杀死,我已经向上帝告发。”前废帝害怕,找巫师商量,巫师说:“这屋子里有鬼。”前废帝就带着山阴公主及宫女数百人,跟随一大群巫师抓鬼,要侍卫全部避开,巫师说哪里有鬼,前废帝就亲自拉起弓箭射去。

暴的一面有:

前废帝痛恨其父孝武帝,想捣毁父亲孝武帝的坟墓,听说会对他不利才停止,改为用粪便大泼一通。他又捣毁父亲宠妃殷氏(本姓刘)的墓与父亲为殷氏修建的佛寺,因其中全是女尼,他还想杀尽各地女尼。

前废帝先将主政大臣戴法兴诛杀,又将图谋废掉他的三名顾命大臣杀害,对其中之一——他的叔祖父江夏王刘义恭,更是砍下四肢,刺破心脏,最后把眼球挑出,丢进蜂蜜里,还为它起个名字叫“鬼目粽”。

前废帝残害同族,不遗余力。被他杀死的刘宋皇族包括叔祖父江夏王刘义恭、弟弟晋安王刘子勋、弟弟新安王刘子鸾、妹妹刘子师等,对于剩下的叔父们,前废帝将他们都囚禁于殿内,时常殴打欺凌。

他最忌惮十一叔湘东王刘彧、十二叔建安王刘休仁及十三叔山阳王刘休祐,将三人分别放进竹笼量体重,把最胖最重的刘彧称为“猪王”,刘休仁称为“杀王”,刘休祐称为“贼王”,还把才能低劣的八叔东海王刘袆称为“驴王”。前废帝曾经脱光刘彧的衣冠,把他推进泥水坑里,再将饭菜倒在木槽中,混合泥水,要刘彧像猪一样趴在木槽边进食,作为他的娱乐。

这三王的命朝不保夕,刘彧即曾因抗拒惹恼前废帝,前废帝命人将他衣服剥除,用竹杠绑住四肢,说:“今天杀猪。”刘休仁在旁赔笑说:“猪今天还不该死。”前废帝问何故,刘休仁答道:“等皇太子出生,才当杀猪取出肝肺。”多亏刘休仁口才伶俐,常能说些玩笑话取悦前废帝,三王才没有被杀。

前废帝还屡次逼奸宫中前朝嫔妃,不但自己如此,还与众“同乐”,极尽羞辱之能事。他居然曾命令一批侍从官员当着叔父刘休仁之面,轮奸刘休仁的生母,也就是前废帝自己的叔祖母杨太妃。有一位侍从拒绝,被当场杀掉。他又去逼迫叔父南平王刘铄的王妃江氏就范,江氏坚决拒绝,前废帝就先鞭打她一百下,又杀了她的三个儿子。前废帝也想杀叔父刘昶,迫使刘昶投奔北魏

最后湘东王刘彧的部下秘密联合前废帝刘子业身边的官员,在他浩浩荡荡领人抓鬼时趁机杀了他。刘子业仅在位一年四个月,却已经做出这样多的荒唐事。

明帝刘彧(465—472年在位,病死,享年34岁)

刘彧在前废帝时期备受凌辱,几乎失去性命,执政前期又遇上众亲王及地方镇将相继叛变,费尽力气才平定,这使他成为一个极度猜忌的皇帝。

为防备宋孝武帝刘骏诸子争夺皇位,刘彧采取釜底抽薪之计,大杀诸侄,这样仍不能使他安心,导致他惧怕鬼神,忌讳特别多。他规定言语或文书中有祸、败、凶、丧等意义的都要回避,触犯就是死罪。回避的范围甚广,有些全属捕风捉影,例如他下令改“騧”字为“马”字边加“瓜”,等于自行造字,只因“騧”字类似“祸”字。后来路太后死去,在搬运停尸床时恰巧被他看见,他立刻大怒,用连坐法杀死数十人。在他统治期间,大家都害怕触犯忌讳,人人自危。

明帝心思既不在治国,又经常作战,政府入不敷出,百官俸禄无法发给,只得卖官鬻爵,而且胡乱滥卖,郡太守、县令出一个缺,竟然可以卖十次!这样得来的钱,他命令宦官埋在宫殿地下,当作私房钱。

刘彧被前废帝称为“猪王”,其实其来有自,他的肥胖显然肇因于病态的暴食。他特别喜欢两样食物:一是蜜渍鱼,一吃就是几升;一是腊肉,时常一吃两百片。刘彧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每次需要一件物品,一定要求准备正品三十份,副品三十份,次副品又三十份,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必须备齐同样的九十份。这种心理可称为病态的不安全感。

后废帝刘昱(472—477年在位,被杀,得年15岁)

此人又是昏君、乱君兼暴君的代表。

后废帝刘昱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但对此极为厌恶,兴趣在工艺与音乐上,做起金银器饰或衣帽都很优秀;未曾学过吹篪,拿到手能立刻吹奏;体力也好,五六岁就能爬上一丈多的高杆。但他性格暴虐放纵,当明帝刘彧的皇太子时就常无礼地赤脚蹲坐,任意动手打人;做皇帝以后不再衣冠整齐,时常穿着方便活动的短衣,又制作了几十根大棍子,各取名号,用来打人,身边一定带着钳子、锥子、凿子和锯子等刑具,以供击脑、槌阴、剖心,高兴起来就用来杀人,还常常切割尸体。一次有一个随从看不下去而皱眉,刘昱命令他立正站好,抄起矛就把他的身体刺穿。由于刘昱沉溺于杀人,一天不杀人就闷闷不乐,官员和首都附近的百姓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刘昱显然是个多动儿,不愿待在宫里,经常私下外出,有一段时间还每天外出,有时夜出晨归,有时晨出夜归,他的随从都带着武器,随意伤害经过地方的行人和牲畜,百姓不堪其扰,干脆日夜都关门闭户,街上行人断绝,市面萧条。他的马养在床头,几十头驴养在宫殿上,每次出门若碰上婚礼或丧礼场合,反而不再杀人,会跟拉车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喝酒,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在市井之间如果有人未曾认出他皇帝的身份,指着他大声喝骂,他倒会低头乖乖接受,一声不吭。

对于刘氏家族与朝廷臣子,刘昱存有无穷的惧怕、猜忌与憎恨,他杀起这些人来从未手软。

孝武帝刘骏有二十八个儿子,被他们的叔叔明帝刘彧杀掉了十六个,剩下的全部被这位堂兄弟刘昱杀光,刘骏至此绝后。文武百官被他亲手杀掉的至少有五人,有用矛刺死的,有驾车辗死的。最荒唐的两次,一次是察觉一位叫孙超的先生口中有蒜味,竟将他开膛剖腹,要看看他是否吃了蒜;另一次是得知官员沈勃家中财宝很多,就率领禁卫军去抢。当时后废帝刘昱一马当先,舞刀冲进沈家,和沈勃扭打一番,将他杀死分尸。若论这些被刘昱杀死的官员,多半本身也常是行为不端、欺压百姓、贪污聚敛、结党营私,有可杀之理,但劳动皇帝亲自动手,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后废帝刘昱的大杀宗室,或许也另有原因,这与他母亲的遭遇有关。虽然依照刘宋官方记录,刘昱是明帝刘彧与贵妃陈妙登的长子,但陈妙登独特的经历使刘昱身世不明的传言不断。她出身屠夫之家,原来是孝武帝刘骏时皇太后路惠男宫中的侍女,被送给当时是亲王的刘彧做妾,一年后刘彧不再宠爱,便把她转送给心腹李道儿做妾,一段时间以后刘彧想起她,又从李道儿那里要了回来。有母如此,刘昱的身世因此一直被怀疑,民间传说他是李家的儿子,刘昱外出时也自称李将军,有时还自称姓李名统。南朝宫廷的混乱,由此也可见一斑。

杀人者人恒杀之,后废帝刘昱在位的第五年被杀,此事与南齐的开创者萧道成有关。萧道成本是刘宋武将,曾为刘昱削平几次叛乱,功高震主,引来刘昱的猜忌之心。这个习惯自己动手的少年皇帝选了一天中午,领兵冲入萧道成家。萧道成是个大胖子,正在打赤膊午睡,刘昱一看,惊叹萧道成肥硕的肚子是绝好的箭靶,弯弓搭箭就要射过去,随从劝说,萧道成的肚子这样大,一箭射死太可惜,以后想再射就没有了,刘昱才去掉箭镞,结果一箭射中肚脐,欢呼而去。

本来萧道成的宠妾就被刘昱指名强夺,这次自己又在死亡边缘捡回一命,促使萧道成心意确定,从此结交刘昱身边的人,准备发动政变,刺杀刘昱。

后废帝刘昱被刺于477年的七夕,死前一段时间是他狂乱的高潮。当时他一如往常只带一些心腹出游,先亲自将一匹失蹄掉进池塘的马杀死并分尸,再演唱一阵羌人小调,还去山岗上比赛跳高,又转往青园尼寺一游,然后偷走新安寺的狗,带到出家人昙度道人[2]处,把狗煮了下酒。当天晚上正好是七夕,刘昱酒足狗肉饱,醉卧之前,要亲信杨玉夫等织女星出现时叫醒他,他还要观测天象。这杨玉夫曾屡次被刘昱责骂,当天刘昱还说明天要杀他,拿肝脏出来看。由于有心人萧道成早就间接与杨玉夫有所联系,杨玉夫有恃无恐,就趁刘昱熟睡之际,用刀刺死了他。(www.xing528.com)

后废帝并非没有政治敏感度,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完全我行我素,毫无政治手腕与政治谋略,做事全凭一时冲动。他毕竟是个被宠坏的少年,只会用最直接的方式亲自动手,杀掉任何他看不顺眼的人,有时还天真地想多逗弄一下原来要杀的对象,最后当然也因此遭到反噬,被杀身亡。

后废帝刘昱被杀后,国家大权落入萧道成之手,刘宋也走上末路,两年之后,萧道成篡位建立南齐,刘宋灭亡。

南齐同样盛产昏君、乱君与暴君,完全是刘宋的翻版,也有两个狂乱的废帝被杀,中间夹着一个猜忌嗜杀、病死的明帝。

废帝(鬱林王)萧昭业(493—494年在位,被杀,得年22)

此人为南齐的第三任皇帝,是高帝萧道成之曾孙,武帝之孙,其父本为太子,早死,他才能以太孙的身份继位。废帝萧昭业生性狡诈,是个典型的两面人,阳奉阴违是他生活的常态。他相貌俊美,仪容端庄,工于隶书,口才甚佳,完全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男子的要求,也因此获得父亲与祖父的喜爱。493年时,父亲病重,他在人前悲痛欲绝,见者为之动容,都陪着哭,然而一旦回家,他立刻喜形于色,还特别请一个杨姓巫婆诅咒他的父亲快死。不久太子果然死去,武帝对萧昭业印象很好,就立他为皇太孙。武帝不久也生了病,萧昭业就把对父亲的一套对祖父重演一遍,还写给妻子何婧英一封信,中间是一个大“喜”字,周围由三十六个小“喜”字环绕。何婧英在历史上也大大有名,不逊于她丈夫,详情将后述。

果然不久武帝病死,萧昭业即位,立刻原形毕露。他在宫中经常裸体,有时穿着红裤搭配各种彩色的内衣,可称内衣外穿始祖。

萧昭业居丧期间就奏乐玩乐,又与庶母霍氏通奸,将她改姓徐,派一个宫女剃发出家,声称即霍氏;拆毁宫殿当作马厩,饲养猎鹰、猎犬与斗鸡;常微服出行,到父亲坟墓的隧道中玩乐。南齐武帝节俭,在位期间累积铜钱八亿、珍宝资材无数,被废帝狂花滥赏,一年就去掉一大半。他甚至打开织品仓库,任凭随从搬取,还搬出珍品宝器互相撞击,碎片满地,于是高兴大笑。萧昭业经常看到钱就说“从前我想要你却一个都得不到,今天能用你了吧?”,这也成为南朝昏君的千古名言。

废帝萧昭业在位时由其叔祖父萧鸾执政,萧鸾见萧昭业狂乱,既怕祸及于己,也起了夺位之心,于是在494年发动政变,杀死废帝,立其弟做傀儡皇帝,后代史家也称为废帝。四个月后萧鸾强迫这个傀儡皇帝让位,取而代之,是为明帝。

南齐废帝萧昭业即位时已成年,比起在位时的胡作非为,他取得帝位前的表演,显然都是经过理性思考后才做的。这种视矫饰奸诈为当然的心态,比起那些未成年的昏君更加可怕。

明帝萧鸾(494—498年在位,病死,享年47岁)

他是南齐开国皇帝高帝萧道成的侄子,因不属嫡系,又连废两个皇帝堂侄才能登基,缺乏安全感,导致他猜忌多虑,嗜杀成性。萧鸾唯恐外面危险,很少出宫,国家祭典也不参加,又深信占卜术数,每次不得已出宫前都要先占卜,而且事先将计划改动后宣布,例如要往南就先宣布将西行,要往东则宣布将向北等,即使身罹重病,也不公开。这样一个时时生活在恐惧中的皇帝,当然会带来严重的杀戮。杀起萧氏皇族来,明帝萧鸾是绝不手软,全面消灭,不留活口。他从夺位起,五年间杀光伯父高帝十九子、堂兄武帝二十三子中二十二子之全家,并抄没各家家产,可谓心狠手辣已极。

明帝萧鸾多疑的性格,使他为政明察秋毫,所以在位时吏治清明。他生活简朴,将御用交通工具上的金银剔下来存库,一颗粽子剖成四片分两次吃,又曾拆除一所以前强征民地盖的宫殿,还地于民。以南北朝的标准来说,称得上一位明主。

废帝(东昏侯)萧宝卷(498—501年在位,被杀,得年19岁)

南齐的第六任皇帝萧宝卷,集昏、乱、暴于一身,南朝君主中无出其右者。他的暴行在即位后立刻开始,先后将父亲明帝选定的六名顾命大臣全部杀死,导致朝臣人人自危,叛乱不断。

萧宝卷在位的前期,几次叛乱都还能平定,叛乱者当然被杀,其中包括他的胞弟,然而萧宝卷因此对平定叛乱最力的尚书令萧懿猜疑起来,派人将萧懿毒死,迫使萧懿的弟弟萧衍起兵讨伐他。萧衍的军队包围建康后,穷途末路的萧宝卷被内部的反抗者杀死,情况类似王莽末年。

就昏与乱而言,这位废帝可称集其大成,在中国历史上名列前茅。他从小在宠爱骄纵中长大,当太子时就常常“捕鼠达旦”,就是晚上不睡觉,以捕捉老鼠为乐,直到天亮。当皇帝后他更是昼伏夜出,常五更才睡,中午方起,曾让元旦来贺岁的文武百官从巳时[3]苦等到申时[4]。即位后萧宝卷恨不得将父亲明帝的丧事立刻办完,臣下据理力争,才勉强拖过一个月,但每当孝子应该哀哭时,他都说喉咙痛哭不出来,有位大臣羊阐已经秃发,到灵堂号哭拜祭时,一俯一仰之间头巾滑落,露出光头,萧宝卷连假哭都不装了,当场大笑,还对身边的太监说这是秃鹙啼叫。皇帝的轻忽怠惰使奏章经常一两个月得不到批示,甚至完全失踪,政府资料档案被宦官拿去包鱼裹肉,行政几乎停摆。

与刘宋的废帝相同,萧齐的这位废帝也在宫里待不住,多半时间都是出去玩耍。萧宝卷出游时,必定带领数百名随从,随着一阵鼓声从宫门一涌而出。他事先命令军队大规模清道,将人民完全驱赶开来,以供他任意驰骋。他又去向不定,以致清场区域大到方圆数十里,而且经常改变,首都附近的农工商业都无法进行。萧宝卷政府的清场行动是十分彻底而且残酷的,军队推挤打骂,百姓被迫丢下一切离家,不能行动的病人无法抬走,官员就往河里一丢了事。

在无数不幸中,有两个最悲惨的案例:一位老和尚来不及走避,只好躲藏在草丛里,被军人发现抓出来,有个可能是佛教徒的随从说:“对老年的修道人该多考虑一下。”萧宝卷反问:“你看见獐、鹿也不射箭吗?”皇帝此话一出,百箭齐发,被比作猎物的老和尚当场惨死。还有一位临产的孕妇被单独留在家中,萧宝卷发现后问她:“为何单独在这里?”孕妇回答:“临产无法离开。”昏君、乱君兼暴君萧宝卷残忍的好奇心发作,竟把孕妇的肚子剖开,要看胎儿是男是女。

由于所到之处变成空城,这个荒唐的统治集团就随心所欲地出入民宅,以致人民留下的财物被掠夺一空,来不及入殓的遗体被老鼠啃食,成为普遍现象。

昏君、乱君兼暴君的另一特色是奢侈浪费、大兴土木,萧宝卷在这方面也遥遥领先。他的马具以锦绣织成,但又怕雨淋,于是再用珍珠串覆盖;他为讨宠妃潘氏欢心,准备了各色华丽的衣服、饰物几百种,宫内来不及制作就高价搜求,一只琥珀钏用了一百七十万铜钱。萧宝卷又大量兴建宫殿,以麝香涂墙壁,珍珠做门帘,要求迅速完工,实在来不及就下令拆取佛寺的藻井、雕刻来充数。建花园时正逢盛夏,勉强移植的花草树木很快枯死,来不及培育,萧宝卷就命人去民间抢夺,看到民家的大树、鲜花就撞坏门墙挖走。这样造出来的花园,在这位废帝的艺术品味之下,园中的假山奇石都涂上五彩缤纷的颜色,水池上的阁楼墙壁都画满春宫图。萧宝卷高兴起来,就把花园当作市场,搭建店铺,要宫女、宦官装成买卖的样子,他宠爱的潘妃就是这个虚拟实境市场的管理主任,他则自任助理。

这样的皇帝却对潘妃又爱又怕,爱起来可以用黄金凿成许多莲花,贴在宫里的地面上,让潘妃走在上面,说这是“步步生莲花”,“金莲”一词由此而来;怕起来可以让潘妃在认为他有过错时,用棍子打他,还悄悄把宫内用的棍子改小、改轻,以免他的爱妃下手不知轻重。至于萧宝卷怕妾的原因,可能与他偷偷和潘妃的姊妹上床有关。当然潘妃和她的家族也并非善类,其情况将另述。

南齐到了萧宝卷手上彻底崩解,他被杀的次年,萧衍就把最后一个傀儡皇帝废掉,建立了梁朝。

南梁皇室的家庭教育较好,皇室子弟也都能读书求学,故终其一朝至少没有出现过乱君,但最爱读书、藏书的元帝萧绎仍可称为暴君,只是读书人成为暴君,其表现方式也独树一帜,施暴的对象不但有人,还有书,可说是个奇特的暴君。

元帝萧绎(552—554年在位,投降西魏后于555年被杀,得年48岁)

南梁元帝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少年时天资聪颖,努力求学,但一只眼睛失明,影响到他的心理,曾逼屡次出轨的原配徐妃跳井自杀,详情将后述。他本来不可能继承帝位,只因侯景之乱时正坐镇荆州,没有被乱事波及,实力保存较好,才能派兵攻灭侯景称帝。

当时南方大乱,自行称帝者好几处,萧绎东征西讨,杀掉不少南梁皇族,也因此唯恐别人来谋害他,使他本来就有的察察为明心理变本加厉,成为集苛刻、矫饰、忌妒、猜忌与残杀于一身的皇帝。他不知自我反省,对人一味猜疑,穷途末路时竟然还不许他喜欢的书继续存在。

作为文人,萧绎见不得别人胜过自己,是典型的文人相轻,然而他是皇帝,文人相轻之下,他的权势让他选择将比他文章佳、学问好的文人毒死,还不止一次。萧绎读书成了习惯,但只剩一只眼睛,视力不佳,他就叫人念给他听,晚上睡觉时也不停,要五个随从秘书接力,各念一个更次,相当于两小时。夜深人静,秘书们有的边念边打瞌睡,念起来颠三倒四,有的偷偷省略几段,他居然都听得出来,立刻起身责打后勒令重读。

萧绎是读书人皇帝,性喜文学,搜求书籍不遗余力。他46岁时,居然搜集到书籍十四万卷,藏在他的首都江陵[5]城宫殿内的阁楼中。554年,西魏大军南下,包围江陵,城陷之前,萧绎知道大势已去,竟怪罪起这些书来,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下令在藏书阁放火,于是这批南朝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国中古早期文化的精华全被付诸一炬。

这场文化的浩劫,经历两百年仍无法全面恢复。那种鲜明的场景,使一千多年后的我们读这段历史时,仍能感受到当晚萧绎在宫内高处放眼望去的心情:围城周边是西魏军加紧攻城的战斗喧嚣,围城核心是书籍焚烧发出的熊熊火光,一种读书无用的感觉油然而生,成为“乱世文章不值钱”的最佳注解。

“文武之道,今夜尽矣!”[6]这是儒家知识分子萧绎最后的感叹,竟也充满着魏晋南北朝的风格,哀伤、无奈,还带着几分自暴自弃。

烧光书之后,萧绎出城投降,先是被西魏监禁,不久在西魏默许下,被他的堂侄萧詧用土袋闷死。南梁至此名存实亡,三年后被陈霸先篡位。

后主陈叔宝(582—589在位,被隋军俘虏,病死,享年52岁)

他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后主之一,另一位是五代时期南唐的后主李煜,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也都有文才,但比起李后主,陈后主昏乱得多,属于昏君兼乱君。

陈后主即位时,其父陈宣帝北伐已经失败,南北双方划江为界。北齐被北周所灭,统一为一国,北周又被隋所篡,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励精图治,军队兵强马壮,南陈则地小国弱,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后主陈叔宝却对此完全不以为意,每天以享乐为事,使他在位期间的南陈宫廷变成一个充满世纪末气氛的狂欢世界。他在宫内建造“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高阁,上以空桥连接,窗户栏杆都用沉檀香木制作,以金玉装饰,微风吹来,香闻数里。陈后主自居中间的临春阁,宠妃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同住望仙阁,艳妆打扮的妃嫔们凭栏临窗,使白居易《长恨歌》中“风吹仙袂飘飘举”的景象提前两百年出现。陈后主经常在后宫举办宴会,十名文学侍从也应邀参加,称为“狎客”,与嫔妃夹坐,仿佛西式餐会。狎客宴中众人一面欣赏歌舞,一面饮酒赋诗,通宵达旦,狎客们莫不挖空心思,以柔靡绮丽的诗句歌颂众嫔妃的美丽,无休无止。

皇帝这种生活造成极大的开支,入不敷出之下,只得巧立各种名目,开征诸多杂税,结果漏税者众,刑罚泛滥,牢狱常常人满为患。陈后主朝廷的政治运作,更达到十分荒谬的地步,他常让贵妃张丽华坐在膝上,听张丽华的意见裁决公事,许多臣下因此投靠张贵妃、孔贵嫔,结党营私,政治风气为之彻底败坏。对于北方隋朝与日俱增的威胁,陈后主根本懒得理会,想起时也只用长江天险来自我麻醉。后来隋军灭陈,在南陈宫廷内搜索,居然发现两个月前他们开始攻打南陈时,南陈边区告急的警报还胡乱放着,连封皮都没有拆。

陈后主的荒唐岁月显然不能持久。果然588年起,隋朝出动几路大军攻来,势如破竹,到589年正月,隋军攻破建康城,进入宫中,陈后主身边仅剩的大臣劝他穿好皇帝的礼服,在大殿坐下,等待隋军,做一个有尊严的亡国之君,陈后主却说:“对方的锋刃不可抵挡,我自有计策。”结果他的计策是与张贵妃、孔贵嫔躲进景阳宫的井里。隋军找到井边,呼叫不应,放话要落井下石,陈后主才大声呼喊回应。隋军放下吊篮拉他上来,吊篮沉重,使他们非常惊讶,以为这位南朝末代皇帝是个大胖子,拉出井才发现是三个人。当捷报抵达长安时,连征服者隋文帝得知此事都大吃一惊。

这段历史太过离奇,以致建康景阳宫的这口井,后来被称为“胭脂井”,而历代诗人也喜欢以此作为写诗的题材,例如:

马嵬坡

唐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陈后主的思考方式与所作所为当然昏乱,却也事出有因,可能与他曾遇刺几乎死去有关。原来陈宣帝死后,太子陈叔宝在灵前哭祭,他的弟弟陈叔陵却趁机冲上前去,拔刀砍向陈叔宝颈部,陈叔宝受伤,但并未致命,在左右护卫下逃走。后来陈叔陵被杀,陈叔宝才能安稳做皇帝。这个在变生肘腋中惊险捡回一命的皇帝,大有可能从此认为人生苦短,皇帝又风险极大,才变得自我放弃,得过且过,追求尽情享受皇帝生涯,带动起南朝这一场末日前夕的狂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