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契丹:吞并南朝的尝试

契丹:吞并南朝的尝试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27年农历十一月,耶律阿保机次子耶律尧骨举行燔柴礼,正式即皇帝位,成为契丹帝国的第二位皇帝。耶律尧骨自解衣冠授予石敬瑭,石敬瑭当即尊太宗耶律尧骨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充当契丹帝国统治中原地区的代理人。至此,后唐主力军全线溃败,数万士卒阵亡,丢弃的武器、盔甲、辎重堆积如山。耶律突欲拒绝了李从珂的“邀请”,因而惨遭李从珂手下侍卫李彦绅杀害,时年38岁。

契丹:吞并南朝的尝试

927年农历十一月,耶律阿保机次子耶律尧骨举行燔柴礼,正式即皇帝位,成为契丹帝国的第二位皇帝。在权位争夺中失败的原太子耶律突欲让国远走,契丹帝国第一次帝位争夺战结束,契丹帝国开始致力于向南发展。

早在耶律阿保机在位时,述律月里朵就为契丹帝国向南发展、夺取幽云之地献言献策。“五代十国”中位于南方的吴国为了联合契丹夹击中原一带的各方势力,曾向耶律阿保机进献一种攻城武器“火油”,挑唆耶律阿保机挥军南下。耶律阿保机收到火油之后非常高兴,当即想要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携带火油攻取幽州。述律月里朵连忙进言道:“您可知树木没有了树皮,还能否存活?”耶律阿保机回答:“不能。”述律月里朵借机继续劝导丈夫:“幽州城也是如此,我们只需在它周围埋伏三千骑兵,时常骚扰城内的军民、掠夺城外的牛羊,让他们不得不困守孤城,直到粮草断绝。到那时,幽州城就像没有树皮的树木一样,自会归降我契丹。如今您又何必兴师动众,率领三万大军劳师远征呢?况且,怎能为了试验火油的威力就要去攻打别国呢?火油虽然威力巨大,但幽州城池坚固,万一久攻不克,我军必会人心离散。”耶律阿保机听后恍然大悟,遂放弃了利用火油攻取幽州的念头。

在朝政方面,耶律尧骨几乎完全听命于母亲述律太后,每遇大事,均由述律太后决断。述律太后十分宠爱幼子耶律李胡,耶律尧骨因而对弟弟耶律李胡屡屡委以重任。930年农历二月,耶律尧骨因耶律李胡攻占寰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东)的战功,将先前所俘虏的原渤海国民户赐给他,壮大了耶律李胡的势力。同年农历三月,在母亲述律太后的授意下,耶律尧骨册封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史称“寿昌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此后,每当耶律尧骨在外征战,均由耶律李胡留守上京。为了在契丹帝国国内树立威信、巩固权位,太宗耶律尧骨亟需建立重大战功。

更出人意料的是,逃亡后唐的耶律突欲也偷偷托人给弟弟耶律尧骨捎信,建议耶律尧骨挥师南下,入主中原。耶律突欲与耶律尧骨从小一起长大,兄弟间原本很要好,虽然因竞争帝位产生嫌隙,但多半是因母亲述律太后而起,二人之间并没有多大仇恨。加之耶律突欲原本宽仁,耶律尧骨一向耿直实诚,因此耶律突欲定居后唐、远离契丹之后,也时常感念兄弟之谊。耶律突欲在洛阳居住期间,目睹了中原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于是几次偷偷托人捎信给弟弟耶律尧骨,希望他能够抓住大好时机,带领契丹人入主中原。

正当契丹帝国想要向南发展、进军中原之际,中原王朝政局也发生着巨大动荡。933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逝,其子李从厚即位。934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潞王李从珂以“清君侧”为借口,在凤翔起兵叛乱,攻陷后唐首都洛阳,将在位仅五个多月的李从厚废黜,自立为帝,史称“后唐末帝”。不久之后,李从厚在卫州(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被后唐末帝李从珂部下弑杀,年仅21岁。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遭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猜忌和排挤,为保身家性命,投奔契丹帝国。936年,石敬瑭主动请求认比自己小10岁的太宗耶律尧骨为父(石敬瑭时年44岁,耶律尧骨时年34岁),请求太宗耶律尧骨出兵帮助自己争位。石敬瑭向太宗耶律尧骨提出三个答谢条件:一、“以父事契丹”,如果契丹帝国支持石敬瑭推翻后唐、建国称帝,那么新王朝名义上是契丹帝国的属国;二、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帝国;三、石敬瑭建立的新王朝每年向契丹帝国进贡30万匹帛。对于石敬瑭的这些许诺,他的亲信部下刘知远(后汉的创立者)认为所言过重,便向石敬瑭进言:“称臣可以,‘以父事契丹’则太过了!用丰厚的金帛贿赂契丹,足以使得契丹出兵相助,不必许诺将土地割让给契丹,否则日后将酿成大患,到时必将追悔不已!”石敬瑭急于向契丹帝国借兵来保命,未能听取刘知远的劝谏。

太宗耶律尧骨抓住良机,御驾亲征,统率5万骑兵自雁门关南下。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位时不支持大举南下的述律太后,此时认为时机成熟,也坚决支持儿子耶律尧骨进军中原。契丹大军在太原城下大败张敬达率领的后唐军队,斩杀万余人。936年农历十一月,太宗耶律尧骨在柳林(今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西柳林村,俗称“柳林庄”)正式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年号天福。耶律尧骨自解衣冠授予石敬瑭,石敬瑭当即尊太宗耶律尧骨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充当契丹帝国统治中原地区的代理人。

太宗耶律尧骨拥立石敬瑭称帝之后,与石敬瑭联军向后唐首都洛阳进发。后唐将领高行周、符彦卿率军前来围攻太原,耶律尧骨假装撤退,避开后唐兵锋。之前在太原城下被契丹大军击败的后唐将领张敬达会同杨光远所部,在契丹大军西边迎战,还未列阵,太宗耶律尧骨就率军突袭,冲散后唐军阵。随后,耶律尧骨在高行周、符彦卿进军途中设伏,二人率领的后唐军队进入契丹大军的包围圈,首尾不能相顾,被打得落花流水。至此,后唐主力军全线溃败,数万士卒阵亡,丢弃的武器、盔甲、辎重堆积如山。后唐主力军被消灭后,后唐首都洛阳俨然一座孤城,完全暴露在契丹大军面前。

在洛阳失陷前夕,后唐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决定自焚殉国,并坚决“邀请”耶律突欲一同自焚。耶律突欲拒绝了李从珂的“邀请”,因而惨遭李从珂手下侍卫李彦绅杀害,时年38岁。耶律突欲南逃后唐时,只带了汉族妾室高氏,其余妻妾和四个儿子均留在了契丹。耶律突欲与高氏在后唐生下第五子耶律道隐,耶律突欲遇害后,高氏在乱军中不知所终,年幼的耶律道隐被一名僧人藏匿起来,后辗转到达契丹军营,终于见到了叔叔耶律尧骨。契丹大军攻入洛阳后,太宗耶律尧骨得知哥哥死讯,念及往日兄弟情谊,不禁追悔,于是将耶律突欲厚葬于他生前喜爱的医巫闾山,上谥号“文武元皇王”,并收集哥哥生前藏书,藏于医巫闾山望海堂——耶律突欲酷爱中原文化,生前曾在医巫闾山建有一座望海堂,购买万卷书籍珍藏其中。望海堂又被称为“万卷藏书楼”,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私人藏书馆。

后唐灭亡之后,石敬瑭的后晋定都洛阳,后迁都开封。石敬瑭履行了对耶律尧骨的承诺,割让燕云十六州,尊称契丹帝国为“上国”,每年进贡30万匹帛,耶律尧骨遂退兵。93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史”中《旧唐书》的编修者之一刘昫等一些后晋重臣联名上书,为“上国”皇帝耶律尧骨上尊号为“睿文神武法天启运明德章信至道广敬昭孝嗣圣皇帝”,极尽谄媚。

942年,仅做了不足六年“儿皇帝”的石敬瑭病逝,时年50岁。石敬瑭生有七个儿子,大多早夭,石敬瑭病逝时仅剩4岁的幼子石重睿尚在。石敬瑭临终前,原本向宰相冯道托孤,希望他辅佐石重睿即位。但石敬瑭死后,冯道联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擅自拥立石敬瑭的养子、手握重兵的石重贵即位。

冯道生于882年,瀛州景城(位于今河北省沧州市西北)人,是五代十国乱世中一位传奇人物。冯道早年曾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割据政权桀燕的皇帝刘守光手下效力,而后历仕“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冯道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十位皇帝,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职,其间还在契丹帝国太宗耶律尧骨手下担任过太傅。冯道一生共侍奉了六朝十二位皇帝,五个已成年的儿子也都担任中高级官职。古人有避尊者讳的传统,据传说,冯道的儿子们在讲学时,每次遇到父亲名字“道”,都要用“不敢说”代替,例如讲到老子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一句,冯道的儿子们就将这句读为:“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一时传为笑谈。冯道在乱世官场能够左右逢源,主要靠审时度势。石敬瑭死后,冯道权衡利弊,擅改遗诏,拥立实权派贵戚石重贵即位,史称“后晋出帝”。(www.xing528.com)

石敬瑭尊辽太宗耶律尧骨为“父皇帝”,自称契丹帝国的“儿皇帝”,他的养子石重贵在辈分上就应是契丹帝国的“孙皇帝”。然而,石重贵即位后,不甘心充当契丹帝国统治中原的代理人,一改养父石敬瑭“以父事契丹”的做法,派遣金吾卫大将军梁言、判四方馆事朱崇节出使契丹交涉,坦言自己只称“孙”、不称“臣”。同时,石重贵还有意拖欠养父石敬瑭曾许诺给契丹的每年30万匹帛。太宗耶律尧骨大怒,再次御驾亲征,在后唐降将赵延寿的引导下挥师南下。后晋将领杜重威在前线倒戈,致使契丹大军顺利攻入后晋腹地。947年,契丹大军攻入后晋都城开封,俘虏石重贵,后晋灭亡。石重贵一家被押解北上,受尽屈辱,最终客死他乡。为招抚后晋降卒,耶律尧骨先后假意对赵延寿、杜重威许以“皇帝梦”,让他们安抚降卒。这二人均是企图模仿石敬瑭、借契丹势力登上皇位的野心家,得到太宗耶律尧骨的许诺后,先后兴高采烈地穿上龙袍,到后晋降卒中招摇。不明真相的后晋降卒见到还是由中原人做皇帝,便安心接受契丹军整编。待完成对后晋降卒的整编、扩充了军力之后,耶律尧骨就先后将赵延寿、杜重威逮捕,并幽禁至死。

占领开封后,耶律尧骨登上城楼,对开封百姓们宣称:“我们原本不想到你们这里来,是你们的皇帝引我们来的,你们不要害怕。朕做得草原之主,也做得中原之主。”随后,耶律尧骨按照中原皇帝的礼仪举行了登基大典,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定国号为“辽”,因而耶律尧骨也被称为“辽太宗”。

太宗耶律尧骨坐上中原皇帝御座的同时,纵容契丹军队以牧马为名,四处抢掠,名为“打草谷”。契丹军队的劫掠引起中原百姓的激烈反抗,中原各地拥兵自重的将领们也有人借机起兵。947年夏天,太宗耶律尧骨见自己在中原的统治岌岌可危,便以天气炎热、回草原看望母后为名,将开封城内大小府库所有财物搜刮殆尽,率军北返。耶律尧骨在北返途中,曾给留守上京的弟弟耶律李胡写信,总结自己在中原的“三失”:“派人到各地搜刮百姓钱财,为第一失;纵容契丹将士‘打谷草’,为第二失;没有尽早遣返节度使回到原驻地去治理各镇,为第三失。”

契丹大军行至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外一片树林中宿营时,太宗耶律尧骨因高烧于947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病逝,时年45岁,这片树林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杀胡林”。耶律尧骨驾崩后,由于天气炎热,群臣担心他的遗体腐坏,于是将遗体剖开,摘去肝脏,放空血液,用盐和香料将遗体做成干尸,运往草原,史称“帝羓”。也正因此,中原百姓一度戏称太宗耶律尧骨为“肉干皇帝”。至此,契丹帝国第一次吞并南方中原王朝的尝试告终。

虽然契丹大军退出中原北返,但石敬瑭许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式脱离中原王朝管辖、长久划入了契丹帝国的版图。燕云十六州是今天河北、山西北部广大地区,包括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寰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东)、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后来个别州有过更名。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契丹国志》中称:“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实际上,先后纳入契丹帝国版图的中原各州不仅燕云十六州:李嗣源在位时期,契丹帝国攻占了平州(位于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后梁与后唐政权交替之际,契丹帝国趁中原王朝无暇北顾之机,攻占了宁州(位于今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北70里永宁镇一带)和营州(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一带);后晋将领杜重威投降契丹帝国后,契丹帝国又攻占了易州(位于今河北省易县一带)。太宗耶律尧骨对燕云十六州等州因俗而治,设置官吏,据《辽史》记载:“(太宗耶律尧骨)升北、南二院及乙室夷离堇为王,以主簿为令,令为刺史,刺史为节度使,二部梯里己为司徒,达剌干为副使,麻都不为县令,县达剌干为马步。”自此之后,契丹帝国历代君主坚持因俗而治的方针,用汉法治理燕云十六州等中原各州,开垦荒地,劝课农桑,由南面官负责管理。其中幽州和云州后来分别成了契丹帝国的南京和西京。契丹帝国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原本作为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长城就被囊括进契丹帝国的版图,中原王朝失去了北疆的长城屏障,北方游牧民族骑兵便可长驱直入中原腹地。此后中原王朝如后周、北宋均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都以失败告终。

获得燕云十六州之后,契丹帝国融合了草原游牧民族传统和中原王朝制度,创立了五京制,陆续建立“五京”,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至此,契丹帝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四时捺钵制和五京制并行,是契丹最高权力中心一国多制理念的具体体现。

契丹帝国之前的草原帝国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过因俗而治的某些方针政策,但契丹帝国首次将因俗而治的方针政策予以制度化,将一国多制定为基本国策,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是草原游牧帝国一国多制的开端。

燕云十六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