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濞的奇策:清君侧,诛晁错

刘濞的奇策:清君侧,诛晁错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它,刘濞不但显示出自己拥有足够的跟朝廷对抗的实力,更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起兵理由:清君侧,诛晁错。现在,慌乱的刘启只想到了一个人:晁错。但晁错的错误还不止此。可是,他接着又干了一件错事。然而,御史大夫寺的其他官员不同意晁错的看法。

刘濞的奇策:清君侧,诛晁错

刘濞既已决定起兵,就立即在国中下令:寡人今年六十二岁,亲自担任将领,我的小儿子才十四岁,也愿意身先士卒。国中之人,凡是在十四岁到六十二岁之间的,都必须出征。

刘濞是个非常有钱的人,他治理吴国期间,吴国人民都不用上税,他对吴国人民很好,人民也非常爱戴他,所以很快他就在吴国集结了二十多万兵众。

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刘濞自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出发,带着二十多万兵马,浩浩荡荡地向西杀去。

与此同时,他写给诸侯的信也已传到了各路诸侯的手中。

刘濞在信中表达了四层意思。

第一,我大汉朝有一个乱臣贼子,名叫晁错,他对国家没有丝毫功劳,整天只知道侵辱诸侯,离间刘氏骨肉,这种人罪大恶极祸国殃民。我们的陛下,生了重病,神志不清,以至于受他蒙蔽,我们必须出兵除掉这个奸臣,否则天下难安。

第二,我刘濞虽不咋样,但是在吴国弄个五十万军队还不成问题(实际只有二十万),我跟南越国那边也有三十多年的交情,从那边再搞三十万也没问题。我虽然没多大本事,但还是愿意跟随各路诸侯们一起,灭了晁错那狗贼。

第三,寡人决定兵分四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包围长安。第一路,南越国和故长沙王的儿子(吴芮的后代)攻打长沙国,平定了长沙国北部之后,就立即西向进攻汉中郡和蜀郡,此为南路;第二路,吴楚联军联合东海王、淮南三王作为主力,向西进攻梁国,此为东路;第三路,齐地诸王(刘卬等人)和赵王在平定了河间国(国王是刘启之子)、河内郡之后,要么继续向西突入临晋关,要么和吴楚联军在洛阳会合,此为北路;第四路,燕王负责平定北方的代郡和云中郡,然后和匈奴联合,转攻萧关,进逼长安,此为西路。

第四,我刘濞虽然穷,但好歹也攒了三十多年的钱,只要跟随我的,都给他高于朝廷数倍的赏赐。我的钱财遍布天下,取之不尽(刘濞有一座铜山,可以铸钱)。

虽然刘濞的这封信中有许多夸大之词,但这封信非常高明。通过它,刘濞不但显示出自己拥有足够的跟朝廷对抗的实力,更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起兵理由:清君侧,诛晁错。

刘濞有超强的实力,也有听上去冠冕堂皇的借口,这种人无疑是可怕的。

这封信很快就被刘启看到了。

刘启看了后十分吃惊。他想到了诸侯国反弹,甚至也想到了最坏的结果:造反。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削藩竟然弄得关中以东的几乎所有诸侯都站出来反抗,没有想到刘濞竟然如此强大,如此可怕!

现在,慌乱的刘启只想到了一个人:晁错。

* * *

但晁错让他很失望。

因为晁错建议刘启御驾亲征,而他自己留在长安,坐镇中央。

这就是胡说八道了。前线那么危险,他晁错作为臣子,怎能自己躲在后方而让皇帝亲自冒险呢?要知道,皇帝亲征,一般都会遭到大臣的极力阻挠,毕竟,前线十分危险,随时都可能丧命,刘邦那么厉害,在剿灭英布的时候,都还受了重伤,不久之后就死了。即便晁错觉得皇帝亲征可以鼓舞士气,也绝不能把自己撇得远远的。他这么做,只会让刘启做出两种理解。

第一,晁错不关心我的死活,不但不愿意和我同甘共苦,还打算让我受苦而他在家里享福,这家伙对我不忠;

第二,晁错居心叵测,他是想等我离开了长安,自己谋反。

无论哪种理解,都会让刘启对晁错心怀不满的。

但晁错的错误还不止此。

他竟然还建议刘启,把徐县和僮县旁边那些吴国还没有攻下来的地方交给刘濞,让刘濞尝点甜头后好退兵。(www.xing528.com)

刘启听到这些话,非常生气——主张削地的是你,人家打起来了你又要给人家地,这不是显示朝廷的无能吗?要是诸侯一起兵,朝廷就给地,那以后诸侯想要地了恐怕就都会起兵。你不但反复无常,还要让我冒险,我看你是疯了。

但如果只有这两件事情的话,晁错也顶多受点批评,或者被刘启疏远。可是,他接着又干了一件错事。

于是谁也救不了他了。

因为他准备整治袁盎。

晁错这是唱哪一出呢?这事情跟袁盎有什么关系呢?

和袁盎是有关系的,因为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

当年,袁盎因为直言敢谏被刘恒调离中央,他辗转几地之后,被任命为吴国丞相。

袁盎赴任时,那个曾给他出计羞辱赵谈的侄子袁种又给他提了个建议:“吴王非常骄横,在国内收留了许多不法奸邪之徒,你去了之后可千万得睁只眼闭只眼,别跟那些人死磕,否则他们要么会弹劾你,要么就可能暗杀你。你在那边,每天喝喝酒,别多事,只要劝着吴王别造反就行,如此看你能不能幸免于难。”

袁盎去了吴国,就按照袁种说的做,刘濞看到袁盎的表现,对袁盎很满意。

* * *

而袁盎和晁错的关系就非常非常地僵,两人简直就水火不容。只要他们见到另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就都会远远避开,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好好说过话。

晁错当上了御史大夫,就以袁盎收受了刘濞的贿赂为名,免了袁盎的官。

免官之后,袁盎就成了平头老百姓。这样整天无忧无虑,倒也自在,但刘濞的起兵,一下又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晁错认为,袁盎曾经是吴国丞相,长期待在吴国,不可能不知道吴王的阴谋。正是他拿了吴王的巨额钱财,所以一直替吴王隐匿罪行。他口口声声说吴王不会造反,可如今吴王真的反了,说明他和吴王是一伙的,把他抓起来审问,一定能从他嘴里知悉吴王的计谋。

然而,御史大夫寺的其他官员不同意晁错的看法。他们认为,第一,如今刘濞已经反了,你杀害袁盎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益处;第二,以袁盎的为人,不至于干出这种事。

听了属下的话,晁错犹豫了。他的这一犹豫,就好像几个月前申屠嘉对他的犹豫一样。

就在晁错还犹豫着是否杀掉袁盎的时候,袁盎知道了这件事。

于是,袁盎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

袁盎是个没有官职的人,得不到刘启的接见,便找到了同样跟晁错不睦的窦婴。

窦婴不喜欢晁错(两人就削藩之事有不同看法),就把袁盎推荐给了刘启。

然而,当袁盎来到刘启面前的时候,如遭锤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