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设计程序:任务书、相地、立意、布局、理微

园林设计程序:任务书、相地、立意、布局、理微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全书都涉及到了这两点,因为每个实验都是有偏重的,可能造成支离破碎的后果,在专业篇的开头,我们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程序和顺序,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园林设计较为科学的程序: 任务书、相地、立意、布局、理微。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

园林设计程序:任务书、相地、立意、布局、理微

学习和练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应该知道作者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8个实验让学生学会做设计的程序和设计的顺序,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自觉使用这些程序及顺序。我们在全书都涉及到了这两点,因为每个实验都是有偏重的,可能造成支离破碎的后果,在专业篇的开头,我们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程序和顺序,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园林设计较为科学的程序: 任务书、相地、立意、布局、理微。

各个项目的设计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完善,设计者应事先进行基地的调查,熟悉物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知觉环境,然后对所有与设计有关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最后,拿出合理的方案,完成设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容,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对图纸也有不同的要求。

(1) 任务书阶段

任务书阶段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愿望,对设计要求的造价和时间期限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整个设计的基本依据,从中可以确定哪些值得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哪些只要做一般了解,主要以文字为主。

(2) 相地 (现场踏勘和基地调查阶段)

这一部分详见实验四,实际项目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对于虚拟项目,虽然只要认真阅读项目介绍当然可以形成一定的认识,但是也不能代替亲自到达现场形成的现场感。

收集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补充并完善不完整的内容,然后整理资料,对整个基地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相关部门可以获得的资料: 气象资料、基地地形和现状图、管线资料、城市规划资料等。需要实地踏勘和测绘得到的资料包括:

1) 基地自然条件: 地形、水体、土壤、植被;

2) 气象资料: 日照条件、温度、风、降雨、小气候;

3) 人工设施: 建筑图及构筑图、道路和广场、各种管线;

4) 视觉质量: 基地现状景观、环境景观、视域;

5) 项目范围及环境因子: 物质环境、知觉环境。

(3) 立意 (分析阶段)

神仪在心,意在笔先,情因景生,景为情造。园林设计就是在选定原址或在“相地”的基础上,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形特点等因素,进行全园的总体布局,通常称为方案设计,也可以说是概念性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总体设计,其项目大小与复杂程度是相关的。园林设计的整个过程就是园林艺术的构思过程和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过程,尽量用图表、图画、图解方式表示,用项目资料图记录调查的内容,用项目分析图表示分析的结果。

主要的分析内容包括:

1) 物质因子

①基地区位及范围,场地文脉,自然因素、人工设施、现状景观等基础资料分析。

②视线分析和景观质量评价。

③SWOT分析。

2) 精神因子,即使用人群的情感分析等。

设计理念的来源包括:

1) 诗词歌赋 文化传统 (古代造园常用手法,现代有许多借鉴)。

2) 分析过程;

3) 使用人群;

4) 项目自身的意义。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且将总体规划构想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以下工作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样的修改,将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美观、舒适。

(4) 布局 (内容较多,参考本书下列具体的实验)

园林布局基本原则:(www.xing528.com)

构园有法,法无定式,功能明确,组景有方,因地制宜,景以境出,掇山理水,理及精微,建筑经营,时景为精,道路系统,顺势通畅,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园林布局,即在园林选址、构思 (立意和理念) 的基础上,设计者在孕育园林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要包括: 选取、提炼题材; 酝酿、确定主景,配景; 功能分区; 景点、游览路线分布; 探索所采用的园林形式。

园林布局形式: 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

园林布局形式的影响因素:

1) 园林的性质;

2) 不同的文化传统;

3) 不同的意识形态。

所采用的设计手法主要有: 规则式 (轴线法)、自然式 (山水法)、混合式 (综合法)。

园林布局 (设计阶段) 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注意构思立意;

2) 充分利用基地条件;

3) 注意功能分区;

4) 主景和配景的营造;

5) 充分利用空间的对比关系表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6) 注意游线、观赏点的视线分析;

7) 注意人的行为与心理。

经过上述多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和布局,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者此时应虚心、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虚心向设计同行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交流、沟通的结果是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整个方案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 (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 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等,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5) 理微 (详细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这一部分内容很多,理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方案并不是最终能够实施的结果,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锤炼,则必须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也称为扩初设计阶段)。之前,业主拿走前面四个阶段的工作,通常会空出一段时间,他们需要对方案进行评审,由第三方组织专家团进行评审,在此阶段设计者常需要准备评述文件,做现场讲解等工作。之后,业主会给出一系列答复,业主内部评审和组织专家评审会反复多次,其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图、总体竖向设计平面图、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图、建筑小品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 (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 (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总的来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后,业主仍会组织扩初设计评审会。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2) 中,已经经过了项目的踏勘阶段。在施工图阶段之前仍需要再次踏勘,但与之前的踏勘有3点不同:

1) 扩大了参加人员范围。前一次踏勘是设计项目团队和主要设计者,这一次踏勘则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

2) 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踏勘是粗勘,这一次踏勘是精勘;

3) 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踏勘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这一次踏勘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阶段省略 (施工图阶段主要包括: 施工图的设计、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图的交底、设计师的施工配合,这些不要求本书学生读者涉及,所以恕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