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垣君子文化:立于礼的道德典范

长垣君子文化:立于礼的道德典范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认为“礼”是君子的立身之本,要求君子在平日的修养中要做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讨厌无礼的行为,当子贡问:“君子亦有恶乎?”那么,在君子的修养过程中,“礼”何以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与君子相反,小人常常“无礼”或虚情假意地按“礼”的方式以待人接物。

长垣君子文化:立于礼的道德典范

“礼”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规范,是指规范君子一切言行的准则孔子认为“礼”是君子的立身之本,要求君子在平日的修养中要做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孔子教训儿子伯鱼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指出不懂得礼法,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处事。孔子讨厌无礼的行为,当子贡问:“君子亦有恶乎?”孔子答道:“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阳货》)态度何其鲜明!他在斥责子路的无礼时,还提出了“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的观点,将“礼”与刑罚公正与否、民众安定与否、天下稳定与否相联系,极大地强调了礼的作用。在用人上,有礼与否,也是孔子所持的一个重要标准,“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宁可选用先学习礼乐的平民,而不用后学习礼乐的“君子”(此指贵族子弟)。身为君子,一定要做到知礼,言行中规中矩。以射艺为例,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整个比赛过程都做到了彬彬有礼。《论语·学而》记载,“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认为即使贫困也要乐观地坚持正道,不以环境困难而忧伤苦恼;即使富有也要以礼待人。子贡从而体会到像《诗经》里面所说的,如同雕琢玉器一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力求合法度,不断地努力修养,提高自己的品格。那么,在君子的修养过程中,“礼”何以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对于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这说明“礼”在培育君子的过程中作用巨大:一个人若仅注重自己容貌的端庄,却不知礼,就容易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容易流于懦弱;仅有敢作敢为的勇气,却不知礼,就容易盲行而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容易待人刻薄。“礼”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孔子力倡身为君子者要用礼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以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离经叛道。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这就是说,要把礼的精神贯穿在所学的知识里并在生活中践行。怎样才能做到“约之以礼”?那就是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身为君子者要知礼并能依礼而行的思想为后世儒家所继承。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明确主张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其不同于常人之处就在于“以礼存心”。当然,君子要守礼,就必须知道礼的实质,切不可只守礼的形式。那么,礼的实质是什么呢?这可从孔子回答“林放问礼之本”的言论里得到答案。孔子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可见,在孔子心中,就一般礼仪而言,其本质在于朴素俭约,而不在于铺张浪费;就丧礼而言,其本质在于用心来表达失去亲人的悲伤之情,而不在于仪式是否周全,关键要正心诚意。与君子相反,小人常常“无礼”或虚情假意地按“礼”的方式以待人接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