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含钾盐添加剂细水雾的灭火特性实验结果

含钾盐添加剂细水雾的灭火特性实验结果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用B 类火模型的燃料分别选择乙醇、正庚烷、0#柴油和92#汽油,其基本理化特征见表6.6。表6.6B类火模型燃料基本理化特征由于柴油的燃点较高,无法直接用点火器引燃,采用直径为30 cm 的大油盘置于直径为20 cm 的小油盘之下,加入适量正庚烷以引燃的方式点燃,由于加入了大油盘及支架,因此在柴油火实验中应适量降低实验台的高度,保证小油盘距喷头1 m的位置。

含钾盐添加剂细水雾的灭火特性实验结果

实验用B 类火模型的燃料分别选择乙醇、正庚烷、0#柴油和92#汽油,其基本理化特征见表6.6。

表6.6 B类火模型燃料基本理化特征

由于柴油的燃点较高,无法直接用点火器引燃,采用直径为30 cm 的大油盘置于直径为20 cm 的小油盘之下,加入适量正庚烷以引燃的方式点燃,由于加入了大油盘及支架,因此在柴油火实验中应适量降低实验台的高度,保证小油盘距喷头1 m的位置。柴油火引燃装置简图如图6.6所示。

图6.6 柴油火引燃装置简图

(a)装置简图;(b)实际引燃效果

4种燃料在未施加细水雾正常燃烧时的状态如图6.7所示。

图6.7 4种燃料正常燃烧

(a)正庚烷;(b)乙醇;(c)汽油;(d)柴油

由图中可以看出正庚烷、汽油和柴油在燃烧过程中具有明亮的火焰,而乙醇火焰的明亮程度不及另外3 种燃料。在火焰充分发展阶段,相比于乙醇火焰,正庚烷、汽油和柴油火焰规模明显较大并且火焰高度更高。汽油和柴油燃料燃烧时均产生了较浓的黑烟,这是燃料燃烧不完全导致的。黑烟的主要成分包括未经燃烧的油雾、碳粒、一些高沸点的杂环和芳烃物质。其中柴油燃烧时形成的黑烟最浓,汽油次之,正庚烷燃烧生成的烟雾相对较小。

热电偶及无纸记录仪记录的4 种燃料正常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图6.8 所示。

图6.8 4种燃料正常燃烧的时间-温度曲线

(a)正庚烷;(b)乙醇;(c)汽油;(d)柴油(www.xing528.com)

由曲线可以看出,正庚烷、乙醇和汽油在正常燃烧时油面温度大致相同,为100 ℃左右,而柴油温度稍高,约300 ℃。从火焰温度来看,正庚烷和柴油最高,可达约700 ℃,且火场温度分布较为均匀。乙醇与汽油火焰温度较低,约为550 ℃,火场温度分布差异较大。根据温度曲线,选择各燃料温度相对稳定阶段开始施加细水雾,对于正庚烷、乙醇和汽油,预燃时间为120 s,柴油预燃时间为150 s。

电子天平记录的4 种燃料正常燃烧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即不同燃料的燃烧速率曲线如图6.9所示。

图6.9 4种燃料正常燃烧的时间-燃料质量曲线

(a)正庚烷;(b)乙醇;(c)汽油;(d)柴油

由图中R2值可知,4 种燃料的时间-燃料质量曲线拟合度较高,应用拟合曲线计算任意时刻燃料燃烧速率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另外,从直线的斜率来看,4 种燃料正常燃烧过程中的燃烧速率差异不大,正庚烷略大,乙醇和柴油次之,汽油最小。

火源热释放速率与燃料燃烧热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

方程(6.26)中η 为燃料的燃烧效率,一般取0.7;A 为实验油盘面积。将由图6.10 中拟合直线的斜率求得的mf 代入方程(6.26),并将所得QC 值带入方程(6.20),得到4 种燃料的火源热释放速率和火羽流最大向上流速列于表6.7。

本实验中,喷嘴距燃料表面的距离和火源规模保持不变,由方程(6.21)及方程(6.22)可知,液滴大小取决于工作压力,并得到在不同压力下细水雾液滴的粒径大小和速度的关系,见表6.8。

表6.7 4种燃料的火源热释放速率和火羽流最大向上流速

表6.8 液滴速度随压力变化表

无蒸发条件下的液滴竖直向下运动速率随压力和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细水雾粒径大于200 μm 并且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4 MPa 时,对于4 种火源的任意一种,液滴向下的速率大于火羽流最大向上的流速,因此,更多的细水雾可以穿透火羽到达燃料表面进行冷却灭火。由表6.2,本实验中的两种细水雾喷头在不同压力下的粒径均大于200 μm,在理论上对4 种火灾模型都可以实现冷却燃料表面的主导机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