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心理障碍的辨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心理障碍的辨识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学者研究调查的结果以及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的经验,通常使用以下方法来辨识心理障碍。(二)心理学辨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一样,都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因素的相互影响,仅仅依靠一个标准去断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是不规范的。另外,还应该考虑其所在的关系情境、文化环境等因素,所以在辨识心理障碍的诊断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估。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心理障碍的辨识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学者研究调查的结果以及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的经验,通常使用以下方法来辨识心理障碍

(一)标准化辨识

1.医学的标准

临床医师认为有精神障碍的人的脑部应当有病理过程存在,已发生了分子水平的变化,这种病理变化是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可靠依据。

2.统计学的标准

统计学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再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确定心理是否异常。

这种操作简便易行、受人欢迎,但这种方法对于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来说,会被误判为心理异常,所以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

3.内省经验的标准

内省经验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病人本身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觉得焦虑、抑郁或有说不出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

(2)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对象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作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但这种判断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4.社会适应的标准(www.xing528.com)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这里的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二)心理学辨识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看个体有无自知力,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是否丧失。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看个体的知、情、意是否协调一致。从心理过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协调体,这种整体协调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看个体的个性行为是否偏离正轨,因为从个性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

(三)常识性辨识

(1)有没有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有没有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是否完整(能否胜任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

(4)是否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一样,都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因素的相互影响,仅仅依靠一个标准去断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是不规范的。例如,抑郁症发病期间,病人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照顾,但是瘫痪病人也可能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他的生活。另外,还应该考虑其所在的关系情境、文化环境等因素,所以在辨识心理障碍的诊断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