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见心理障碍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见心理障碍简介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这里把常见的心理障碍分为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精神病性障碍四大类作简要的介绍。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慢性焦虑症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同时发生,患者常常会心烦意乱、过度敏感、终日紧张等,导致注意力涣散。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起因是一定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见心理障碍简介

介绍不同类别的心理障碍,简要学习这些心理障碍的症状或表现,不是为了使你成为诊断专家或心理治疗师,而仅仅是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知道自己和周围的人哪些表现是正常的,哪些又是异常的,哪些则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这样,我们不会因自己睡眠偶尔失调就以为得了“焦虑症”,从而忧心忡忡,也不会将某些异常的表现放任不管,而错过求治的时机。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这里把常见的心理障碍分为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精神病性障碍四大类作简要的介绍。

(一)神经症

1. 神经症及种类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由内心矛盾引起的轻度心理功能障碍。之所以说是一组,是因为神经症的类型不同、表现各异,但性质一样。常见的神经症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指的是内心矛盾失衡导致的兴奋抑制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最突出的表现是睡眠功能紊乱——失眠。神经衰弱的人一般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经常这样的人早上四五点钟甚至更早就睡不着了,翻来覆去,脑子里胡思乱想,白天精神萎靡;还有的睡眠质量特别差,有点动静就醒了。除了睡眠障碍外,神经衰弱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低,回忆及联想增多且难以控制,对光、声、噪声敏感;易烦恼、易激惹,常有头部发胀或紧缩感,头昏、头痛、肢体肌肉酸痛等;此外还可以有心悸、气短、多汗、肢冷、腹胀、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大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等原因往往会使大脑神经活动过程处于长期过度的紧张状态,因此就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有许多国家不再使用神经衰弱的诊断,但在我国,神经衰弱还是较为常见的诊断,通常由内科医生诊断。有些同学会因为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就认为自己患上了神经衰弱,其实这是一种过虑的担忧,因为对于神经衰弱的诊断有严格的标准,并非偶然几天的疲劳感或者睡眠失调。有时候,对神经衰弱的疑虑和担心,反而会导致一些心理和躯体的症状出现。

对于神经衰弱的治疗一般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进行,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增加体育运动

(2)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以患者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感到非常苦恼和焦躁。

强迫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经常怀疑手被污染而频繁洗手;反复思考或回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一些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等等。

强迫观念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强迫思维、强迫性回忆、对立性思维、强迫表象、强迫意向等。强迫行为则包括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仪式行为等。例如,很多人都有一种习惯,出门以后有时会忍不住回头看看门有没有锁好,其实这原本只是一种谨慎的表现,这种行为本身还远远达不到“强迫症”的程度。但如果每次出门后,必定要反复返回检查多次,以至于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而且自己也很想控制这种行为却实在无能为力,就应当考虑强迫症的可能了。强迫倾向高的人常常有一些完美主义的特质,他们希望把每一件事情都思考清楚,并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由此才产生了强迫的观念和行为。而这样的特质,又往往会促使他们把事情做得比别人更完美。因此,具有强迫倾向的人常常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强迫症又被一些人称为“精英病”。大学本是精英云集的地方,大学生普遍的强迫倾向可能会高于其他人。因此,认识自己和周围人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分辨什么是正常的强迫倾向,什么是需要寻求医生帮助的强迫症,对大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分钟了解强迫症 来源:PPTV

(3)恐惧症。恐惧症是指对某种客观事物或特定情景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患者在情感上表现出恐怖、害怕的情绪,害怕与处境不相称,害怕一般人都不该害怕的东西,虽知道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但在相同的场合仍反复出现,并导致患者采取回避反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恐惧症常见的有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是对一般人都不该害怕的场所产生强烈的恐惧与回避,这些场所有空旷的场所、超市、剧院、电梯间、车厢或机舱等。社交恐惧症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患者会害怕与他们面对面谈话或相处,会想尽办法回避这样的情境。因此,社交恐惧症对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相当严重。特定恐惧症是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常见的恐惧对象包括:某些动物(如狗、猫、蛇等)、昆虫(如蜜蜂蜘蛛)、某些利器(如刀、尖锐物品)、登高、坐飞机以及特定的疾病,等等。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恐惧害怕一定是“不合情理”的,比如一般的怕狗怕猫并不能算作恐惧症,因为它具有“合理”的成分,然而,如果连狗和猫的图片也要回避,一只玩具狗也会引起极度的惊恐,并且自己明知不合理却无法控制,才需要考虑恐惧症的可能。

(4)焦虑症。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焦虑是一种没有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度,充分调度身心潜能。但过分的焦虑会妨碍人们去应付和处理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

焦虑症患者显得比别人都“烦”。由于内心矛盾摆不平,导致内心烦躁不安。临床上,焦虑症可分为急性焦虑发作(或称惊恐障碍)和慢性焦虑症(或称广泛性焦虑障碍)两种。

急性焦虑发作患者多在精神创伤后突然发病,出现大祸临头感或死亡来临感,驱使他们尖叫、逃离或躲藏起来,但说不出究竟怕什么;经常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焦虑,感到恐惧、难以忍受,似乎预感到某种不幸;感到“心脏要跳出来”,胸痛或不适, 有“喉头堵塞”或“透不过气”马上就要死亡、窒息之感。慢性焦虑症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同时发生,患者常常会心烦意乱、过度敏感、终日紧张等,导致注意力涣散。

焦虑症的治疗。治疗焦虑症首先是吃药,用安定类的抗焦虑药以及抗抑郁药治疗,待焦虑情绪被控制后,再进行心理治疗。一般是通过生物反馈疗法、行为疗法,训练自己控制自己的生物节律,学会一个新的行为模式。

(5)抑郁症。抑郁症是对痛苦经历的抑郁反应,其抑郁程度与经历不相符,但无精神病象征。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起因是一定的心理应激,如亲人离世、婚姻关系破裂、被迫与亲人分离、身体疾病或者致残、工作环境压抑等。

抑郁症临床表现主要通过抑郁情绪的表达,如心情压抑、意志消沉,身体上表现为头疼、眩晕、心烦意乱,进而导致内分泌紊乱,性欲下降,月经不调。过分关注躯体状况,常有头痛、头昏、耳鸣、口干、心悸、胸闷、腹胀、便秘、多汗等,医学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抑郁症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包括业余爱好和娱乐兴趣显著减退,感到生活无意义。常沉思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往坏处想。易伤感流泪或愁容满面,内心矛盾重重。自我认知错位,放大自己的缺点,常常自怨自艾,精神一蹶不振,缺乏自信心,反应迟钝,做事懒散,甚至有轻生念头。社交活动减少,不愿主动与别人交往,心境低落、烦躁、易激惹。

在实际生活中,应多关心、鼓励、支持抑郁症患者,让其有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密切观察其言行举止和心理变化,以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6)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症,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

癔症临床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有分离性障碍和转化性障碍两种。

分离性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例如,情感爆发表现为情感过分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癔症性遗忘表现为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癔症性假性痴呆给人傻呆幼稚的感觉

转化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都不能发现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脏系统受到器质性病变。运动障碍包括: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以及癔症性失明、失聪等。

(7)疑病症。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目前归类为躯体形式障碍中,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

疑病症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上了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患者虽然经过全方位的检查,但依旧无法消除固有成见,患者的整个心神被疑虑和恐惧占据。

疑病的临床症状有:疑病性烦恼、疑病性不适、过分敏感、疑病观念。

阅读卡片

你有疑病症倾向吗

1. 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疾病。

2. 虽然看过医生并确认无病,但仍坚信自己有病。

3. 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4. 自己内心世界非常痛苦,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

5. 持续时间在3~6个月。(www.xing528.com)

评价:

如果符合上述两项及以上,那么则有疑病症的倾向。

2. 神经症的判定

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察觉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此感到痛苦或妨碍社会功能,但没有实质性的病例基础。因此,要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弄清楚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常形还是异形。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如夫妻感情不和,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此。

心理冲突的变形有以下两个相应的特点:一是与现实处境关系不大,或者涉及的是生活中细小的琐事,一般人觉得能够简单解决的事却造成了心理障碍患者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不懂精神病理学的人会难以理解这样的冲突,比如某病人纠结于是否吃药,或者纠结于吃药的时间。二是心理冲突的变形道德色彩不明显,鸡毛蒜皮的琐事通常不涉及道德层面。心理冲突是具有常见性的,但是心理冲突的变形则是神经症性的。如果仅限于心理冲突常形,那么影响还不那么明显。一旦出现头痛、记忆力变差、身体脏器障碍等,心理冲突就发生了变化,很容易发生变形。

神经症的评定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分;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分;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分。

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l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分;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分。

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不得不尽量避免某些社交场合,评分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完全回避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评分3分。

如果总分为3分,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二)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临床上包括:

1. 急性应激障碍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2.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其引发原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刑事暴力、身体侵害、虐待、疾病、战争等。例如,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就有可能引发很多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其他遭遇重大创伤的人身上(如亲密的人去世、遭遇车祸、遭遇劫匪),也有可能罹患这种疾病。

你了解精神余震
PTSD吗? 来源:果壳网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要点如下:一是遭受了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二是出现了三组核心症状,包括侵袭性症状(如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创伤经历,反复做噩梦等)、警觉性增高症状(如入睡困难或者容易惊醒,过分地担心和害怕等)和回避症状(如冷漠对待亲人,拒绝与人交往,避免参加与不好回忆有关的活动等)。三是需要评估创伤反应造成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主要看这些症状是否明显干扰了个体的正常生活方式,包括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娱乐等。

3. 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由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人格障碍患者,其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状态,人格内在发展不协调,是一种异常的病态,通常表现为对人冷漠无情、易冲动易怒、自控能力差,而患者自我认识不够,认为自己的表现是合情合理的。

人格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固执、猜疑、不信任和好嫉妒为主要特征。病人通常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过分警惕与防卫,不信任别人的动机,认为别人心存不良;从常见的事件中理解出隐含的贬低或威胁性的含义;以自我为中心,自视甚高,过分敏感,推卸责任,怨天尤人。临床发现这一类病人中男性居多。

(2)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是社会隔绝,情感疏远,表现为对社会生活和亲密关系淡漠,情感表达受限,他们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性兴趣,对恋爱也缺乏热情。体验不到愉快,对人冷淡,很少对娱乐活动感到乐趣,情感平淡、淡漠。因此对褒贬都无动于衷,也很难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总是单独活动,过于沉湎于幻想和内省。没有亲密朋友,不能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叫悖德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类型,也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不断出现违犯法纪或犯罪行为。这类人容易激惹、斗殴和攻击别人,心肠冷酷、忘恩负义,对自己的至亲也不例外,危害别人时无内疚感。表现为工作不良,婚姻不良,情感肤浅,无情,自我中心,无内疚感,不能共情,不诚实,欺骗、捉弄他人,冲动性、攻击性及法律问题等。正如其他的人格障碍一样,他们“变坏”往往不是在成年期形成的,而是在青少年期就有品行障碍。他们的性格当中有很多方面都与此有关。比如,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冲动或暴怒以及缺乏同情心等。

(4)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突出特点是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性。他们通常人际关系不良,情绪不稳定,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甚至有自伤和自杀行为,存在自我认同障碍,同时也易于出现抑郁、酒精与药物滥用等方面的问题。病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容易走极端,对亲密的人忽好忽坏,好时认为对方完美无缺,坏时恨不得将对方整个人毁掉。情绪暴躁,常常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来缓解情绪,如喝酒、自伤、与人打架,有时行为表现像精神病急性发作状态。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对于被遗弃有强烈的恐惧,他们之所以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这么多不稳定的特点,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害怕被抛弃。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以女性居多。

(5)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突出特征是过分情绪化,同时需要寻求他人的关注。他们往往因其过分招摇和轻浮的表现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而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然而,他们虽然需要情爱和注意,但因为本身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对他人一方面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又常有玩弄他人的倾向;他们对人情感肤浅,说话做事装腔作势(戏剧化特征),同时充满了诱惑或挑逗行为,因此很难维持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表演型人格障碍以女性居多。

(6)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突出特点就是妄自尊大。他们过分需要成就和赞赏,常常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过分自我关注,自我中心,不能接受批评意见,嫉妒心强,或者相信自己在被别人嫉妒;他们缺乏共情能力,不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这不仅令他人无法忍受,也给病人自己带来适应不良的痛苦。他们颐指气使,唯我独尊,坚信自己独一无二,夸夸其谈,幻想无限的成功。

(7)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以长期和全面地脱离社会关系为特征,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此类病人在生活中对负性评价过分敏感,易于焦虑,对自我价值感缺乏信心。他们缺乏自信,害怕拒绝,担心被批评,不愿意与人交往,回避社交活动。

(8)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过分关注秩序,他们通常有完美主义倾向,强烈的自制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过分认真,过分注意细节,过分自我克制、自我关注。他们表现为刻板固执,墨守成规,过多清规戒律,异常节俭,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他们的心理过程受思想和行动的理性所驱使,而非感觉感受。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他们的一种人格特点,与“强迫症”存在一些区别,尽管两者会有共病的情况,但强迫型人格障碍者并不一定有强迫症的症状,如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9)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务不能做出决策,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常有无助感,总希望他人为自己做重要决定,因害怕被他人遗弃,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当亲密的关系终止时,会感到无助或崩溃。

(四)精神病性障碍

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情感障碍、妄想障碍、暂时性精神失常等几种疾病,以及重症抑郁症和躁郁症。精神病性障碍可以说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精神病。因为精神病人与现实接触的能力,即对环境刺激进行感知、体验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受到了损害,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精神分裂症是慢性的、最能使人丧失能力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他心理障碍的患者,如焦虑障碍、物质依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照顾自己,能自己谋生、完成工作,即他们的社会功能基本还是完整的,而精神病患者在其疾病发作期却通常会失去这些能力,精神病一般都需要在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甚至是长期住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