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聚焦手工技术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聚焦手工技术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具有本质的不同,区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既有利于对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利于现代设计的发扬和光大。这是从当时的生产发展状况概括出的有关工艺美术的本质思想,它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了工艺美术发展的道路。这便成为工艺美术继续存在并有效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也是工艺美术继续发展的社会意义。再次,设计包含了传统的工艺技术和现代的科学技术。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聚焦手工技术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具有本质的不同,区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既有利于对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利于现代设计的发扬和光大。早在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从当时的生产发展状况概括出的有关工艺美术的本质思想,它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了工艺美术发展的道路。

人类造物的思维、方式、方法、技术,乃至技巧等诸多方面的经验总结,形成工艺,而设计在工艺基础上探讨了人类造物的科学精神,它主要从物质和非物质方面诠释了人类的造物。工艺是人类在造物过程中自觉出现与形成的行为规范,起着规范人类造物行为的作用,并具有理性美,但是,它是凭借历代生产制作积累起来的经验为生产制作规范的。设计改变了人类这种凭借工艺经验造物的不足,使人类造物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并在思维逻辑方面得到深化,具有秩序美。

然而,陶瓷工艺美术与现代陶瓷设计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们分别属于两个生产力发展状况发展不同的环境下的造物理念和模式,它们在生产方式、生产目的以及经营方式上是不同的。从人类发展的进程看来,人类造物是为了克服自身生理和功能的不足,以便在自然界中很好地生存下去,这也是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显著特征之一。为此,人类造物从无到有,从随心所欲的不自觉状态到顺理成章的自觉状态,产生了所谓的“工艺”的方法论。这在世界各民族中皆有或多或少的表现。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深入细致地进行,社会物质生产被分成若干领域,诸如,生产工具、出行车舆、日用器物、穿戴装饰、家具摆设,以及室内外建筑等,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人们不断地总结生产制作经验,总结出了若干门的工艺理论,如,很早以前就有的《辍耕录》和《农桑辑要》,北宋的《营造法式》和《梦溪笔谈》,明代的建筑专著《园冶》和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以及主要反映农业生产工艺与技术的《农政全书》,等等。这些工艺理论专著客观地记录与反映了中国古代各行各业的生产实践,并总结了生产经验,对后世,尤其今天的生产仍有借鉴意义。实际上,当今的设计文化就是从历史延续下来,并在不断完善中成熟的。

在科学技术代替传统工艺的今天,尽管工艺成为“历史”,但是,传统工艺的理论精髓与人们富有创造的精神仍然成为我们进行现代设计的最好借鉴。另外,保持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延续,可以发挥人头脑与手工并重,尤其在彰显人的智慧方面开发了人积极解决问题的思维及创造意识,并发挥了人的动手能力。这便成为工艺美术继续存在并有效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也是工艺美术继续发展的社会意义。

人类在向更高社会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了手和脑的作用,智慧通过手来完成,从而达到手脑协调的目的,人类终将造物的思维、方式、方法、技术以及技巧等诸多方面总结成经验,形成工艺,而设计在工艺基础上探讨了人类造物的科学精神,主要从物质和非物质方面诠释了人类的造物。

人类造物的思维起源于人类为了克服自身生理缺陷或功能不足的需要。因此,人类的造物运动必须符合人的技能和功能需要。人类造物的欲念变成思维,从思维模式到具体形象的实现,又要以一定的或特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而从这些方式和方法中产生了技术、技巧,乃至经验总结等,均被汇总成富有逻辑意义的技法。从古典文献《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之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我们可以看出,人在造物中认识到天时地利的自然条件是不能缺少的;材料的优良性是不能没有的;制作的技术、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获得生存和生活物质的理念是“天时、地利和人和”,只有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制作出符合人的功能的造物形态来。从对青铜器分析看来,其工艺之精湛是与人们掌握当时的时间、掌握材料以及有效把握冶炼、制模、翻模和铸造技术分不开的。例如,为了有效制作个别的青铜器,时人发明与利用了“石蜡法”等独特的技术,这使造型难度很大的青铜器更加精美。在人类造物史上,就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言,人们能够制造出这样精美的物品,实属难能可贵。正因为如此,人们将青铜器生产和应用的时代称为“青铜文明”时代。

在“青铜文明”过后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仍然将青铜制作看作是传统工艺技术的经典。例如,在铁器已经普遍使用的封建时代,人们依然利用青铜工艺制作精美的生活与装饰用品。作为青铜器时代的优秀技术,“石蜡法”在历史的岁月中并没有成为蹉跎之势,而是凭借其出色的工艺为其他工艺制作所借用。人们发展了青铜器制作工艺,将它用在景泰蓝制作上,景泰蓝制品的工艺要求更加严格,不论装饰品,还是日用器皿,器物的造型结构、装饰等,越发显示出工艺精湛的特征,景泰蓝工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造物精湛工艺的杰出代表。

如果翻开中国乃至世界人类造物的历史,我们会如数家珍似地道出一个又一个工艺品种,不厌其烦地评价并借鉴它们的优秀技术。这不论是古代中国的瓷器,还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家具,乃至法兰西的银器;赏析与评价大唐帝国造物工艺的雍容华贵,与历数宋代造物的简洁节约;尽赏了秦帝国的奢侈妩媚,又要正视汉王朝的朴素俭约。如果将人们的视野横扫东西,我们便能够尽观世界其他民族为我们书写的造物工艺奇观,这不论是古埃及做工考究的家具,还是古希腊的制作朴素的陶器,以及古罗马的精美雕刻,直至古代伊斯兰民族的金容华贵的地毯,都放射出精湛工艺的光芒。这些人类造物史上的工艺奇观,不仅使我们目不暇接,而且对我们当今的造物也是一种极好的鞭策。

针对现代人类造物的现实,为了使所造之物更加符合人的实用和审美功能,现代人类既客观地把握造物原则,又善于发挥感性想象。于是,艺术设计在时代要求之下便自然地运用在人类的造物实践中。所谓设计,就是站在理性基础上,将造物全盘考虑,首先是造物的意识和思维,当人们经过缜密思考之后,便会产生一套完整的造物方案。其次,人们又想方设法将它以物质的形式,并加以功能地制作出来。在此过程中,辅助了人们的技术、技法、技巧,以及过去成功的经验等。这便形成现代设计的文化范畴。再次,设计包含了传统的工艺技术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例如,陶瓷设计中,有传统的材料配方,现代的化学物理实验及其浓重的理性分析;有传统的各种釉料,又有通过现代技术加深度参与及各种辅助材料(合成配方材料和发色元素)等。现代设计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边缘性学科(或社会文化活动),它几乎涉及了人类所有的学科,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既有理性的又有感性的;既有物质因素又有非物质因素,它统筹了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前瞻了广阔的寰宇。可以这样断言:现代设计在传统造物文化的基础上将人的造物智慧发挥到一个时代的高度,即将人文和自然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人类自身创造了无限广阔的生活环境。

总之,设计在工艺基础上探讨了人类造物的科学精神,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方法论及其表现形式,其中,主要从物质和非物质方面诠释了人类的造物。

工艺是人类在造物过程中自觉出现并逐渐形成的行为规范,它在自然的束缚下符合人类自身生产、生存和生活需要,在人类造物中起着规范人行为的作用,并具有理性美。从各种造物工艺的逐渐发展与成熟中,人们总结了工艺发展的规律并上升到理论,这样,理性美成为人类造物及其文化的精髓。

人类造物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生活,人类造物的这种肯定性和必然性,决定了造物必须符合某种行为规范。

于是,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自身躯体的需要,或某种器官功能不足的缺陷,必须以某种手段制造出一种符合躯体或器官需要的物质,来抗衡自然的侵害。比如,为了御寒,人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以及技术甚至技巧,将一种材料制成可以御寒的“东西”,即后来的衣服。这个“东西”就是为了抵御自然界寒冷的侵袭。像这样的造物,在人类造物史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渐发展与成熟起来。与此同时,人类造物的规矩也逐渐建立和规范起来,如制造房子,本来最初是为了防暑御寒,或抵御猛兽侵扰和袭击。到后来,人类制造房子逐渐讲究起来,各种功能所需的房子也应运而生。不仅如此,人类制作房子的方法、技术,以及技巧都慢慢出现并形成一定的规矩。但是,这种造物仍然受到自然及其规律的束缚和制约。尽管如此,人类仍然在不停息地造物,这种行为的自觉性是建立在人类生存目的的自觉基础上的必然行为。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逐渐增强,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人类造物的种种目的皆变成现实,形成规范。也正是在这种“规范”的影响下,人类的造物日趋走向正规。这个目标的实现经过了人类的奋斗过程,并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成熟。实际上,人类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不论春夏秋冬,不管寒来暑往,乃至风雨更替,人类想建立的“和谐自然”之愿望,仍然遥遥无期。当前,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人类面临着巨大的造物挑战。探索与解决这样重大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最终课题。(www.xing528.com)

然而,在“必然王国”中人类造物所遵循的法则,却为人类走向“自由王国”做着铺垫。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在自觉造物基础上形成的思想、方法、手段,以及运作模式不仅规范着人的造物行为,而且,它所履行的自然选择也同样具有理性美。工艺美术中的规则,不仅规范人类的造物行为,而且,也规范人类的生活行为。

设计改变了工艺凭借经验造物之不足,使人类造物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使人类造物在思维逻辑方面得到深化,具有秩序美,同时,它又从更加科学的高度解决了造物中所有属于思维与技术结合的高难度问题,为造物的加速发展开辟了一条快车道。

从传统工艺走向现代与未来设计,产生于人类造物的过程之中,为人类造物规划了思维、方式、方法,以及技术、技法乃至技巧。设计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人类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之后的社会行为规范,它继承了人类传统造物工艺之衣钵,并使人类造物行为更加理性化。因此,设计在人类整个造物运动中,向“自由王国”更逼近了一步。

与传统造物运动相比,设计发生在工业社会形成之后,在大工业生产状况下,社会生产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大机器生产下,在人类造物活动中,人不仅制造了生存和生活之物,而且人也造了“造物之物”,即生产工具。其中,利用机器进行造物,人免于某些困难和死亡的威胁,诸如人类自身生理和某些器官受到造物威胁之时的困惑,即人以自由与自然的姿态驾驭某些造物。十分明确地讲,传统手工艺时代的造物,人必须直接接触某些危险的造物活动,才能顺利使之对象化。而设计时代的到来,使人克服了这样的尴尬、困惑和危险。那就是传统手工艺时代,人类造物是凭借经验、凭借手工技艺等人为因素,它所强调的是直接的“人为”和“人力”;现代设计依照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借助的是身外之物,凭借的是人的智力因素,强调的是“人智”所发挥的程度。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设计使人类造物活动更符合人类造物的初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免于自身生理的不足,免于自身某些器官功能的缺陷。

从设计的企图和目的到设计的结果,设计所形成的规范化和秩序性,使人类造物活动在理性、逻辑方面得到发展和深化。显然,现代设计具有秩序美。

在社会化及其伦理道德中,工艺美展现了传统造物的美德,设计美在理性化与秩序化的渴求中,以集团精诚合作的形式而具有组织美,并将造物推进到社会群体共享的更高层次上,它旨在通过组织的合作,并体现团队精神,来实现创造的快乐,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时至今日,人类造物运动走过这样几个阶段:自发的造物阶段,自觉的造物阶段,必然的造物阶段,理性的造物阶段(以后可能会走向自由的造物阶段)。人类造物过程中,所谓“工艺”,正是必然造物阶段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人类造物进入必然阶段的思维、方式、方法,以及技术(技法和技巧)与运行模式等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必然的造物阶段,人类克服自然的能力相对比较有限,造物能力仅能满足自身或自身以外极少数人的生存或生活需要,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的造物延续了以前造物的精神,继续以不断创造的方式来解决生产和生活遇到的问题。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工艺美,它是一个工艺文化环境要素紧密结合起来的综合美的体现,其中,《考工记》讲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从工艺美术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来考察工艺美术创造中必须重视的环境因素,主张从空间因素考虑,工艺制作是为了改善人们生活的空间,使之变得更加美好;又主张从造物的角度考虑,工艺制作需要优质的材料作为物质基础,只有物质媒介优良,才能制作出质量优良的造物;值得重视的是这些工艺要求还必须落脚在技术之上,只有利用技术做支撑,造物才能得以完成它的各种工艺指标,最后达到完美的结果。

随着社会文化需求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人们对造物的要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早已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方面对造物做出要求,而是从做工精致、工艺精湛等工艺技术上要求造物更加人工化,实际上,这是人文要求的最低水平。工艺美虽然是传统造物的要求,但是,它以合乎人的生理为基本要求,持续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保持适宜感、舒适感,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尽管设计美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它的整齐划一所带来的模式化及普遍性,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给人精神带来的是理性的方式,这里,并非说现代设计不符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是应该吸收有利的文化因素来加以发展,使现代设计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事实上,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设计思想及其表达,就较好地修正了现代设计,使之更加合理化。

工艺美与设计美是不同时代的造物要求,工艺美具有古典的朴素精神,它在逐渐剔除动物野蛮中保留了人最为本质的属性,而设计美是在科学思想得到丰富与提倡人文精神中得到发展的造物,更具有现代气息。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它是社会文化运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文化创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原始造物延续下来的手工造物,直到工场手工业时代达到巅峰状态,它以手工技术为标志,从感性与理性紧密结合的高度考虑造物,并能够满足扩大的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这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空前的,即从前任何盛世时期所没有见到过的文化现象。此时,造物所体现的美,不仅完成了它在物质上所能企及的任务,在非物质上也完成了现有技术状况下所能够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工场手工业时代,人们利用手工艺技术创造了社会文化需要的一切文化要素,并使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充分满足。例如,陶瓷造物中,人们可以看到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实用器物,包括日用的餐具、茶具、瓶、罐、壶、盏、灯、盒、炉等,与愉悦精神的非物质文化制品,包括各种陈设瓷与作为特别生活的某些器物,例如鼻烟壶、首饰盒等(手工艺制作能够达到的),以及用以填充环境和美化环境的陶瓷产品,包括动物、人物、植物等造型的陶瓷制品。这是工艺美术时代人们利用手工技术所创造的文化价值的总和,它适合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带有最为朴素的精神内涵。

与工场手工业时代相比,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不论从物质方面,还是从非物质方面,均给许许多多人带来巨大的满足,或需要物质刺激、或需要精神刺激、或需要情感刺激,等等,在这样的社会生产力状况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并且,社会生产力具有局限性的状况下发展起来的的造物,它所体现的是手工技术及其创造的社会化产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在人类社会经济运行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它仅仅限于商品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仅仅是利用和调动了社会文化领域中部分因素来为商品生产和消费服务,它是围绕技术并以之为核心进行竞争的商品经济。

不论怎样,工艺美术时代已经跨越了小农经济时代造物的特征,将一种商品的要素注入生产领域之中,为了体现这样的要素,它又将技术作为商品的灵魂。在此,只要具有技术,就可以立足商品经济的生产,乃至竞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