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CAD制图-轴测图绘制

CAD制图-轴测图绘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轴测图绘制的一般过程如下。绘制轴测图之前,根据轴测图的大小及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图纸幅面并设置图形界限与图层。下面以图10-2-1 所示的轴承座上盖为例,介绍绘制轴测图的一般操作步骤。Task2.绘图前的准备工作此步骤介绍绘制轴测图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图10-2-2绘制等轴测圆(一)图10-2-3绘制等轴测矩形图10-2-4修剪图形(一)Step4.将图形复制到俯视轴测面。图10-2-10复制等轴测圆图10-2-11绘制直线(二)Step9.复制图形。

CAD制图-轴测图绘制

轴测图属于二维平面图形,其绘制方法与前面介绍的二维图形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绘制时,可以根据形体的特点,确定恰当的等轴测平面,然后利用简单的绘图命令,例如直线命令、椭圆命令、矩形命令等,并结合图形编辑命令(如修剪、复制、移动等),完成轴测图的绘制。轴测图绘制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设置绘图环境。绘制轴测图之前,根据轴测图的大小及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图纸幅面并设置图形界限与图层。

(2)启用等轴测捕捉模式,绘制、编辑并标注轴测图。

(3)保存图形。

下面以图10-2-1 所示的轴承座上盖为例,介绍绘制轴测图的一般操作步骤。

图10-2-1 轴承座上盖

Task1.选用样板文件

选择下拉菜单【文件(F)】→【打开(O)…】命令,在系统弹出的“选择文件”对话框中,找到相应文件,然后单击【打开(O)】按钮

Task2.绘图前的准备工作

此步骤介绍绘制轴测图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其中,将捕捉类型设置为“等轴测捕捉”是绘制轴测图的基础。

Step1.选择下拉菜单【工具(T)】→【绘图设置(F)…】命令,系统弹出“草图设置”对话框,单击选项卡;在【捕捉类型】选项组中选中【栅格捕捉(R)】和【等轴测捕捉(M)】单选项,单击【对象捕捉】选项卡,选中【启用对象捕捉(F3)(O)】和【启用对象捕捉追踪(F11)(K)】复选框;在【对象捕捉】模式选项组中选中【□端点(E)】【△中点(M)】、【○圆心(C)】、【◇象限点(Q)】、【×交点(I)】和【最近点(R)】复选框,其他的全部取消选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Step2.确认状态杓中的“正交”按钮处于按下状态(即为开),“推断约束”按处于弹起状态(即为关)。

Step3.按键盘上功能键区的F5 键,可切换等轴测图平面<等轴测平面俯视>、<等轴测平面左视>与<等轴测平面右视>。

Task3.绘制轴测图

Step1.绘制图10-2-2 所示的等轴测圆。切换图层,在“图层”工具栏中,选择“轮廓线层”图层;选择下拉菜单【绘图(D)】→【椭圆(E)】→【轴、端点(E)】命令,在命令行中输入字母I(即选项中的【等轴测圆(I):】)后按Enter 键,在绘图区单击一点以确定等轴测圆的圆心,在命令行中输入数值30 后按Enter 键;以同样步骤绘制直径值为80 的等轴测圆,如图10-2-2 所示。

Step2.绘制图12-2-3 所示的等轴测矩形,选择下拉菜单【绘图(D)】→【直线(L)】命令,通过圆心,绘制一个底边经过圆心的等轴测矩形,长度和宽度值分别为100、10。

Step3.用【修改(M)】→【修剪(T)】命令对图形进行修剪,结果如图10-2-4 所示。

图10-2-2 绘制等轴测圆(一)

图10-2-3 绘制等轴测矩形

图10-2-4 修剪图形(一)

Step4.将图形复制到俯视轴测面。按F5 键切换到俯视轴测面;选择下拉菜单【修改(M)】→【复制(Y)】命令,选取图10-2-4 所示的图形为复制对象并按Enter 键,捕捉等轴测圆的圆心为基点,结合正交命令,将光标向右上方移动,并在命令行中输入数值60 后按Enter 键结束复制命令,结果如图10-2-5 所示。

Step5.绘制直线。选中下拉菜单【绘图(D)】→【直线(L)】命令,绘制图10-2-6 所示的直线。

Step6.用【修改(M)】→【修剪(T)】命令对图10-2-6 进行修剪,结果如图10-2-7 所示。

图10-2-5 复制图形

图10-2-6 绘制直线(一)

图10-2-7 修剪图形(二)

Step7.绘制图10-2-8 所示的等轴测圆。

(1)以图10-2-8 所示的直线1 的中点为圆心,参照Step1 的操作步骤,绘制图10-2-8所示的等轴测圆,半径值分别为15、11、6。

(2)移动等轴测圆选择下拉菜单IMI 命令,选取步骤(1)中绘制的等轴测圆为平移对象,按Enter 键;指定椭圆圆心为基点;结合正交命令,将光标向右下方拖动,在命令行中输入平移距离值20,按Enter 键结束命令,移动的结果如图10-2-9 所示。

图10-2-8 绘制等轴测圆(一)

图10-2-9 移动等轴测圆

(3)复制等轴测圆。选择下拉菜单【修改(M)】→【复制(Y)】的椭圆为复制对象,按Enter 键;捕捉该等轴测圆的圆心为基点;按F5 键切换到右等轴测面,将光标向上移动,在命令行中输入位移值10 后按两次Enter 键结束操作。

(4)按Enter 键以重复“复制”命令,选取步骤(2)与步骤(3)得到的等轴测圆为复制对象,指定圆心为基点,按F5 键切换到左等轴测面,向左上方移动光标,在命令行中输入位移值140 并按Enter 键,结果如图10-2-10 所示。

Step8.绘制直线并修剪图形。选择下拉菜单【绘图(D)】→【直线(L)】命令,通过绘制构造线与捕捉象限点,绘制图10-2-11 所示的直线;用【修改(M)】→【修剪(T)】命令对图10-2-11 进行修剪,结果如图10-2-12 所示。

图10-2-10 复制等轴测圆

图10-2-11 绘制直线(二)(www.xing528.com)

Step9.复制图形。选择【修改(M)】→【复制(Y)】命令,选取图10-2-12 所示的等轴测圆1、等轴测圆2、等轴测圆3 和等轴测圆4 为复制对象,向正下方拖动光标,输入位移值2 后按Enter 键,结果如图10-2-13 所示。

Step10.【修改(M)】→【修剪(T)】命令对图10-2-13 进行修剪,同时删除等轴测圆2和等轴测圆4,结果如图10-2-14 所示。

图10-2-12 修剪直线

图10-2-13 删除等轴测圆

Task4.标注轴测图

Step1.创建对齐标注。将图层切换至“中心线层”,然后用【绘图(D)】→【直线(L)】命令,绘制图10-2-15 所示的中心线;将图层切换至“尺寸线层”,选择下拉菜单【标注(N)】→【对齐(G)】命令,选取图10-2-16 所示的端点1 与端点2 作为两个尺寸界线原点,在绘图区的空白区域中单击以确定尺寸放置的位置;创建其他的对齐标注(图10-2-17)。

说明:在标注时可按键盘上的F5 功能键,进行等轴测平面的切换。

图10-2-14 修剪图形(三)

图10-2-15 绘制中心线

图10-2-16 创建对齐标注

图10-2-17 创建其他的对齐标注

Step2.创建直径的标注。创建图10-2-18 所示的直径标注。选择下拉菜单【标注(N)】→【对齐(G)】命令,选取两个端点,使其分别定位于第一原点与第二原点,在命令行输入字母T(即选择提示中的【文字(T)】选项)并按Enter 键,输入%%C60 后按Enter 键,在空白区域中单击一点以确定尺寸放置的位置;完成其他直径的标注,结果如图10-2-19 所示。

图10-2-18 创建直径标注

图10-2-19 创建其他直径标注

Step3.创建半径标注。

(1)设置引线样式。选择下拉菜单【格式(O)】→【多重引线样式(I)】命令;在系统弹出的“多重引线样式管理器”对话框中单击【修改(M)…】按钮,系统弹出“修改多重引线样式”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引线格式】选项卡的【符号(S):】愿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大小(Z):】后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3.5,在【引线结构】选项卡中选中【最大引线点数(M)】复选框,在其后的对话框中输入数值3,在【内容】选项卡的【多重引线类型(M):】下拉列表中选择【多行文字】选项,在【文字样式(S):】阶后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数字与字母样式】选项,在【文字高度(T):】后的文本框中输入文字高度值3.5,在【连接位置-左(E):】和【连接位置-右(R):】后的下拉列表中均选择【第一行加下划线】选项;设置完成后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最后单击【关闭】按钮。

说明:或者在命令行中输入命令QLEADER 后按Enter 键,在系统的提示下输入字母S 后按Enter 键,系统弹出“引线设置”对话框,在【注释】选项卡的【注释类型】选项组中选中【多行文字(M)】单选项,将【点数】选项组中的【最大值】设置为3;单击【确定】按钮。

(2)创建引线标注。选择下拉菜单【标注(N)】→【多重引线(E)】命令;在图10-2-20 所示圆弧上单击以确定引线的起点,将光标向左下方移动一定距离并单击,再将光标向左水平方向移一定距离单击;输入R40 后在空白区域单击,完成半径标注,结果如图10-2-20所示。

(3)参照步骤(1)完成R15 的标注,结果如图10-2-21 所示。

图10-2-20 创建半径标注

图10-2-21 创建其他半径标注

Step4.编辑标注。

(1)将俯轴测面中尺寸线与Y 轴平行的尺寸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在命令行中输入编辑标注文字命令DIMEDIT,并按Enter 键;在命令行中输入字母O(即选择【倾斜(O)】选项)并按Enter 键;选取在顶轴测面上的尺寸140、100、φ60 为编辑对象并按Enter 键;在命令行中输入倾斜角度值30 后按Enter 键结束命令。结果如图10-2-22 所示。

(2)参照步骤(1)的操作,选取顶轴测面上与X 轴平行的尺寸60、φ22、φ12,将倾斜角度值设置为-30;选取左轴测面上与Z 轴平行的尺寸10、2 为编辑对象,将倾斜角度值设置为30。最终结果如图10-2-1 所示。

说明:在轴测图中创建尺寸时,为保证图形的立体感,先使用对齐标注命令进行标注,再选择【标注(N)】→【倾斜(Q)】命令,将标注的尺寸界线倾斜适当的角度,使其平行轴测轴(正等轴测轴坐标系如图10-2-23 所示)。在各个轴测面上进行标注时,尺寸的倾斜角度有以下规律:

右轴测面内的标注,若尺寸线与X 轴测轴方向平行,则标注尺寸界线的倾斜角度为90°(90°是指尺寸界线与图形中世界坐标系X 轴正向的夹角)。

左轴测面内的标注,若尺寸线与Z 轴测轴平行,则标注的倾斜角度为-30°。

顶轴测面内的标注,若尺寸线与Y 轴测轴平行,则标注的倾斜角度为30°。

右轴测面内的标注,若尺寸线与Z 轴测轴平行,则标注的倾斜角度为30°。

左轴测面内的标注,若尺寸线与Y 轴测轴平行,则标注的倾斜角度为90°。

顶轴测面内的标注,若尺寸线与X 轴测轴平行,则标注的倾斜角度为-30°。

故标注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编辑标注的尺寸。

注意:利用【标注(N)】→【倾斜(Q)】命令,同时按F5 功能键切换到要标注的轴测面,可直接完成轴测图的标注,此方法需在“正交”模式下进行。

图10-2-22 编辑标注

图10-2-23 正等轴测轴坐标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