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敦发动政变,稳定了地区局势

王敦发动政变,稳定了地区局势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王导的族兄王敦见王导被排斥,心中愤恨,便上书司马睿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暗示可能会发动动乱。这时王敦就率兵攻杀了华轶,又督率陶侃、周访等平定了杜弢之乱,稳定了司马睿在长江中游地区的统治。司马睿就任王敦为江州牧。自此王敦势力更进一步,长江中上游一带都纳入了他的掌握。王敦也知道周访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甘卓还未到襄阳时,王敦已经派遣从事中郎郭舒到了襄阳,去监襄阳军。等甘卓到任后,王敦才召还郭舒。

王敦发动政变,稳定了地区局势

王导、王敦二人,本来一内一外辅佐元帝司马睿,但是毕竟一个家族的势力能够左右朝政,这是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元帝便打算起用原来琅玡王幕府中的两个旧人,刘隗与刁协,分解王导在朝中的政治权力。刁协做过本郡大中正,曾在成都王司马颖、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手下任职。

刁协能够很好地揣摩到司马睿的心思,知道元帝是要压制王氏。刘隗在司马睿担任丞相时,被任命为丞相司直。在任期间,护军将军戴渊的士兵因为犯法被建康尉逮捕,却被护军府的将领率兵强行夺回,于是刘隗上疏奏免了戴渊的官。

世子文学王籍之在叔母丧期时结婚、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丧期时嫁女、庐江太守梁龛在老婆丧期将尽时设宴,这些不合时宜的做法都被刘隗上奏。而王敦的哥哥南中郎将王含,曾一次要求他任命参佐和地方守长多达二十多人。刘隗认为一次任命太多不妥,而且这些人的才能、资格又与职位不相符,便向元帝提出了劾奏。刘隗的做法为司马睿所欣赏。

元帝重用刁协、刘隗,疏远王导的做法,王导自己也很不满,但是王导生性淡然,又深识谦抑之道,遂默然居守。但是王导的族兄王敦见王导被排斥,心中愤恨,便上书司马睿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暗示可能会发动动乱。

王敦能够掌握长江上游的武装力量,还得从当年司马睿初到建康时说起。永嘉五年(311),司马睿在建康刚刚立足,江州刺史华轶就以没有看到来自洛阳的诏书为由,不服从司马睿的命令。这时王敦就率兵攻杀了华轶,又督率陶侃、周访等平定了杜弢之乱,稳定了司马睿在长江中游地区的统治。司马睿就任王敦为江州牧。本来荆州刺史是王敦的族弟王廙,但是因为荆州又起杜曾之乱,王廙一直没有到任。

王敦担心杜曾难制,就跟周访说如果剿灭杜曾,就把荆州刺史一职作为酬劳。周访一举将杜曾部众击溃,生擒杜曾等人。

荆州恢复平静后,晋廷便让周访为荆州刺史。这时候王敦的从事中郎郭舒连忙对王敦说,荆州虽然历经战乱,但是却是用武之地,不能轻易给了别人,不如自己领荆州刺史才是万全之策。周访现在做梁州刺史已经足够了,如果让他兼领荆州,恐怕就成尾大不掉之势了。(www.xing528.com)

王敦一听郭舒这么说,立即上表元帝,让周访留守梁州,愿自领荆州。元帝便同意了,加王敦为荆州刺史。自此王敦势力更进一步,长江中上游一带都纳入了他的掌握。

周访虽然平素谦逊,从不矜功,但这次王敦竟然出尔反尔,便写信给王敦大骂了他一通。自此,身在襄阳的周访开始暗中整军,对王敦暗加防范。

周访自己手下的官吏空缺了,就选自己的心腹直接任命,然后才给王敦打声招呼。王敦也知道周访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无奈周访在平定杜曾之乱一年之后就病逝了。

晋廷在周访死后,追赠他为征西将军。周访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抚,被司马睿留在建康做官,周访死后,袭爵,改任武昌太守。周抚到武昌后,王敦就把他引入自己的幕府,做自己的从事中郎。而周访的次子周光,11岁的时候去拜见王敦,王敦问他谁能堪当大将?周光说,没有见能超过我的人,王敦听后大笑,便任命周光为宁远将军、浔阳太守。而梁州刺史的空缺就由湘州刺史甘卓继任,兼都督沔北诸军事,镇襄阳。

甘卓还未到襄阳时,王敦已经派遣从事中郎郭舒到了襄阳,去监襄阳军。等甘卓到任后,王敦才召还郭舒。元帝司马睿想征郭舒为右丞,暗中去王敦一臂膀,结果王敦竟然留住郭舒,不让他去建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