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昌元年:平定王敦之乱的详细战役事件和王敦的崛起与败落

永昌元年:平定王敦之乱的详细战役事件和王敦的崛起与败落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敦上疏朝廷,不但替王导鸣冤叫屈,而且言辞之间充满了怨恨。这样,三路兵马对居兵武昌的王敦形成箝制之势。永昌元年一月,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武昌。王敦攻破建康城,杀死刁协、戴渊及尚书左仆射周嵩。王导得到消息后,立即报告明帝预作准备。正在这时,王敦突然患了重病,王导闻讯,遂率领兄弟子侄为王敦发丧。王敦病势越来越重,但仍不死心,遂于太宁二年六月,以兄王含为元帅,命钱凤等人率水陆5万直扑京师,再次举兵作乱。

永昌元年:平定王敦之乱的详细战役事件和王敦的崛起与败落

东晋元帝司马睿,出镇江左以来,王敦、王导兄弟一内一外,分掌文武大权,同心协力地拥护司马睿,出力很多;元帝也推诚相见,委以重任,让王敦总征讨,掌管全国军事;让王导总机要,总管朝政;王氏子弟布满朝廷,显要无比。 当时有人用“王与马,共天下”来形容这种局面。

王敦以为自己名声大,在江左又立有大功,现在,统兵在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二,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从心里不把司马氏皇帝放在眼里。 元帝司马睿又怕又恨,与王氏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为了对付王氏,以防不测,于是就引刘隗、刁协等人为腹心,削夺了王氏的部分权力,并且,对王导也渐渐疏远。 于是,中书郎孔愉替王导说情,称赞王导忠诚贤明,有辅佐的功勋,应当委以重任,可元帝听不进去,却把孔愉贬为司徒左长史。 而王导本人尚能正确对待,守分自安,并不计较什么,有识之士都赞扬王导有肚量,能屈能伸。 而王敦却愤愤不平,由猜疑发展到仇怨,与皇室矛盾进一步激化。

王敦上疏朝廷,不但替王导鸣冤叫屈,而且言辞之间充满了怨恨。 奏章被王导看到,封好退了回去。 王敦再次上书,这次落到了元帝手中,元帝连夜把皇叔谯王司马丞召来,出示奏章,说:“近年来,王敦的位望也该满足了,仍贪得无厌,言语如此傲慢,该怎么办?”司马丞回答得很干脆:“陛下不早点杀掉他,大祸将要临头。”刘隗也来献计,劝元帝派出腹心爪牙出任方面重镇,用以遏制王敦。 晋元帝立即行动,封司马丞为湘江刺史,镇长沙;封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冀雍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封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幽平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淮阴。 这样,三路兵马对居兵武昌的王敦形成箝制之势。 此间,王敦也加紧扩充实力,调兵遣将。 双方局势特别紧张,内战迫在眉睫。

王敦的所作所为,使元帝加深了对王导的疑忌。 御史中丞周嵩劝谏说:“王导一向尽忠竭力,辅佐陛下,以成大业,不要听信个别人的话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所迷惑。 疏远有旧德的人,使贤佞同列,既有损于陛下以往对王导的大恩,弄得不好还会给将来招来祸患。”元帝终于醒悟过来,逐渐消除了对王导的疑忌。

永昌元年(322 年)一月,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武昌。元帝急调戴渊、刘隗回师保卫建康。 刘隗、刁协趁机劝元帝杀尽王氏,元帝不同意。 司空王导得知王敦起兵,慌忙率领堂弟中领军王邃、左卫将军王、侍中王侃、王彬及宗族子侄20多人,每天清晨入朝待罪。 因周嵩的申救,元帝派人送还王导朝服,并召见了他。 王导慨叹地说:“逆臣贼子,哪朝没有。 想不到今日出在我们王家!”元帝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弘,我正要让你代为执掌政令,你这是什么话!”当即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 并传下诏令:“王导以大义灭亲,可把我作安东将军时的节拿来给他。”元帝亲手把节交给王导,这意味着对他的信赖,但王导没能阻止王敦沿江直下。 王敦攻破建康城,杀死刁协、戴渊及尚书左仆射周嵩。 刘隗逃奔后赵。其实,王敦早有政治野心,当长安失陷,南北士族纷纷向司马睿劝进之际,就想独揽朝政,但又担心司马睿年长而不好摆布,曾想另立一个皇帝,王导没有听从。 王敦既已得志,拥兵在朝,生杀在手,“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元帝又急又气,不久忧愤而死。

元帝死后,明帝即位,王导受遗诏辅政。 王敦为了实现其篡权野心,把军镇移到离建康不远的姑孰,屯兵于太湖,自领扬州牧,日夜与王含、钱凤策划、密谋再次起兵。 王导得到消息后,立即报告明帝预作准备。 正在这时,王敦突然患了重病,王导闻讯,遂率领兄弟子侄为王敦发丧。 众人以为王敦已死,个个精神振奋,斗志倍增。 王敦病势越来越重,但仍不死心,遂于太宁二年(324年)六月,以兄王含为元帅,命钱凤等人率水陆5万直扑京师,再次举兵作乱。 叛军进抵江宁南岸时,王导致书王含,信中写道:

“近承大将军困笃绵绵,或云已有不讳,悲怛之情,不能自胜。 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朝士忿愤,莫不扼腕。 ……(www.xing528.com)

兄之此举,谓可得如大将军昔年之事乎? 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 大将军来屯于湖,渐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劳弊。 ……先帝中兴,遗爱在人。 圣主聪明,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难。 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

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兄弟显宠,可谓隆矣。 导虽不武,情在宁国。 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但恨大将军桓文之勋不遂,而兄一旦为逆节之臣,负先人平素之志,既没之日,何颜见诸父于黄泉,谒先帝于地下邪? 故省来告,为兄羞之,且悲且惭。 愿速建大计,惟取钱凤一人,使天下获安,家国有福,故是竹素之事,岂惟免祸而已。

夫福如反手,用之即是。 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江万五千人。 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 事犹可迫,兄早思之。 大兵已奋,导以为灼炟也。”

王含接书后,并没有作答。

明帝亲率六军迎战,斩钱凤、沈充,败王含,王敦病死,叛乱很快就被平息。 朝廷论功行赏,封王导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 又加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礼遇,王导推辞没有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