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令人远:艺术通识答问录》-图像学方法运用的三个层次

《美令人远:艺术通识答问录》-图像学方法运用的三个层次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瓦尔堡肇兴,到欧文·潘诺夫斯基集大成,他以扬·凡·艾克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为例,阐释图像学方法运用的三个层次:图8.5:《阿诺芬尼夫妇像》扬·凡·艾克 82×59.5cm 木板油画 1434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是纯粹对形式的分析,即详尽无遗地描述画面。用图像学理论概而言之,“农鞋”不只是一双农鞋,它再现了一双“农鞋”,象征了匮乏,表现的是性幻想。

《美令人远:艺术通识答问录》-图像学方法运用的三个层次

问:如今社会已进入图像时代,视看已不再是简单的看见,图像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秘密,我们该如何了解图像的深层意义呢?

答:图像学方法,主要是研究图像的主题和思想内涵的方法。它是打通艺术史与思想史的一种方法。从瓦尔堡肇兴,到欧文·潘诺夫斯基集大成,他以扬·凡·艾克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为例(图8.5),阐释图像学方法运用的三个层次:

图8.5:《阿诺芬尼夫妇像》

扬·凡·艾克
82×59.5cm
木板油画
1434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www.xing528.com)

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是纯粹对形式的分析,即详尽无遗地描述画面。“通过线条、色彩和体积再现的对象和事件” 辨别作品的题材。《阿诺芬尼夫妇像》中站立的一男一女为画面主角,男人右手举起,左手抓着女人的右手手背,女人手心面向观众。房间内床、蜡烛、窗户等家具和装饰的布置,整体看来房间华丽,人物穿着典雅,吊灯精致,属于富裕阶层。

第二层次是图像志分析,主要是对经典文本、古典时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渊源有自的图像进行解读,即识别图像中的“用典”。正如一个苹果可能并不只是一个苹果,有可能代表着欲望和财富。通过大量文献考证,潘诺夫斯基并不认为该画为简单的室内画,他提到“屋顶下方的枝形吊灯里,只有一根燃烧的蜡烛。因为蜡烛不可能有实际用途(考虑到室内光线充足的事实),所以它肯定与婚礼有关。事实上,一根点燃的蜡烛是上帝全知全能的象征”。此外,床边椅子靠背上的圣玛利亚小雕像主生育,加之新娘的左手放于小腹,暗示对怀孕生子的期待,小狗象征忠诚,苹果象征原罪。由此可见图像的微言大义隐于其中。所以图像学家索解图像,需要有极其渊博的知识,他不仅是艺术史家,还要是宗教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等。

第三层次图像志综合诠释,依靠综合直觉,认知图像如何通过特定主题,表现人类心灵的基本倾向,也可以说,识别隐含的艺术家的“世界观”。“世界观”一般由“时代精神”沉淀为潜意识。所以既要解读艺术家创作图像时的时代精神,又要解读其潜意识。

潘诺夫斯基曾如有神助地解释过丢勒《忧郁1》、提香《神圣与世俗的维纳斯》。他认为《神圣与世俗的维纳斯》中裸体维纳斯代表纯粹理念美,着装维纳斯代表尘世的、肉欲的力量,丘比特以柔和注视,把两者和谐联系在一起,他进而证明这幅画象征了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理念,终而揭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的确证要通过爱和美来实现。以一幅形质鲜美的作品,去蕴藏宏大的“时代精神”,这自然未必是画家自己本人最初寓意所在,但读者未必不可作如是解释,而且从艺术批评来说,对“看不见”部分的澄明,应是题中之义,更体现出批评的品位与见识。

另外一种,在画中“看不见”、甚至连画家本人也未曾意识到的东西,即艺术家的潜意识流露。比如凡·高的《农鞋》(见42页图1.7):海德格尔诗意而不着边际地描述了“农鞋”如何声声召唤着不在场的“农妇”,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在丰饶与匮乏中,蹒跚出场;但艺术史大家迈约尔·夏皮罗有意较劲,引用充足证据,证明这双《农鞋》并非“农妇”的,而就是梵高自己本人的。其实,搁置争议,无论这双实有“农鞋”是谁的,但作为艺术作品的《农鞋》,它就是凡·高的。从敞开的醒目的磨破鞋洞来看,显然是寓意匮乏,但联系凡·高悲惨的感情生涯,可以看成是其“性欲”的隐喻。用图像学理论概而言之,“农鞋”不只是一双农鞋,它再现了一双“农鞋”,象征了匮乏,表现的是性幻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