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国政权演变:由卿大夫专权到三家分晋

晋国政权演变:由卿大夫专权到三家分晋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改变了原来宗族贵族不公布法律条文,任意制定临时刑律的做法,将封建性的刑书公布于众,这一举措标志着晋国六卿专政实质上已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晋国公室进一步削弱,封建制的改革又深入一步。这时“三家分晋”的局面已实际形成。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为诸侯,晋国至此正式灭亡,形成了韩、赵、魏三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晋国政权演变:由卿大夫专权到三家分晋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了耿、霍、魏三国,因赵夙、毕万有功,“以为大夫”(《左传》闵公元年),将耿地赐给赵夙,将魏地赐给毕万。赵夙的先祖造父在周穆王时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以邑为氏。毕万被封十一年后以魏为氏。这就是晋国赵氏、魏氏的开始。晋国韩氏,据《国语·晋语八》载韩宣子说:“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韦注:“桓叔,韩氏之祖曲沃桓叔也,桓叔生万,受韩以为大夫,是为韩万。”4这表明韩氏是晋公室的同宗。

公元前655年,晋公子重耳出奔,当时有狐偃、赵衰(赵夙子)5、颠颉、魏武子(毕万孙)、司空季子(胥臣)等相从。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国掌政,是为晋文公,“赏从亡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史记·晋世家》),使狐、赵、魏、胥等族先后兴起。

公元前633年,晋国建立三军,以郤縠帅中军,郤氏掌权。第二年郤縠死,以先轸帅中军,先氏掌权。公元前621年,赵盾(赵衰子)帅中军。赵氏掌权后专政,逐狐氏,杀晋灵公,立成公。原先晋献公时骊姬制造祸乱,献公在神前发誓不许收容众公子,从此晋国没有公族。到晋成公即位,赐卿的嫡子为公族,又封卿的其他儿子为余子,让卿的庶子担任公行。公元前607年赵盾专权后,让赵括(赵盾弟)担任公族大夫。这样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削弱,卿大夫势力日盛。(www.xing528.com)

这以后,荀氏(中行氏)、范氏(士氏)、栾氏、韩氏、知氏(中行氏别支)、魏氏相继掌政,先氏、郤氏、栾氏在卿大夫的争权中先后灭亡,赵氏一度衰落,后又再兴。至公元前514年,韩、赵、魏、范、中行、知氏六卿掌政,“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史记·赵世家》)。这就是新兴的地主阶级用“法”来镇压旧贵族,并在其统治领域中废除旧的封邑制,实行封建制的县制。第二年,“赵鞅、荀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这就改变了原来宗族贵族不公布法律条文,任意制定临时刑律的做法,将封建性的刑书公布于众,这一举措标志着晋国六卿专政实质上已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在经济上六卿也进行了改革,据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残简中的佚文《吴问》载:六卿都改变了百步为亩的旧田制,赵氏以二百四十步为亩,韩氏、魏氏以二百步为亩,知氏以一百八十步为亩,范氏、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为亩,这是打破旧井田制的重大改革。在税制上也作了更改,六卿均以五家为一个纳税单位,由于赵氏亩大,没有增加新赋税,其余五卿亩小,税赋较多,所以孙武认为晋国政权将归赵氏,范氏和中行氏收税最多,将先灭亡,其次是知氏,再次是韩氏、魏氏。这在某种程度上预测了晋国政局的趋势。公元前497年赵鞅当政,赵、知、韩、魏四氏和中行氏、范氏不和,荀寅、士吉射进攻失败,逃奔朝歌。公元前493年,赵氏与范氏、中行氏再次发生激战,赵鞅为对付支持两氏的郑军,起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左传》哀公二年)。这道命令反映了赵氏决心以新的县郡制代替旧贵族的分封制,给士土地,让庶人、工商业者当官,并使部分奴隶获得自由,这是新兴封建主进一步冲击旧奴隶制的宣言,得到了庶人和奴隶们的拥护,使赵氏战胜了中行氏、范氏。公元前490年,荀寅、士吉射逃奔齐国,中行氏和范氏灭亡。公元前458年,“知伯、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史记·晋世家》)。晋国公室进一步削弱,封建制的改革又深入一步。

公元前453年,知伯专权,向韩、赵、魏三氏索取土地,三族联合起来一举灭知氏,“尽并其地”(《史记·晋世家》)。这时“三家分晋”的局面已实际形成。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为诸侯,晋国至此正式灭亡,形成了韩、赵、魏三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