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端午节的起源与人们对湿热时节的禁忌有关。在端午节,家人团聚,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石榴花红五月天,赛龙船,“庆端阳”,是南北水乡端午节的重头戏。从扒龙船、送龙船下水,到齐心协力竞赛夺标,让端午节平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增强了村落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村落社区间的交流。端午节还是一个彰显家国情怀的节日。爱国诗人屈原,因其人格高洁,已经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

端午时至仲夏时节,是一个充满人伦关怀和人情温暖的节日。端午节的起源与人们对湿热时节的禁忌有关。“端阳节”又叫“天中节”“天医节”“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等,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 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相关记载。

端午节粽子(图片来源:摄图网)

端午是我国三大民俗节日之一,是一个充分体现人情伦理和人伦关怀的节日,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端午前后,正是麦香四溢的时节,按照节俗,北方坊间这个时候要接出嫁女儿回娘家尝新麦收获,就做“躲端午”。姑娘回婆家时,娘家一定要给姑娘做上一条纯黑色或是蓝青色的长裤,表示“清清爽爽”“清清透透”,也就是娘家要让新出嫁的女儿躲过这个“恶月恶日”,平安康乐;未婚的女婿要带上酒肉之礼,在端午节上门拜见未来的岳父岳母,未成年的孩子们则腕上带着花彩线,穿着新衣服尽情玩耍,因为有“五月端午穿出来,八月十五端出来”之说。在端午节,家人团聚,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石榴花红五月天,赛龙船,“庆端阳”,是南北水乡端午节的重头戏。这时,乡村院落组织自己的龙舟队,准备在江河湖泊上竞技。从扒龙船、送龙船下水,到齐心协力竞赛夺标,让端午节平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增强了村落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村落社区间的交流。端午节礼又叫“端礼”,与龙船活动同样重要,香包、粽子、麦粑是主角。一系列的温情让本来充满燥热与不安的仲夏,变成了一片欢乐。人们在端午,享受着来自家庭的关爱与社会的温暖。正如一首民谣所唱:“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又是人们卫护生命健康的节日。仲夏时节,气候湿热,虫蛇出没,疫病逐渐出现甚至流行,这就是“端月”“端日”之说的原因,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保障健康,我们的先民在端午节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卫护生命的保健民俗,如采菖蒲、取艾蒿、喝雄黄、点朱砂、戴五色线、佩香囊,预防“五毒”侵害。

端午节还是一个彰显家国情怀的节日。人们在端午这天会追念与祭拜屈原,祭祀为国为民而献身的先贤。爱国诗人屈原,因其人格高洁,已经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

端午节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等,尤其是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衣角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彩球艳艳,玲珑夺目。

端午(唐 文秀)(www.xing528.com)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浣溪沙·端午(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