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孔子及其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孔子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生在贵族家庭,长在礼教邦国,少年时便知习礼节。孔子通过传授“六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颜渊早亡,孔子悲痛欲绝。孔子死后,门人于三年心丧期满,犹含悲不忍离别。子路、冉求、冉雍等在帮助鲁国新兴势力的代表季氏推行改革政策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孔子及其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山东曲阜县,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家,为了教育事业而奉献终生,长达五十年。孔子生在贵族家庭,长在礼教邦国,少年时便知习礼节。因为“世道不古”的刺激,立志要挽回世道,拯救民生为己任。二十岁以后,一面做官,一面讲学,官场终无希望,最后告老还乡。回家专心著书立说,讲学传道,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总结和借鉴。

第一,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4]春秋晚期战国初期,整个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孔子认为恢复西周的繁荣,实行尧舜之政,是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并将这种理想状态作为他一生追求的最高政治理想。孔子遍访各国、历尽艰辛地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而终不被执政者重用,他只得放弃官场,退避草野,通过广招门徒、开门设教,专心办教育的途径来培养人才,挽救时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要培养“德政礼治”的人才,通过教育培养一批贤人、君子与志士,供各国国君选作贤臣。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人人都应受教育,这就是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贤臣治国,实行“德政礼治”,从而使国家达到西周初期的“太平盛世”。

第二,孔子重视学生智育。[5]孔子教育学生的智育内容,主要体现在“六经”和“六艺”教材和课程的开设上。教材“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古代文献。“六经”既属政治课,又属文化课,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六艺”是实践性很强的六门课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学习各种礼仪礼节,不同等级的人遵行不同的礼仪;乐,是音乐舞蹈课;射、御是学习作战本领,是军事体育课;书,是文字书法语文课;数,是数学课。礼、乐、书和数属于文化课,射和御属于军事,每一位想从政的士君子习得“六艺”之后,文武兼备。孔子讲解亲自编订的“六经”教材和亲自开课六艺,孔子弟子学到了当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从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看出,他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www.xing528.com)

第三,把德育放在首位。[6]孔子通过教学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的个人品格,以德育为主。“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是思想品德的修养。他认为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知识才有用处。孔子通过传授“六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譬如,孔子教《诗》时说:“学《诗》可以兴起人的好善恶恶之心,初学者必先学之;《诗》可观察民情,考见时政得失,怨而不怒;在家侍奉父母,在国事君;还可多识记自然界的鸟兽草木。”可见,不仅要学习《诗》的文化知识,还要把事父、事君等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庄子》记载:“邹鲁之士,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同时还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教育,即平日与门弟子讲学,也是以至诚相感召,以人格去感化,树立千载师门友爱的懿风。当他奔走海内的时候,经过许多患难与困苦,他的学生始终相从,死生不二,有的给他解怀,有的给他排难,精神凝结,几无以复加。颜渊早亡,孔子悲痛欲绝。孔子死后,门人于三年心丧期满,犹含悲不忍离别。这种友爱的情感,全是他平日以人格感化得来的。

孔子内心充满了仁义,充满了情感,抱着满腔忧国忧民的热忱,悲天悯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对养育他的鲁国怀有深厚的感情。首先,教育弟子热爱祖国,了解国情,学习鲁国历史和现状的教育,为弟子从政时能根据国情施政打下思想基础。其次,孔子学习知识,不仅重视书本国家的历史,还注重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一次他亲自到周王室“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极”。这一活动对弟子们了解国情和社会实际、打破师教陈规,起到了积极作用。最后,教育弟子们积极参加改革。[7]孔子办教育,重视教书育人,孔门弟子三千,学有成就者七十二位“贤人”,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用的治国理政人才。弟子们学成后不受拘泥,逐步看清社会需要,积极参加社会改革。子夏为莒父宰,子贡常相鲁卫,冉雍为鲁季氏宰,冉求为季氏宰,宰我为临淄大夫,子游为鲁武城宰,仲弓为莒父宰等。他们大都是在积极推行改革政策的大夫门下任得力助手。子路、冉求、冉雍等在帮助鲁国新兴势力的代表季氏推行改革政策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