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宫殿建筑及其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宫殿建筑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为传统建筑的精髓。宫殿建筑以庑殿顶、歇山顶为主,其中太和殿重檐庑殿顶的等级最高。据推测,西周早期的宫殿建筑开始在房顶局部用瓦,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房顶大部分盖瓦。大明宫的中轴对称、三大殿制、宫门形制等,对中国后期宫殿建筑布局及形制产生了最直接的范本影响,直至清代宫殿依旧延续着这样的布局方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宫殿建筑及其影响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为传统建筑的精髓。它们是古代帝王为了巩固统治、彰显皇权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建筑物本身往往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处理政事、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帝王与妃嫔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一)宫殿建筑的结构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由台基、柱框与墙身、屋顶三大部分组成。

1.台基

台基,又称作底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主要起着承托建筑物和防潮防湿的作用。

高度。台基的高度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制约。《礼记》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材料。台基所用的材料取决于建筑物的等级,大型建筑往往用石头,小型建筑一般用砖块。

装饰。台基的装饰非常丰富,以须弥座形式为最高等级。台基周围的栏板望柱,其花纹、装饰等受等级的制约。

2.柱框与墙身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柱梁构架贯穿整个中国宫殿建筑。在木结构的主体中,梁柱最为重要,墙只起辅助作用,主要目的是隔断室内与室外的空间,因此,中国有句谚语“墙倒房不塌”,说明支撑整个房屋或者说承重的是梁柱而不是墙壁。梁架结构十分复杂,各时代的具体做法和规模都有一定的差异。

木结构梁架的基本形式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建房首先要立柱。柱脚高出地面的做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木结点最初采用绑架结合的方法,很难严紧固定;采用榫卯结合的方法,逐步解决了构架的稳定问题。为了解决直榫容易脱榫的问题,运用力学原理,让立柱向内微倾,我们称“侧脚”;把平放的额枋做成向屋角微翘,我们称“生起”。通过侧脚和生起,屋顶的荷重产生了向心的水平分力,把柱子与阑额的榫卯挤压严实,增加了构架的稳定性。

由于柱子承担了屋顶的全部荷载,墙体和门窗可以灵活布置在两根柱子之间,也可以作为柱子之间的隔板。一般来说,房屋的正面都是门窗,墙体建在房屋的两侧与背面。

3.屋顶

梁架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屋顶形式。屋顶的基本形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屋顶是三大部分中变化最大、最有特色的部分。

《周礼·考工记》云:“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让屋面排水流速快而远,是屋面成为圆形和曲线形的主要原因,同时,展翅飞翔的曲线美也随之形成。屋檐的出挑使屋顶还具有纳光与遮阳的功能。

宫殿建筑以庑殿顶、歇山顶为主,其中太和殿重檐庑殿顶的等级最高。歇山顶略低于庑殿顶,在紫禁城建筑中使用最多。一座院落中正殿、后殿的屋顶不一样,有主从之分。屋顶形式最丰富的是宫廷花园建筑。宫殿建筑的屋顶,无论是从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轮廓还是造型艺术出发,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丰富有序的美感。

(二)宫殿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原始社会时期(www.xing528.com)

宫廷建筑的出现是由于社会阶级分化导致的,早在新石器中晚期的原始部落就已经出现了建筑规模差异化的现象,房子分组而建,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做环形布置,其中最大的房子,就是用来给部落的统治者居住的,这其实也就是后来宫廷建筑的原型。

茅茨土阶时期

在人们还没有掌握用木材建造房屋的时候,会把素土夯实形成方形的高台,把房子搭在土台上面,然后用茅草堆砌成屋顶,原始而质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遗址等都属于茅茨土阶这个阶段的宫廷代表建筑。

二里头遗址可以算作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宫殿遗址,其建筑布局沿轴线作庭院布置,夯土台上有面阔八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这就是我国早期封闭庭院的样子,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也是我国最早的、大规模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瓦的出现

瓦的出现让宫廷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周早期的宫殿遗址中便已经发现了瓦的存在,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中,在屋顶堆积中发现少量的瓦。据推测,西周早期的宫殿建筑开始在房顶局部用瓦,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房顶大部分盖瓦。春秋战国时期,瓦得到了广泛运用。

高台宫室

最初建筑采用高台设计,目的本是防止地面的潮湿和增加建筑稳固性;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高台式的宫廷建筑被赋予新的意义。各诸侯国出于政治树威、军事统治和生活享乐的需要,建造了大量高台宫室,在城内夯筑高数米甚至高达10多米的土台,然后在高台上建殿堂屋宇,宫廷建筑的装饰与色彩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汉代未央宫

汉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发展处于上升期,传统建筑取得显著进步,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繁荣时期。未央宫是汉代第一座宫殿群,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未央宫内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亭台楼榭,山水沧池,井然罗布,殿堂超过40座。

未央宫的建筑形制对于后世的宫廷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宫城建筑奠定了格局基础;而后的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也继续使用未央宫作为理政大殿,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建筑。

唐代大明宫

经历了魏晋时期的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朝华夏民族建筑之风气,又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建筑之影响,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唐朝的宫廷建筑进入成熟阶段,宫廷布局也形成了自身的风貌:前朝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后寝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大明宫是盛唐两百多年的政治中心,整体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中轴线绵延数里,将宫中的含元殿宣德殿、紫宸殿等串联,左右翔鸾与栖凤等门、殿大体对称。大明宫的中轴对称、三大殿制、宫门形制等,对中国后期宫殿建筑布局及形制产生了最直接的范本影响,直至清代宫殿依旧延续着这样的布局方式。

明清故宫

故宫,也就是明清时期的皇宫,当时叫作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明清时期建筑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空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空间上讲究层次。

故宫(图片来源:摄图网)

与历代帝王宫殿一样,紫禁城也有前朝和后寝两部分,不过称为外朝和内廷。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帝王行使权力、举行大典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整组宫殿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映现出帝王的权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