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冠帽色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古代冠帽色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冠被称为首服、元服、头衣、头巾等。在古代,不同的冠代表了不同的年龄、身份、地位等级等信息。但这一时期流行的乌纱帽并不是官帽,只是当时文人雅士高雅俊逸、附庸风雅的一种休闲帽子。到了明代,乌纱帽指代官职得以正式确立起来。“顶戴”指的是官员冠帽顶上镶嵌的各种宝石。“花翎”是附戴在冠帽上的羽毛饰品。在中国古代,相比每朝每代官场的严格精细的冠帽制度,平民头上所戴的无论在材质、颜色和样式上都要简单许多。

古代冠帽色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从周代开始,贵族与平民在帽子的佩戴上就有所区别,尊卑等级之分十分明显。帽子即为古人的冠。冠被称为首服、元服、头衣、头巾等。冠的功能是与其他服饰搭配,具有装饰的功能。在古代,不同的冠代表了不同的年龄、身份、地位等级等信息。在周朝,冕冠作为最尊贵的礼服,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穿戴,而南北朝之后只有天子才可用冕冠,平民只能用巾。汉代官员等级的高低主要通过冠帽和佩绶来进行区别,汉代文官戴进贤冠,武官戴武冠。在汉代时,文官在朝上奏事时,一般用毛笔将所奏的事情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就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后来在汉代就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官上朝时,皆要插笔在耳边,不过这个时候笔尖已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在宋代的时候幞头代替冠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帝王和官员除了在祭祀典礼、隆重的场合以外都是戴幞头。幞头最初创制于后周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幞头是用质地柔软的黑色纱罗围成头巾,最开始只用一方幅,后来四角缀四带,后边二小带系住发髻,前边二大带包裹脑袋,在脑后收结,收结的两个带子垂下来,这个就叫“软脚幞头”。唐中期以后,用铁丝将下垂的两带略地撑起,叫作“硬角幞头”。宋代官员起初在上朝的时候出现了交头接耳、传递小道消息的现象,影响了朝会的秩序。于是,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到了宋代中后期,就将硬角幞头的两个脚再伸长,长到了一尺左右。官员们在朝会上为了避免幞头碰撞,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就起到了严肃会场秩序的作用。我们在此可以看到,服饰不仅仅体现身份地位,而且还起到了管理规范的作用。

现在我们在说到官职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乌纱帽”这一说法,最开始流行乌纱帽的时代是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的乌纱帽是一种以黑色纱罗围制成的软帽,通常做成桶状,戴时高高地竖立在头顶。但这一时期流行的乌纱帽并不是官帽,只是当时文人雅士高雅俊逸、附庸风雅的一种休闲帽子。在隋朝时代,由于隋高祖杨坚喜欢戴乌纱帽,官员们也跟着他戴起了乌纱帽,乌纱帽就这样从官方开始流行起来。到了明代,乌纱帽指代官职得以正式确立起来。明代的乌纱帽以铁丝为框,外面蒙了一层乌纱,帽子前低后高,左右各插一翅。上朝穿朝服、戴乌纱帽成为明朝官服的固定搭配。

到了清代,与官服搭配的帽冠就是“顶戴花翎”了,不同级别的官员的顶戴花翎是有区别的。“顶戴”指的是官员冠帽顶上镶嵌的各种宝石。“花翎”是附戴在冠帽上的羽毛饰品。清代官员的帽冠上都会有顶戴,这是级别的象征,但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戴花翎,花翎是恩宠荣誉的象征。清代经过了三次修改,最终在雍正八年形成了冠帽制度:一品官顶红宝石,二品官顶红珊瑚,三品官顶蓝宝石,四品官顶青金石,五品官顶水晶石,六品官顶砗磲,七品官顶素金,八品官顶阴文镂花金,九品官顶阳文镂花金。乾隆以后冠顶用颜色相同的玻璃替代了宝石。透明玻璃称亮顶,不透明玻璃称涅顶。冠帽制度为一品亮红顶,二品涅红顶,三品亮蓝顶,四品涅蓝顶,五品亮白顶,六品涅白顶,七品黄铜顶。(www.xing528.com)

花翎就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俗称“眼”。在清代官员帽冠上出现的花翎其实并不是满人的首创,早在明代就有了戴花翎的现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才确立了戴花翎的制度,制度规定:亲王、郡王、贝勒、宗室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及受皇室恩赐的人戴三眼花翎,国公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戴单眼花翎,官职属于五品的一、二、三、四等侍卫可以戴单眼花翎,六品以下戴无眼的蓝翎。花翎虽然与官职的高低有关,但是花翎的制度不似其他服饰制度那么严格,主要是充当赏赐的作用。从乾隆中期开始,郡王得到赏赐也可以戴三眼花翎。到了清代后期,花翎就彻底成为奖赏物。慈禧太后奖赏李鸿章三眼花翎,以表彰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功劳。

在中国古代,相比每朝每代官场的严格精细的冠帽制度,平民头上所戴的无论在材质、颜色和样式上都要简单许多。平民戴头巾,尊者戴冠。在秦代的时候,平民佩戴的是黑色的头巾,所以有“黔首”这样的称法。汉代的尊者也可以戴头巾,以示儒雅,而平民不能戴冠。汉代平民戴一种叫作“帻”的头巾,而奴仆戴深青色头巾,所以称为“苍头”,与戴黑头巾的相较,戴青头巾的地位更低一等,而戴绿头巾的人是最为低贱的。春秋时期,卖妻女的人戴绿头巾。在汉代和唐代同样也是戴绿头巾的人地位是最卑贱的。到了元明时期,规定娼家的家长和亲属男子戴绿头巾。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创制了六合一统帽,六合一统帽就是俗称的瓜皮帽。此帽用六块罗帛缝接起来,六瓣合缝,就像瓜皮倒扣在头上,这种帽子主要适用于市民百姓。瓜皮帽在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十分流行,到了民国初年,还可以见到戴瓜皮帽的遗老遗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