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远追求憧憬:萧红的一生

永远追求憧憬:萧红的一生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红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为着这两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九岁时,母亲死去。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永远追求憧憬:萧红的一生

萧红

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着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着这两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不算什么的,穷人,这两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

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一样的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

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www.xing528.com)

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一九三六,十二,十二日

【赏析】

萧红(1911—1942),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本文是1936年应美国友人斯诺编译《活跃中国》一书之约而写的一篇小传,作者以简洁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家乡、身世,表达了触人心魄的生活情节,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浓郁的抒情色彩。言简义丰、情文并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