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昌国两头会:宁波庙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昌国两头会:宁波庙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后,民间就流传起“昌国卫,一年两头会”这个习俗。昌国两头会的会期都是三天,地点以城隍庙为基,由东、南、西三境代表组成庙会的办事机构“长生会”,每年轮流主办。昌国两头会的行会也是十分热闹壮观的。昌国两头会期间,全县各乡镇商家纷纷运来南北货、棉、竹、木、铁等各类制品,设摊做买卖。如今,昌国两头会已进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议事日程,昌国两头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和习俗将继续传承下去。

昌国两头会:宁波庙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石浦北边,有一后门山,叫作昌国。昌国是象山石浦海岸边的一个重要军事卫所。明洪武年间,朝廷决定把在定海的昌国卫迁到象山东门岛。那个时期,江浙闽沿海倭寇猖獗,常常侵扰沿海一带百姓,朱元璋曾派遣汤和巡视海上,汤和巡视昌国卫以后,觉得在东门岛所设昌国卫离海岸太远,不利于海上作战,因此又把军事设施内迁回陆上,即现在的昌国卫所在地。

昌国卫回迁后,逐渐发展成海防重镇,在东南沿海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许多抗倭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明嘉靖年间,为表彰捍卫国士勇士们的功绩,告慰众将士英灵,昌国卫民众在每年清明节都会借当地城隍庙举行盛大的庙会,为阵亡将士做道场;到了十月初一,也要举办庙会来祭祀这些壮士的英灵。以后,民间就流传起“昌国卫,一年两头会”这个习俗。

昌国两头会的会期都是三天,地点以城隍庙为基,由东、南、西三境代表组成庙会的办事机构“长生会”,每年轮流主办。轮到主办者称为“大头”,协办的两境为“小头”。民间形象地说:“大头忙抖抖,小头跟着走。”

庙会前几天,村民们先在昌国卫前街中明亭边搭好戏台,邀请戏班演街路戏几个昼夜,无论当地还是外乡的人都可以来看戏。同时昌国卫城的四个城门分别贴上“奉旨恤孤”文告,以此告慰将士英灵,让亡灵前来享受对他们的祭拜,以达到庙会“人神和谐祈太平,欢乐祥和庆丰收”的办会目的。庙会期间,每天下午的活动最为丰富。巡游队伍出游时,尤其是来到戏台边的时候,演戏的演员们一律暂停演出,在台上向菩萨礼拜,台下观戏群众也一样要面向菩萨礼拜,此时,行会达到高潮。

昌国两头会的行会也是十分热闹壮观的。行会开道的是金光灿灿的龙灯,蛟龙意喻昌国为九龙之地。紧跟着的是一个小丑,挑着千斤担扫街,也叫清道。后跟着的是阴司殿里的小鬼,如牛头、马面、阎王判官、黑白无常。随后是“泰山府”的文武八将,有徐茂公、程咬金、尉迟公、秦叔宝四大将,还有四文官。文武八将之后是“肃穆”“迴避”牌匾。接着是坐着城隍庙菩萨神像的銮舆大轿,八人抬着的大轿也够这些壮汉们累的。农历四月、十月的天气虽没有夏天那么热,但抬轿人的脸上也满是汗,光着的肩膀在阳光照耀下,油光锃亮。大庙里的勇南王其实是唐朝名相刘晏,为十庙九祠之首,他也坐在銮舆大轿上,一起巡游。

庙会中吹行
象山县非遗研究所提供

庙会前场景
象山县非遗研究所提供

巡游人群(www.xing528.com)

昌国大庙
解亚萍摄

巡游队伍的最后是精美绝伦的东、南、西三境抬阁,抬阁上分层站着扮演不同戏曲人物的演员。抬阁用木头制作,台上有固定的凳桩,桩上坐着相貌英俊、涂脂抹粉、穿红着绿的孩童,这些男、女小孩扮演着《白蛇传》《杨家将》《西游记》等传统戏文中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抬阁由四个壮汉抬着游行,沿路观看的人们都赞不绝口。

民国时期庙会巡游,随着抬阁表演的是抬杠队伍,队伍挑着由三十六户人家各自置办的不同的一杠杠嫁妆。抬杠后紧跟着的是花轿,轿内坐着男人扮的新娘,轿后跟着新郎。乡亲们看到这气派又风光的三十六杠嫁妆,会赞扬轿里的新娘贤淑、聪慧、能治家。这里的人们有一句常说的话:“千杠万杠,更喜轿里一杠,是活宝好媳妇。”

第三天晚上,庙会结束。在主办境的城门外,以当值的柱头为首,点香、插烛、供祭品、念佛做道场、烧纸钱恤孤、放鞭炮和放焰火后,方告结束。但设在街上的戏台并不急于拆掉,还需保留数天。如有做还愿戏的,客人可留下来继续看戏。

昌国两头会期间,全县各乡镇商家纷纷运来南北货、棉、竹、木、铁等各类制品,设摊做买卖。街上戏台日夜演戏,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人们,或参拜庙神,或走亲访友,或看戏游乐,还有不少人去逛集市购物,三里长街成了人们游乐和购物的热地,热闹气氛经久不息。

如今,昌国两头会已进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议事日程,昌国两头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和习俗将继续传承下去。

根据象山县非遗研究所提供资料编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