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秦文化研究会论文集:甘肃秦文化器物时代

甘肃秦文化研究会论文集:甘肃秦文化器物时代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金兽面、铜方泡的时代均属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故礼县鸾亭山出土的铜兽面时代应与之相当,为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礼县秦公大墓的墓主及时代虽然有秦仲、庄公、襄公、文公、静公、宪公诸说,莫衷一是,但多数学者趋同于春秋早期这一时段,故鸾亭山车軎、辖的时代大致与之相当。考古发掘的圆顶山墓地出土文物有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之物,故鸾亭山出土的蟠虺纹车马器时代应为春秋时期。

甘肃秦文化研究会论文集:甘肃秦文化器物时代

铜兽面双目圆睁,眉前连接鼻梁,梢尾上挑,两角外撇,口角两侧各有一突出的上翘獠牙。该形制、纹饰风格与陕西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27号墓出土的金兽面相同【1】。类似器物参见2007年梁带村芮国墓地北区考古发掘的M508号墓出土的铜方泡【2】。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金兽面、铜方泡的时代均属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故礼县鸾亭山出土的铜兽面时代应与之相当,为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Ⅰ型龙纹车軎、辖(图一、图二、图三)的形制类似于1993年礼县公安局在礼县永兴乡龙槐村收缴的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盗掘出土的车軎、辖【3】,轭首形制类似于2001年洛阳文物工作队在洛阳体育场发掘的春秋车马坑出土的轭首【4】,车軎两组主体龙纹、轭首龙纹(图五)的头部造型类似于上海博物馆1998年从香港征获的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出土的秦公镈舞部个别龙头纹饰【5】。礼县秦公大墓的墓主及时代虽然有秦仲、庄公、襄公、文公、静公、宪公诸说,莫衷一是,但多数学者趋同于春秋早期这一时段,故鸾亭山车軎、辖的时代大致与之相当。(www.xing528.com)

衡饰(图七)、节约(图十、图十一)均饰蟠虺纹,而此类型较早的蟠虺纹,应该是澳门珍秦斋收藏的一件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秦子姬簋残盖捉手内纹饰【6】。上海博物馆李朝远先生称该纹饰为“秦式变形绞龙纹”【7】,盛行于春秋中期的秦国青铜器纹饰。在陇县边家庄、凤翔八旗屯、宝鸡秦家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秦公簋、凤翔秦国宫殿青铜建筑构件上均采用该纹饰。特别是1998、2000年礼县永兴乡圆顶山春秋秦墓发掘出土的鼎、簋、壶、盘等青铜器、玉器上的显赫部位着意装饰该类纹饰,为研究秦国青铜器蟠虺纹纹饰脉络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考古发掘的圆顶山墓地出土文物有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之物,故鸾亭山出土的蟠虺纹车马器时代应为春秋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