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的压延加工与热处理技术

钢的压延加工与热处理技术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钢材经过压延加工后,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本节仅介绍压延加工、热处理及时效硬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低温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600~650℃,其目的是减少钢的晶格畸变、消除内应力和降低硬度。将钢材加热到铁碳合金状态图的GSK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盐水、冷水或油中急速冷却的处理过程,称为淬火。将淬火处理后的钢,再进行加热、冷却处理,称为回火。回火的目的是消除钢件的内应力,增加其韧性。

钢的压延加工与热处理技术

压延加工是将钢锭(或钢材)在加热条件下或室温条件下,进行压延加工来改变钢材外形的工艺。钢材经过压延加工后,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热处理是将钢材进行加热、冷却等处理的工艺,以达到改善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在冷热加工过程中及加工后钢材性能发生的延时性变化,称为钢的时效硬化。本节仅介绍压延加工、热处理及时效硬化的一些基本知识。

(1)压力热加工。

压力热加工是生产钢材或制造零件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加热到900~1200℃的钢锭(或钢材)通过碾轧或锻压,以获得一定大小或形状的钢材或零件。压力热加工可消除钢锭中的某些缺陷,如使粗大晶粒破碎变为相对均匀的细晶,使气孔焊合而增大密实性,从而带来机械性能的提高。这是热轧薄钢板或较小截面型钢的强度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锻造工艺使钢材机械性能提高,其原理也在于此。

(2)冷加工及冷加工强化。

冷加工工艺是常温下钢材的冷拉、冷拔、冷轧等工艺的总称。在冷加工过程中,钢材产生了塑性变形,并引起其强度和硬度的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称为冷加工强化。产生冷加工强化的原因是钢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破碎而细化、晶格发生拉长、压扁或歪扭等畸变,晶界处位错密度增大。低碳钢经冷拉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6.11所示。

(3)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对钢进行加热、保温、冷却等手段,来改变钢材组织结构,以达到改善性质的一种工艺。基本的热处理工艺如下。

1)退火。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若干时间,而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图6.5状态图的金相组织,称为退火。根据加热温度不同分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及低温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铁碳合金状态图的GSK线以上20~30℃,而后缓慢冷却。它可以消除钢材成分偏析、均匀组织、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使钢材硬度降低,便于切削加工。

低温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600~650℃,其目的是减少钢的晶格畸变、消除内应力和降低硬度。

2)淬火。将钢材加热到铁碳合金状态图的GSK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盐水、冷水或油中急速冷却的处理过程,称为淬火。淬火的目的是要获得更高强度和硬度的钢材。钢材经淬火后强度和硬度提高的原因是,钢材中奥氏体在速冷的情况下,不能按状态图生成铁素体和珠光体等,而是生成了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并产生晶格畸变。

图6.11 低碳钢经冷加工、时效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图

含C过多的钢,淬火后钢材太脆;含C过少的低碳钢,淬火后性能变化不显著;最适宜淬火的钢,其含C在0.9%左右。

3)回火。将淬火处理后的钢,再进行加热、冷却处理,称为回火。回火的目的是消除钢件的内应力,增加其韧性。回火温度一般在150~650℃范围内。回火温度越高,其硬度降低和韧性提高越显著。对刀具、钻头等一般使用较低的回火温度。(www.xing528.com)

4)正火。将钢材加热到铁碳合金状态图的GSK线以上30~50℃ (或更高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静置于空气中冷却,称为正火。对于断面尺寸较大的钢件,正火相当于退火的效果。低碳钢退火后硬度太低,改用正火可提高硬度,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高碳钢正火处理后,可使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质。

5)调质处理。对钢材进行多次淬火、回火等多种处理的综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使钢材具有所需的晶体组织(奥氏体、索氏体等)及均匀的细晶结构,从而得到强度、硬度、韧性等力学性质均较满意的钢材。

(4)钢材的时效。

钢材随时间的延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叫时效。时效包括冷时效和热时效两种。由于时效过程中内应力的消减,故可使钢材的弹性模量得到基本恢复。钢材的时效是一个极长的缓慢过程,有些未经冷加工的钢材,长期存放后也会出现时效现象。

钢材经冷加工后,在常温下放置15~20d,或加热至100~200℃保持2h左右,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度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塑性及韧性则会持续降低,前者称为自然时效,后者称为人工时效。冷加工可以加速时效的发展。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冷加工和时效常常被一起采用。进行冷拉时,一般须通过试验来确定冷拉控制参数和时效方式。通常,强度较低的钢材宜采用自然时效,强度较高的钢材则应采用人工时效。

热时效又称淬火时效,是低碳钢由高温快速冷却后,其塑性和韧性会随静置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的现象。如某些钢材的焊接焊缝,它相当于局部淬火处理,放置3个月后,其冲击韧性可显著降低,有时仅为放置前的40%,当在低温下静置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若没有焊缝,该钢材放置时间很长,其冲击韧性也不会有显著变化。

产生淬火时效的原因是钢中的微量元素C、N在淬火过程中形成了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固溶体是不稳定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C、N原子在晶界或晶格缺陷处聚集,使钢材变得硬脆。沸腾钢的淬火时效倾向较大;镇静钢使用Al、Mn等作脱氧剂,可消除N对淬火时效的作用。

焊接的钢结构及承受动荷或冲击荷载的钢结构 (如桥梁),应对钢材提出时效冲击韧性值的要求。

钢材经冷加工后,将发生冷加工强化现象 (如前述),静置一段时间后,又会发生冷加工时效。低碳钢冷拉及时效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6.11所示。

如图所示,冷拉后钢材应力—应变曲线为o1zde,屈服点自a提高到z,屈服平台消失。时效后应力—应变曲线为o1z′d′e′,钢材强度进一步提高,塑性及韧性进一步降低,并在z′处可以重新出现屈服平台。

产生冷加工时效的原因是冷加工的塑性变形使钢中位错数增加,并降低了C、N原子在α-Fe中的溶解度。C、N原子较未受冷加工者更易于在位错线附近聚集。由于C、N原子在位错线附近聚集,使钢材强度进一步提高,韧性进一步降低;另外,存在C、N原子在位错线附近聚集的钢材,当发生某种程度的塑性变形时,C、N原子可与位错分离,从而使位错运动的阻力突然减小,塑性变形突然增大,即重新出现屈服平台。

时效可引起船舶、桥梁及受动荷的水工钢结构(如受水击作用的压力钢管)发生突然断裂,从而失事,尤其在低温下工作的结构,这种影响更为严重。因时效而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的程度称为时效敏感性。时效敏感性大的钢材,经时效后,其冲击韧性、塑性改变较大。承受振动、冲击荷载作用的重要性结构,应选用时效敏感性小的钢材。

建筑工程中,将钢筋通过冷加工强化和时效,来提高钢筋的屈服强度,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