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建筑工程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建筑工程测量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形图测绘是以控制点为测站,测绘出测站周围的地物、地貌特征点,并依据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按照要求的比例尺展绘在图纸上,形成地形图。目前常用的地形图测绘方法有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和全站仪平板测图。前者是地形图测绘的发展方向,在工作效率、测量精度上都优于后者。图7.19地貌碎部点选择勾绘等高线地形图中要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将测定的特征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其旁边注记高程,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勾绘等高线。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建筑工程测量

比例尺地形图是指1∶500、1∶1000、1∶2 000、1∶5 000的地形图,是城乡建设和各种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重要资料。地形图测绘是以控制点为测站,测绘出测站周围的地物、地貌特征点,并依据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按照要求的比例尺展绘在图纸上,形成地形图。

目前常用的地形图测绘方法有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和全站仪平板测图(白纸测图)。前者是地形图测绘的发展方向,在工作效率、测量精度上都优于后者。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先学习平板测图(白纸测图),再学习数字化测图。

1)全站仪平板测图

(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①测绘地形图的图纸。目前作业单位多采用聚酯薄膜作为测绘地形图的图纸。聚酯薄膜是一面打毛的半透明图纸,其厚度为0.07~0.1 mm,伸缩率很小,且坚韧耐湿,沾污后可洗,可直接在图纸着墨,复晒蓝图;但聚酯薄膜图纸怕折、易燃,在测图、使用和保管时应注意防折防火。

对于临时性测图应选择质地较好的绘图纸,可直接固定在图板上进行测图。

②坐标格网的绘制。为了精确地将控制点展绘在测图纸上,首先要在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 cm×10 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绘制坐标格网的方法有对角线法、坐标格网尺法及计算机绘制等。另外,目前有一种印有坐标方格网的聚酯薄膜图纸使用更为方便。

③控制点的展绘。根据平面控制点坐标值将其点位在图纸上标出,称为展绘控制点。

图7.16 控制点展绘

如图7.16所示,如控制点A的坐标,xA=647.43 m,yA=634.52 m,根据A点的坐标值即可确定其位置在plmn方格内;再按y坐标值分别从l,p点按测图比例尺1∶1 000向右量34.52/1 000=34.5 mm,得a,b两点;同法,从p,n点向上各量47.43/1 000=47.4 mm,得c,d两点;连接a,b和c,d,其交点即为A点的位置。同法展出其他各点,并在点的右侧注明点号和高程

(2)碎部点的测量

碎部点的测绘就是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

量方法一般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全站仪直接测定碎部点的高程。全站仪平板测图一测站的测量工作如下:

如图7.17所示,先在控制点A上安置测站,在测站上对中调平,将测站控制点的高程输入全站仪中,量取仪器高输入全站仪;再后视另外一控制点B,将仪器水平读数归零。旋转望远镜瞄准地物点(1号立尺点),读取全站仪水平读数β1,测量测站至地物点的水平距离D1,实测地物点的高程H1,根据测量的结果将地物点的平面位置展绘到图纸上。

图7.17 一测站碎部测量程序

如图7.18所示,展绘碎部点时用小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纸上的测站处,转动量角器,使量角器上水平刻画β1,对准零方向线AB(测站与后视点的连线),再用量角器直径上的长度刻划或借助直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图纸上展绘出点1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同法,可将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展绘于图纸上。

图7.18 碎部点展绘

(3)碎部点选择

碎部点是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地物特征点是指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等。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 mm的,均要表示出来;小于0.4 mm的,可以用直线连接。

主要地物一般有建筑物、道路、水系、管线、植被等。建筑物的测绘根据测图比例尺不同综合取舍不一样。外围轮廓准确测绘,内部主要街道及较大的空地应区分出来;散列式建筑物、独立建筑应分别测绘;一般只测绘房屋的三个角或相邻的两房角并量取房屋宽度。道路的测绘一律按实际位置测绘,立尺位置根据情况可选择中心、两侧、一侧实量宽度;转弯、交叉处立尺点密,附属物实测;大车路立尺于道路中心,按图式绘制;小路视其重要程度综合取舍,弯曲程度综合取舍,与田埂重合不绘田埂。架空管线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实测,直线部分用档距长度图解确定;塔柱上有变压器时其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制;电线和管道按符号绘制。水系测绘无特殊要求时均以岸边为界,如要求测水涯线、洪水位、平水位,按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测绘;河岸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小的弯曲、岸边不甚明显地段适当取舍;渠道两岸有堤的,可参照公路的测法,田间临时小渠不必测绘;湖泊边界如不明显,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湖岸或水涯线。植被测绘应测绘边界,用地类界符号表示范围,加植被符号和说明;地类界与道路、河流、栏栅等重合时不绘制地类界,与境界线、高压线等重合应移位绘制地类界;行树两端实测,中间配置。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和山谷的地形变换处、山坡倾斜变换处和山脚地形变换处,如图7.19所示。

(www.xing528.com)

图7.19 地貌碎部点选择

(4)勾绘等高线

地形图中要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将测定的特征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其旁边注记高程,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勾绘等高线。勾绘等高线的方法如下:

连接地性线,山脉的形态通过山顶、鞍部、山脚点与地性线等要素体现,通常两条分水线夹一条合水线,两条山谷线夹一条山脊线。如图7.20所示,自山顶至山脚用细实线连接山谷线DC,DF,GH,用细虚线连接山脊线上各变坡点BA,BE,GI,GK。

图7.20 连接地性线

图7.20所示的地性线上相邻各点之间为同一坡度,通常这些点的高程不等于基本等高线的高程,需要先求出等高线通过点,再求出基本等高线的位置。等高线通过点的求解方法采用按比例内插。

如图7.21所示,A,B为地性线上的相邻两点,HA=52.8 m,HB=57.4 m,可以计算出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4.6 m,再量出A,B两点图上的水平距离为60 mm。假设A点与高程为53 m这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水平距离为x1,高差为53.0 m-52.8 m=0.2 m,按照比例关系有:x1/0.2 m=64 mm/4.6 m,得出x1≈3 mm。

然后从A点量出水平距离3 mm,定出53 m等高线的水平投影点,再作垂线得出地性线上的53 m高程点。

如图7.22所示,用同样的方法定出高程为57 m的等高线,其余几个点可等分求出。

图7.21 等高线内插1

图7.22 等高线内插2

将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光滑曲线,如图7.23所示。勾绘时要按照实际情况逼真地显示地貌形态,先画计曲线,后画首曲线,同时注意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山谷线的走向;必要时运用概括原则,遇到山坡面上小的起伏和变化,采用制图综合绘出等高线的总体走向。

图7.23 等高线绘制

(5)注记符号

注记符号是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的补充说明,使用文字、数字或特定的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或补充,如居民地、山脉、河流名称,河流的流速、深度,房屋的层数、控制点高程、植被的种类、水流的方向等。

2)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是由全站仪在野外采集数据并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软件对采集的地形信息进行识别、检索、连接和调用符合的图式,编辑生成数字地形图。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测图方法有草图法、编码法、电子平板法等。

草图法是指使用全站仪或RTK进行特征点的野外数据采集,特征点的坐标数据存储在仪器中,属性数据记录在草图纸上;内业时,将仪器中的坐标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根据草图上记录的各点属性,编辑成图。草图法是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成图方法。

编码法是事先对所测的碎部点和其他地形信息进行编码,编码按照一定的规则,采用数字形式表示各类地物和地貌;外业使用全站仪或RTK进行数据采集时,边测边输入点的编码,点的编码信息同坐标数据同时存储到仪器中;内业时,将仪器中的坐标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软件自动识别地形点的属性编码,自动绘制成图。编码法效率很高,但对外业作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也是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成图方法。

电子平板法是将装有绘图软件的便携计算机或“掌上电脑”同全站仪或RTK相连接,进行特征点的野外数据采集时,可以测一点连一点,边测边绘,直接生成地形图。该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内业工作量大大减少,测量中的外业错误可以及时纠正,地物属性错误较少。其缺点是便携计算机或“掌上电脑”的外业适应性差,如需要电源、屏幕显示受外界影响大、防水防潮防尘能力差等;另外,外业劳动强度也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