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保山中心城市主要道路下市政管线齐全,因此,为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市政管线综合布置在地下综合管廊内,是十分必要的。为保山市乃至整个滇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积累经验:从国内外的建设经验看,地下综合管廊具有明显的优点,是城市高标准建设的标志之一,但整个保山市目前尚无一条现代化的地下综合管廊,保山市有条件成为建设市政管线的排头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括地下综合管廊86.32 km,其中单仓管廊38.66 km,双仓管廊5.5 km,三仓管廊24.83 km,四仓管廊17.24 km。具体为:干线综合管廊49.37 km,包括永昌路、青堡路、东环路、沙堡路、保岫东路、景区大道;支线综合管廊36.86 km。综合管廊建设内容为:土建工程、配电工程、通风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监控工程、防灾报警与消防工程、标识等工程。新建监控中心3座,总建筑面积共2 400 m2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地下综合管廊是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将管线集约化地容纳在地下综合管廊中,不但美化了环境,也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还为城市规划发展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由于管廊与道路同期建设,管线施工可以在封闭的空间里完成,避免了多种管线交叉施工造成的平面与竖向矛盾,可以有效地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由于保山中心城市主要道路下市政管线齐全,因此,为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市政管线综合布置在地下综合管廊内,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地下综合管廊具有以下特点:

(1)使用寿命长:管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保证管廊使用寿命达50年以上,并按规划要求预留各专业管道发展增容空间,做到一次投资,长期有效使用。

(2)维护方便:管廊内预留巡检和维护保养空间,并设置必需的人员设备出入口和配套保障的设备设施,为管道更换、检修、使用提供必要的保障综合管廊。

(3)科技含量高:管廊内外设置现代化智能化的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以智能化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为主、人工定期现场巡视为辅的手段,确保管廊内全方位监测、运行信息反馈不间断和低成本、高效率维护管理的效果。智能化监测使管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将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安全性能好:市政管线集中设于管廊内,除满足市政管线相互间的安全外,还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管廊内预留适度人员通行空间,兼顾设置人防功能,并与周边人防工程相连接,非常状态下可发挥人防功效。

(5)环境效益明显:市政管线按规划需求一次性集中敷设,可为城市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地面与道路可在设计年内不会因为更新管道而再度开挖。同时,各专业管道在市政管廊内可以得到更好地维护和保养,其使用寿命可以大大增加。管廊的地面出入口和风井,可结合维修管理和城市美化需要,建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

(6)营运可靠:管廊内各专业管道间的布局与安全距离均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沿管廊走向,结合防火、防爆、管道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设置分隔区段,并制订相关的营运管理标准、安全监测规章制度和抢修、抢险应急方案,为管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管理保障。

3.地下综合管廊的作用分析

在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1)提高保山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保山是滇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中心城市也是保山重点打造的区域,其市政管线建设应能有力支撑该区域未来的发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不仅使保山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其本身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市政基础设施标志,也是对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目标的实践和呼应,这将引领保山市乃至滇西城市群开发的新方向,也是整个保山市市政管线建设的新趋势、新方向。(www.xing528.com)

(2)为保山市乃至整个滇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积累经验:从国内外的建设经验看,地下综合管廊具有明显的优点,是城市高标准建设的标志之一,但整个保山市目前尚无一条现代化的地下综合管廊,保山市有条件成为建设市政管线的排头兵。

(3)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1998)规定,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工程管线宜采用市政综合管廊集中敷设: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4.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993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扬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开始启动建设,次年土建结构完成投入使用,并于2001年完成全部配套工程,累计全长11 km,它是第一条建在软土地基上的综合管廊,也是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为以后其他城市发展地下综合管廊提供了经验。随后,深圳、广州以及昆明等地也根据自身的需要规划建设了地下综合管廊,其中广州大学城的地下综合管廊全长约10 km,截面宽度为7 m,高度为2.8 m,主要布置了给水、电力、通信、制冷及有线电视等5种管线,是广东省建设的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也是我国内陆规模最大、最长、体系最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全国还有许多城市已建和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都具有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在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完全是可行的。

5.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68.58亿元,资金来源:企业自筹20.27亿元(占总投资的30%),多渠道融资47.31亿元(占总投资的70%)。

工程总造价675 870.68万元。其中,建安费514 267.4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61 049.21万元,预备费57 531.66万元,建设用地费8 000.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5 022.37万元。

6.项目建设年限

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审批、初步设计及审批、标书编制及招标、工程施工图设计、土建及设备安装施工、试运转等阶段。预计2018年年中可建成投入运行。

7.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模式

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运营采用建设与管理分开的方式,投资建设由政府或国有投资公司按市政基础设施拨款或融资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按市场化物业管理公司模式进行。在地下综合管廊建成的初期,由投资建设单位直接委托企业法人公司进行管理,该企业法人公司可以是社会现有企业法人公司,也可以由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单位联合专业管线公司组建。接受委托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管理的公司(下称管理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投资建设单位不考虑项目投资盈利,仅以通过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来达到成本回收的目标。在经过成本测算后,管理公司基于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在政府配套政策支持下实行管线入沟收费,并在沟内管线达到一定容量时略有盈利的假设,向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单位收取经政府管理部门核定的费用,以独立经营的方式自负盈亏。

管理公司负责地下综合管廊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管理公司对沟内管线只负责监管运行,各专业管线公司负责自身管线的敷设和维修,专业管线公司向管理公司支付地下综合管廊使用费和维护费。专业管线单位也可以单独委托管理公司对沟内管线进行维修,费用由双方自行商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