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皖南新元古代中晚期岩相与古地理环境及成矿特点

皖南新元古代中晚期岩相与古地理环境及成矿特点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区海陆过渡环境不甚发育,仅围绕江南古陆的边缘休宁组底部出现,是晋宁运动后江南古陆提供给下扬子海盆的首批低水位碎屑物。南华纪早期,江南古陆坡降幅度大,风化剥蚀强烈,物源丰富,河流流程较短,三角洲不发育,仅在山区入海口处形成冲积扇扇体,在海浪作用的改造下形成水下筛积物和水下河道沉积,在石台、东至、休宁等地均有分布。

皖南新元古代中晚期岩相与古地理环境及成矿特点

调查区海陆过渡环境不甚发育,仅围绕江南古陆的边缘休宁组底部出现,是晋宁运动后江南古陆提供给下扬子海盆的首批低水位碎屑物。南华纪早期,江南古陆坡降幅度大,风化剥蚀强烈,物源丰富,河流流程较短,三角洲不发育,仅在山区入海口处形成冲积扇扇体,在海浪作用的改造下形成水下筛积物和水下河道沉积,在石台、东至、休宁等地均有分布。

1.水下筛积物

由于物源由山区直接入海,在波浪、潮汐流的作用下不断改造,冲积物中的细碎屑随海流带入海盆中,堆积物中保留了大量砂砾,由于堆积速度较快,多数地点保留了冲积扇的特征,有些地区波浪作用强烈,扇体难以保存,仅出现海底滞留砾岩。在扇体发育区可见大量的角砾岩、砂砾岩堆积,其中角砾岩直接入海构成筛积物,虽有一定磨圆但分选极差;砂砾岩受波浪改造再沉积作用明显,其成分、结构、构造与物源提供的岩性及距物源区远近有关。

在东至小安里(图4-3)、石台柏山村,砾岩成分以砂岩为主,其砾石磨圆较好、分选也较好,受波浪改造后呈颗粒支撑,但石台柏山村下部砾岩明显保留洪积扇(泥石流)特征,泥砂砾大小混杂、杂乱堆积、无分选、无磨圆,可能反映石台柏山村一带更接近物源;而东至小安里可能离古陆稍远,其砾石大小一般为0.5~4cm,最大达10cm(图4-4),砾石具定向性,从图4-5可以看出,砾石最大扁平面(AB面)以南南东倾向为主,北北西倾向次之,呈现双向性特点,反映出波浪作用的方向是近南北向,表明这一带海岸线方向近东西向,这与江南古陆的展布方向相吻合。

图4-3 东至小安里休宁组底部冲积扇结构图

图4-4 东至小安里休宁组底部砾岩砾石粒径直方图

图4-5 东至小安里休宁组底部砾岩倾向玫瑰花

休宁蓝田砾岩以千枚岩为主,还有中酸性火山岩、石英岩等。砾石粒径2~10mm,大者1~3cm,呈次棱角—次圆状;太平县观音堂—岩寺一带,砾石含量5%~40%,杂基支撑,填隙物为中粗粒砂、砾岩,磨圆较差,以棱角、次棱角为主,分选中等,大者3cm,一般0.2~1cm,砾石成分成熟度较高,大多为石英岩(80%),少量为中细粒石英砂岩(20%)。(www.xing528.com)

歙县三阳坑一带,底部为凝灰质杂砾岩。风化呈紫红色,岩石具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大小以1~5cm居多,具明显的含砾火山碎屑岩特征,砾岩成分有蚀变火山熔岩、硅质岩、碳酸盐化凝灰岩、不规则的石英晶玻屑流纹质和英安质的晶玻屑凝灰岩,形态以滚圆拉长为主。砾石含量30%~40%,胶结物为隐晶长英质、绢云母、凝灰质等,呈紫红色。相当于山间磨拉石堆积。

2.水下河道

水下河道在扇体的中部、上部发育,一般呈上平下凹的透镜状夹于扇体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以砾岩为主的冲积扇体中出现的河道,出现砂岩沉积,砂岩具正粒序,由粗粒到中细粒构成,底部往往含砾,具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另一种是在扇体的砂岩部位出现砾岩透镜体、槽状砂体。前者反映扇体离岸较近,后者反映的是扇体远源部位(离岸稍远)发育的水下河道特点。

以砂岩沉积为主的充填河道见于东至小安里、休宁蓝田等地(图4-6),以砾岩、槽状砂体沉积为主的远离海岸的充填河道见于黟县美溪(图4-7)、歙县三阳坑等地。

图4-6 休宁蓝田休宁组底部砾岩中砂岩透镜体示意图

图4-7 黟县美溪休宁组底部砂岩、砾岩互层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