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美丽之城,四民国教育传承钟山之英

南京·美丽之城,四民国教育传承钟山之英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钟英”取自南朝文学家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首句“钟山之英,草堂之灵”,寓意钟山脚下,哺育英才。1912年,蔡元培就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随即宣布推行教育改革新政策。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学校更名为“私立钟英中学校”,学风大开。他“爱满天下”的精神与南京“博爱之都”中的“博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样的教育精神在今天也还在继续和传承。

南京·美丽之城,四民国教育传承钟山之英

在南京秦淮区的八条巷和九条巷之间,有一座古朴的晚清宅邸。这座祠堂修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是为了纪念太子太保、两江总督曾国荃而修建的。对于很多老南京人来说,这座古宅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因为这里坐落着历史上第一所由南京人筹办、没有任何外国背景的私立中学—钟英中学。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相信这首《送别》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校园民谣”了。它的中文歌词作者是李叔同,而这首歌的最初版也被收录在由丰子恺先生编纂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它在民国初年的新式学校中广为传唱,陪伴无数学子度过了他们的学生时代。

曾公祠

南京钟英中学

1904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当时南京的回族富绅蒋长洛受到“教育救国”思想的感召,创办了新式学堂—钟英学堂。“钟英”取自南朝文学家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首句“钟山之英,草堂之灵”,寓意钟山脚下,哺育英才。

徐英海说:“钱穆先生1909年、1910年,在我们学校读书,他在后来的著作里自称他的最高学历就是南京钟英中学。我们钟英中学的师生以钱穆大师为荣。”

1912年,蔡元培就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随即宣布推行教育改革新政策。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学校更名为“私立钟英中学校”,学风大开。

《共和国教科书》高小部分的《新修身》,这套教科书的跨时代意义就在于,它能够让当时的孩子在继承我们传统经史子集文化的同时,还在课堂上学到当时先进的西方自然科学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许许多多的老课本在战火的冲击下散落民间。2010年,有人开始重新收集、编纂、出版当年的民国老课本,他就是现任《读库》杂志的主编,著名出版人张立宪。(www.xing528.com)

《读库》主编张立宪说:“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此前我对民国老课本也是一无所知,我主要是编辑《读库》。2009年我接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介绍民国老课本的,作者叫邓康延,是原来《凤凰周刊》的主编。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搜集老课本,我被他的文字感动,产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冲动,就是我们要把老课本的美,通过我们的努力传递给现在的读者。”

老课本的修复,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重新出版。但事实上,背后的工作量却是异常浩大和繁琐。许多老课本原件在岁月的侵蚀下破旧不堪,甚至残缺不全。

张立宪说:“作为专业的出版人,我们来修复老课本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原貌、全貌来呈现老课本的魅力。”

共和国教科书(一)

共和国教科书(二)

共和国教科书(三)

翻开这册装帧古朴的《共和国教科书》,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字就是“人”。人,一字千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让我们不由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他“爱满天下”的精神与南京“博爱之都”中的“博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样的教育精神在今天也还在继续和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