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清朝:揭开风骨大臣的真面目

揭秘清朝:揭开风骨大臣的真面目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雍正初年,对于这些重大军政事务,人人讳言,唯恐躲避不及,惹祸上身。而孙嘉淦作为一个新进翰林,竟上奏请雍正帝“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实际上对雍正皇帝提出了批评。不同的是,这些事尚不足以让雍正帝成为唐太宗般的“明君”,只足以让孙嘉淦一下子成为一代名臣,以刚正不阿、敢于批评朝政的形象,名扬于士林民间。这样,孙嘉淦敢于讽谏皇帝的形象再次得到大幅度强化。

揭秘清朝:揭开风骨大臣的真面目

孙嘉淦是山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进士,历仕康雍乾三朝。雍正继位时,孙嘉淦还只是个翰林院检讨,每日忙于修书事务。但孙嘉淦一直努力把自己塑造为一个正直有德、当仁不让的大臣,他曾自定居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加上他有过几次不让君王的直谏,清直之名在民间广为流播。

孙嘉淦在一次与雍正帝的顶撞中,差点掉脑袋。康雍之际,清廷屡兴大兵,与蒙古准噶尔部在天山南北、青海、西藏鏖战,互有胜负。这种长期的大规模拉锯战对清朝来说耗费极大,康熙时期曾不得不开捐纳之例,以筹集军费。而且清圣祖晚年,吏治松弛,官场腐败丛生。同时,储位之争异常激烈,诸皇子之间明争暗斗。在一片争议声中继位的雍正帝,以高压手段对待昔日政敌,一时间萧墙之内,骨肉相残,政治斗争十分惨烈。所以在雍正初年,对于这些重大军政事务,人人讳言,唯恐躲避不及,惹祸上身。而孙嘉淦作为一个新进翰林,竟上奏请雍正帝“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实际上对雍正皇帝提出了批评。雍正帝勃然大怒,称:“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这位铁腕皇帝曾拿着这份奏疏问身边的亲信大臣们该如何处置,在场的每个大臣见皇帝盛怒,都为孙嘉淦捏把汗,人人不敢说话。此时,只有大学士朱轼回奏称:“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清史稿》载,雍正帝听后,“良久,笑曰:‘朕亦且服其胆。’”“良久”一词用得颇为传神,说明雍正帝或许对孙嘉淦已起杀心。然而,朱轼一语化解危机,让雍正帝不得不“艰难地”自我解嘲。大学士朱轼为雍正帝的亲信重臣,曾任皇四子弘历的老师,在雍正时期“纯修清德,负一时重望”,也只有他敢在盛怒之下的雍正帝面前为孙嘉淦开脱。

或许是因为有了朱轼的赞许,又或许雍正帝真的看中了孙嘉淦的耿直,此后的孙嘉淦倒是仕途顺畅,雍正四年(1726)出任国子监祭酒,又过两年,兼任顺天府尹。但在雍正帝身边做事并不容易,雍正十年(1732),孙嘉淦以国子监祭酒兼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也正是在这一年,孙嘉淦因荐人不当,被雍正帝斥为“反覆欺罔”,交刑部治罪,结果孙嘉淦竟被革职拟斩。因为用人行政出现失误而被拟斩,这种处理显然太重,也说明这一次孙嘉淦或许因为辜负雍正帝的信任而再次惹怒了皇帝。但在定罪的最后关头,皇帝说“孙嘉淦太戆,然不爱钱”,免其死罪,将孙嘉淦“一撸到底”。或许是为了进一步考验孙嘉淦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清廉正直不贪财,雍正帝将孙嘉淦派到户部银库效力行走,做专门负责收银子的会计。在当时,银库会计品级虽低,但可以靠操纵银秤斤两,发财致富,实为肥缺。雍正帝让孙嘉淦做这件事情,可见其用心。此时的孙嘉淦毫无怨言,接到谕旨出狱后,没有回家就直接奔赴银库上任。不久就出现各种传言,说孙嘉淦沽名钓誉,所收的银子也不足额。当时管理户部的是果亲王允礼,他听到这些传言后,认为孙嘉淦作为大臣,肯定不屑于做这些收银子、过秤的小事,决定亲自去看一看孙嘉淦是怎么工作的。可当这位亲王悄然出现在银库时,发现孙嘉淦正在聚精会神地给银子过秤,对银库里的各种体力工作,孙嘉淦也与其他吏员一起干,毫不畏缩。果亲王于是走上前,向周围人询问孙嘉淦在这里的工作状况,以及银子是否缺斤短两。银库中的人说孙嘉淦收到的银子都专门别置一处,不和别人的掺混。果亲王命人将孙嘉淦所收银两重新称了一遍,最终发现毫厘不爽。允礼离开银库后,向皇帝汇报了孙嘉淦的情况,雍正愈发觉得孙嘉淦是位宠辱不惊、有古大臣风尚之人。隔了一年,孙嘉淦被任命署理河东盐政。这又是一个肥缺,而且按照清代不成文的官缺制度,盐政大多为内务府包衣官缺,一般只能由内务府的人出任。令孙嘉淦出任此职,也不知皇帝是真信任他还是要继续考验他。(www.xing528.com)

可以看出,孙嘉淦在雍正时期已经是一个敢于谏言、家喻户晓的正臣、诤臣,扮演了一个类似于唐代贞观时期魏征的角色。不同的是,这些事尚不足以让雍正帝成为唐太宗般的“明君”,只足以让孙嘉淦一下子成为一代名臣,以刚正不阿、敢于批评朝政的形象,名扬于士林民间。而《三习一弊疏》不但被乾隆皇帝欣然接受,且被明确宣示内外。这样,孙嘉淦敢于讽谏皇帝的形象再次得到大幅度强化。而有了乾隆帝如此之认可,当时的孙嘉淦在朝堂上可谓风光无限、声名益著。不久,孙嘉淦升任刑部尚书,兼管国子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