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埃默里大学选课机制及Add/Drop/Swap换课机制介绍

埃默里大学选课机制及Add/Drop/Swap换课机制介绍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课机制因校而异,就算同在埃默里,文理学院与商学院的选课机制也不同。不同的选课机制下有不同的选课技巧,商学院的课因为供求比较均衡,多数想上的课都能选到,就看是不是想要的时间了。高中毕业升大一暑假时,我了解到埃默里大学文理学院的选课机制之后,花了三天时间琢磨课表。针对埃默里大学的选课机制,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课表,这些浩大工程的准备工作可少不了!介绍完埃默里大学的选课机制,再来讲解一下Add/Drop/Swap换课的机制吧。

埃默里大学选课机制及Add/Drop/Swap换课机制介绍

选课机制因校而异,就算同在埃默里,文理学院与商学院的选课机制也不同。

文理学院的选课顺序按年级由高到低,也就是大四学生先选,一周以后大三的选,以此类推(学分多到一定程度会被视为高一级)。同一年级学生分两天选课,第一天只能选到8个学分,也就是两三门课(正课一般3~4个学分,体育课1个学分),第二天可以增加到21个学分(大一的上限是19分)。学生被系统任意分配可以开始选课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一波,如果第一天选课早,第二天就晚。举个例子,假如开放选课的时间是从下午5点开始到晚上8点(开放之后到半夜12点都可在系统内操作选课、换课或是退课),第一波选课时间是5点,5点15分的时候第二波进入选课系统,5点30分第三波进入。第一天如果是5点选课,那第二天就是8点,总之,任何学生两天的时间加起来除以2应该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机制可以说“绝对公平”,能得到什么选课时间是随机的,先到先得,就像是在逛商城,每人都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以把自己喜欢物品的条码号记下来放进购物车,可是结账那天不像“双十一”时所有人都在0点开抢,而是被系统随机分配了进场时间,每15分钟开放一拨人进入结账区域,轮到你的时候,最喜欢的物品可能没货了。

商学院则完全不同,每个学生每个学期有60分的bid point(虚拟投标币),可以自由分配到想上的课程上,出价购买听课席。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提交选课清单,下注高的人就优先得到这门课的席位。这个模拟拍卖或赌局的选课机制相对于文理学院的“绝对公平”应该算作“相对公平”吧,因为赌注分值的大小代表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程度,更感兴趣的学生当然应该优先入席,这个机制反映的是功利主义

不同的选课机制下有不同的选课技巧,商学院的课因为供求比较均衡,多数想上的课都能选到,就看是不是想要的时间了。想拥有一个完美的课表,需要去了解这些课和授课老师的受欢迎程度,玩心理战,去猜别人会压多少注在这门课上。在为大三下学期选课时,我希望能上Consumer Behavior(消费者行为)、Negotiation(谈判)、SMC和Marketing这4门商学院的课。这4门课里,SMC是必修课,席位多,而且如果我这个学期没上成,毕业以前商学院一定会安排我上的,所以不需要注很多分;Negotiation是选修课,有3个不同的session(时段),席位肯定也够,可是与我不冲突的只有一个session,分配虚拟币得小心;Practicum是我最想上的课,不过据我所知它并没有Consumer Behavior抢手。所以最后我分配了25分给Consumer Behavior,20分给Practicum,10分给Negotiation,剩下的5分给SMC,这一次我幸运,全压中了。可是大四下学期我就失败了一次,我把大部分bid point压在了一门必修课上,而不是自己最想上的那门选修课。后来听同学说,好多人都把60分全部压在这门选修课上,可见这课有多抢手。

如果说商学院的选课像投标,提交前只能默默研究,提交后只能默默等待,那么文理学院的选课则像“黑色星期五”夜的排队和狂抢。在商学院提交选课清单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在文理学院玩的则是心跳,从选课系统开启的那一刻到自己选课时间的这个过程是漫长、揪心的。相信每个埃默里大学的学生都有过在自己选课前几分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想上的课一门一门被选走而关掉的那种心痛。

高中毕业升大一暑假时,我了解到埃默里大学文理学院的选课机制之后,花了三天时间琢磨课表。选课像做奥数题的特质就在这里显现出来了。

已知:有4门想上的课,而每一门有3个sessions(例如session A 为10∶00~11∶15am; session B为11∶30~12∶45pm; session C为1∶00~2∶15pm),求:最佳排列组合,以形成完美课表。

如果你是第一个选课的人,就不难算,动手画一画,很快就知道哪门课该选哪个时间。但是选课存在不可预测的变量,所有计划将变得复杂得多:4门课,总共12个sessions中有可能出现0~12个在你选课前关掉不开放了的情况,即最严重时,可能自己喜欢的4门课的所有时段都被人占满了。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震惊了一下,这简直是个无从下手的循环问题。

反正那个暑假什么事也没有,我就耐心认真地解了一下这道奥数题。从一个完美课表开始逆向推导,然后假设课1我选不进去,是换一门课好还是换一个session,如果换课应该换什么课,换哪个session,一点一点我做了七八个课表,在购物车里放了十几二十门备选课。到了正式选课的那天,我盯着最想上的几门课,关一个session我就替换成另一个session,再关再替换,方案二,方案三,七八个方案依次备着。在别人因为课程关闭蒙圈的时候,我非常快速地抢到退而求其次的课,保证了我所选的课都是想上的,而不是为了满足作为全职学生的学分下限随意或被迫选课。(www.xing528.com)

当然,有时候会发现被迫上的课自己也非常喜欢,甚至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样,然后意识到自己未来的方向,但这是另一个话题。针对埃默里大学的选课机制,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课表,这些浩大工程的准备工作可少不了!

介绍完埃默里大学的选课机制,再来讲解一下Add/Drop/Swap(添加/放弃/交换)换课的机制吧。选课一般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了,11月左右会选春季(spring semester,下半学年)的课,4月左右会选秋季(fall semester,上半学年)的课。而我们称之为Add/Drop/Swap的换课时间,则出现在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个完整周。其间,除了可以去上自己选了的课以外,还可以去旁听别的课,一是看看有没有喜欢的;二是看看还有没有位置,能不能找教授overload(增加席位)或是记录到教授的waiting list(预备席)上;三是如果之后成功地加入到这几门课中,就不会落听了什么内容。所以,如果选课当天没选到自己想上的课,没关系,后面的换课期还有机会调整课表。这个星期玩的也是心跳,大家会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购物车里课程的状态,一旦有人drop(放弃)掉了,蓝色方框变成绿色圆圈了,就可以点击add(添加)了。

孙老师小课堂

看这一节抢课,特别兴奋,文理学院和商学院的选课都那么刺激有趣。

讲个小故事,我儿子在上海就读小学时,学校有一个“快乐课程”就是需要抢的,17点全体家长准时去抢。我第一次就成功地抢到了排名第一的摄影课。我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经过测试,我放弃了无线网,选择了插线上网,这样速度更快,信号更稳定;其次,在抢课之前,我反复测试了那个注册页面,点击之后大约过1秒才会有反应,所以我是在16点59分59秒开始点击的,而不是17点整。第三,我在抢课之前也像婧一样有第二和第三备选方案,即使抢不到第一选择,也能保证抢到自己喜欢的。

还是那句话,要做个有心人,才会把握更好的机遇。特别赞赏婧在暑假提前了解选课机制这一点。

婧妈快语

看到学生抢得那么疯狂,我有点儿担心滞销课程的教授会被末位淘汰吗?这些选课机制都涉及哪些因素呢?也许这些应该是学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孩子能在资源这么丰富的学校读书,能有那么多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家长也会感到很高兴的。学会在规则下比较和取舍,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些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