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邵伯镇志到江都乡镇志与专志:史料学研究成果

从邵伯镇志到江都乡镇志与专志:史料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6年问世的《邵伯镇志》,48万字,一部乡镇志能够书写这么大的篇幅,我想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丰富的历史往事可写;二是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富有历史素材和写作传统。表达出他崇敬前贤、继承乡贤撰著地方史志的志向,同时透露出一种信息,即大学士、乡贤阮元主张编写乡镇志。以上乡镇志和专门志共计8种。事实表明江都人撰写乡镇志和专志,富有传统,今人之作,是为继承。

从邵伯镇志到江都乡镇志与专志:史料学研究成果

1996年问世的《邵伯镇志》,48万字,一部乡镇志能够书写这么大的篇幅,我想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丰富的历史往事可写;二是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富有历史素材和写作传统。

《邵伯镇志·序》中说到修志的优良传统,举出董恂《甘棠小志》,虽敬意不足(说人家“由于历史的局限,时间的短促,仅记述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然亦显示出继承之意。董恂,又名董醇,写作《甘棠小志》,对前贤极其尊重,在序言中说:“昔阮太傅序乡前辈焦里堂孝廉《北湖小志》曰:使各郡县数十里中,皆有一人载笔以志其事,则郡县之志可不劳而成。醇尝有感其言……”表达出他崇敬前贤、继承乡贤撰著地方史志的志向,同时透露出一种信息,即大学士、乡贤阮元主张编写乡镇志。(www.xing528.com)

清代乾嘉以来至民国间,江都的乡镇志和专志的撰著,我所知者有:《平山堂揽胜志》,汪应庚著作,乾隆七年(1742)刻本;《平山堂图志》,赵之璧著,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平山堂小志》,程梦星作;《北湖小志》,焦循撰于嘉庆年间(1796—1820),有阮元序文;《北湖续志》,阮先著,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亦有阮元序;《甘棠小志》,董恂作于咸丰五年(1855);《北湖续志补遗》,阮先编写,咸丰十年(1860)刊刻;《扬州西山小志》,又名《西山樵唱》,林溥编纂,大约成书于同治光绪间。以上乡镇志和专门志共计8种。事实表明江都人撰写乡镇志和专志,富有传统,今人之作,是为继承。还可以补充一句,就清代各地区来看,地方人士编纂乡镇志的,江苏苏州、常州、松江府属较多,扬州亦名列前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