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学术与生活:对生活影响的个人代价

个人学术与生活:对生活影响的个人代价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国际化参与造成的对于个人学术工作以外生活的各种影响,同样是青年教师在考虑是否有必要参与某些国际化活动时会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来自这方面的影响似乎不如前述两类原因显著。其中第二次出行时间较短(6个月),其主要顾虑之一也是因为“家里面的事情比较多,还有小孩子要照顾,要教育,不能够长期离开”。

个人学术与生活:对生活影响的个人代价

因国际化参与造成的对于个人学术工作以外生活的各种影响,同样是青年教师在考虑是否有必要参与某些国际化活动时会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来自这方面的影响似乎不如前述两类原因显著。在本案例中,虽然谈及这方面原因的受访者并不多(部分原因可能源自被访者对于私人信息的本能保护),但依然有若干青年教师对于个人不倾向参与某些国际化的理由给予了相对客观和真实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中长期海外交流影响教师的正常薪酬收入所得;②中长期海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教师正常家庭生活规划;③参与某些国际化活动可能需要教师额外支出费用。

(一)中长期海外交流影响在校薪酬收入

赴海外开展中长期学术交流会导致正常薪酬收入减少,是多名青年教师认为影响其出行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F01、F13、F14、F15)。在本案例中,绝大多数青年教师主要通过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提供的资助项目赴海外访学(通常为1年时间)。在此期间,学校此前惯常的做法是暂停正常薪酬发放,仅保留教师来自国家财政发放的基本底薪。因此,去除学校每月代缴的各类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教师在此期间实际能够拿到手的薪酬收入所剩无几。这对于想要在物价高昂的现代化大都市立足的青年教师而言,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影响——如若干青年教师在访谈中提到了房贷还款压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考验着这些青年教师赴海外交流访学的决心。

(二)中长期海外交流干扰家庭生活规划

影响家庭生活是若干青年教师不约而同提到的、解释其并不十分热衷赴海外交流的一个理由。客观上,大多数青年教师就其实际生理年龄而言,往往正面临着成家立业(抚育下一代)以及承担重要家庭和社会责任(赡养上一代)的双重重担,如何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兼顾家庭生活无疑是他们考虑较多的部分。从一位来自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分享的经历来看,尽管也存在其他方面的顾虑,但“小孩子刚生下来,然后马上要出国,其实是很不愿意的”是其当时纠结是否赴海外访学的主要原因。而该教师最后的做法是“延期了,延到不能再延,最后才走的”(F10)。另一位来自理科领域的青年教师在职期间经历了两次中长期海外交流。其中第二次出行时间较短(6个月),其主要顾虑之一也是因为“家里面的事情比较多,还有小孩子要照顾,要教育,不能够长期离开”(F15)。(www.xing528.com)

另外,个别女性青年教师(F21)还提到了备孕等个人原因,并表示虽具备客观出行条件——如博士后工作期间的导师为外籍教授,能为其提供出行便利,但在无外力强制推动的情况下,短期内也不会考虑出国交流。

(三)参与国际化活动增加教师额外支出

因参与国际化活动而造成个人支出成本增加,可能不是影响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热情的最主要的理由,但依然有部分青年教师对此给予偏于否定的评价。例如,一位来自工科领域的青年教师指出,“我们参与国际化活动对收入没什么帮助,偶尔还会‘赔点钱’进去。因为你出去的话,往返路费和住宿费是没问题的,但在有的地方,比如,你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公交车,需要打个车什么的,那你就‘赔’了呀,因为临时车旅费用有些是不能报销的”(F09)。另一位来自文科领域的青年教师指出,由于学校提供的用于接待来访学者的经费资助比较有限,个人往往需要“自掏腰包”,以填补预算支出费用的不足,比如“我们在学校接待国外来访的学者,我通常都要自己贴进去一些钱,因为要请他们吃饭,不可能一直去学校餐厅吃;另外,我还要开着自己的车带他们去周边学校访学。”(F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