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之城: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

生命之城: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怀特海在其形而上学著作《过程与实在——宇宙论研究》中称自己的哲学体系为“有机哲学”,称该书第一部分说明构成宇宙论的观念体系。怀特海有机宇宙论建立在一套完整的范畴体系之上,范畴体系包括终极性范畴三个,存在范畴八个,解释性范畴二十七个,范畴性要求九个。

生命之城: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

怀特海(AlfredNorth Whitehead,1861—1947年)是享有盛誉的数学家、哲学家。他的数学著作有《泛代数论》(1898年)、与他的学生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1910—1913年)。1919—1920年,怀特海出版了在科学哲学领域有广泛影响的两部早期著作:《自然知识原理研究》和《自然的概念》。怀特海重要的形而上学著作有《科学与近代世界》(1926年)、《过程与实在》(1929年)和《观念的冒险》(1933年),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最富创造性、挑战性和彻底性的怀特海。在这三部著作中,《过程与实在》被认为是怀特海的最重要著作,因为它对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作出了最成熟、最详细和最严格的总结。[1]怀特海的《思想方式》《科学与哲学文集》和《教育的目的》富有启发性、洞察力和想象的创造。怀特海通晓古典思想,他的历史知识也十分广泛。爱因斯坦相对论摩尔根的突创哲学、F.H.布拉德雷对情感的解释,还有量子理论和生物进化论等都对怀特海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怀特海研究专家田中裕称怀特海为“七张面孔的思想家”——数理逻辑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柏拉图主义者、形而上学家、过程神学的创造人、深邃的生态学家和教育家立场的文明批判家。其哲思博大,融贯统一、奥妙无穷,为一代宗师

现代科学的发展,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学、统一场论和超弦理论等,日益融合为统一的探求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关于宇宙本性和本源的理论物理学,形成科学与哲学的内在相关统一。怀特海在其形而上学著作《过程与实在——宇宙论研究》中称自己的哲学体系为“有机哲学”,称该书第一部分说明构成宇宙论的观念体系。第二部分把审美的道德的旨趣同来自自然科学的那些世界概念结合起来。第三、第四部分把这个宇宙论的体系通过其自身的范畴观念加以展开,最终建构起一种完善的宇宙论。

怀特海以“现实实有”(actual entities)这一有机体范畴为核心,“创造性”为终极性范畴,在借鉴现代量子论、进化论和相对论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从自然由何物构成的本体论层面建构其逻辑融贯的有机宇宙论。怀特海有机宇宙论认为无数现实实有构成复杂的集合体,无数集合体和聚合体又相互协同而组成更大的共同体,整个宇宙就是无数现实实有相互包容而成的一个无缝的宇宙网络,一个巨大的有机协同体。怀特海宏大的宇宙论体系,打开了一扇机体哲学的大门,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充满危机的时代里提供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理论依据,为诸多实践困境的省思提供了一个新的机缘,也为迈向可持续城镇化之路的征途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www.xing528.com)

怀特海的有机宇宙论建立在四个概念基础上:“现实实有”“包容”“结合体”以及“本体论原则”。“现实实有”也称“现实机缘”,是构成世界的最终的实在事物。“现实实有”又是点滴的经验,是微小有机体,相互之间是复合的,互相依存的。“包容”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和活动方式,而非只是有感官的动物才有包容和被包容。“现实实有”和“包容”这种“泛经验主义”观念正是怀特海有机宇宙观的根本特征。任何现实实有所组成的现实世界都是一个结合体,所有日常经验对象都是结合体:山川与草木、行星与恒星、动物与人类社会等都是结合体。根据“本体论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是无中生有,都可以从现实实有中找到原因。任何事物在这个世界中都有其“来龙去脉”,都是生生不息的有机宇宙的一部分。

怀特海有机宇宙论建立在一套完整的范畴体系之上,范畴体系包括终极性范畴三个,存在范畴八个,解释性范畴二十七个,范畴性要求九个。这些范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每一个既是构成这个理论整体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又无不映射和蕴含其哲学整体的基本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