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明县老区发展史: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宁明县老区发展史: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打击国民党反动村长及乡公所1947年8月,爱店武装起义成功,从此,中共思明工委领导思明地区人民由秘密的地下活动,转为公开的武装斗争,公开宣传思明游击队的政治主张。两天后,游击队先后两次前去袭击峙浪乡公所,令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农民群众积极为游击大队筹粮、借枪、送信带路、放哨守卡,初步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力量。广大群众纷纷要求参战,誓死保卫革命根据地。

宁明县老区发展史: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爱店起义成功后,即向人民群众宣传游击队的政治主张,公开与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攻打敌基层政权,打击反动村长,组织一至三次反“围剿”,策反特编队,伏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总结经验,开展机动灵活的斗争,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游击战争,紧密配合第三支队在思明地区的战斗,打破敌人的封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铲除反动势力,主动出击打击敌人,扩大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一)打击国民党反动村长及乡公所

1947年8月,爱店武装起义成功,从此,中共思明工委领导思明地区人民由秘密的地下活动,转为公开的武装斗争,公开宣传思明游击队的政治主张。为了巩固游击区,9月初,思明游击大队一经组成,其行动方案就是首先对旺英、蒙包这两个村的伪村长进行分化瓦解教育。经过教育,旺英村长黄汉宽不但掩护游击队开展活动,还给游击队提供过不少情报。蒙包村长李贤水则顽固到底,最终被游击队击毙。之后,游击队将李贤水坚持反动到底被处决的布告四处张贴,给敌人以强大震慑。

1947年9月10日,反动村长李贤水被处决。两天后,游击队先后两次前去袭击峙浪乡公所,令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从此之后,峙浪一带乡、村公所的伪职人员东躲西藏,不敢到职办公。

经过武装斗争,游击队处决了民愤极大的反动村长,逮捕教育了那何村长,争取板烂村长参加革命,打击了抵抗游击队活动的反动势力,教育和争取堪爱村和那何村的村长暗中支持游击队,为游击队传递情报。打击、分化、瓦解了这一片国民党当局的乡村基层政权,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在中越边境的思乐与明江两县交界的蒙包、那党、那蓬、那何、板烂、恭敬、堪爱等行政村,普遍建立了一块狭长的游击根据地。农民群众积极为游击大队筹粮、借枪、送信带路、放哨守卡,初步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力量。

(二)第一次反“围剿”

思明游击队的革命活动惊动了明江、宁明、思乐等县当局。敌人惊恐万状,千方百计对游击队进行反扑。1947年9月下旬的一天,来自明江县、宁明县的特编队和民团300多人分别进驻峙浪和琴清乡公所,扬言要“进剿”游击队。当获悉游击队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后,敌人吓得龟缩在峙浪乡公所内,几天后就草草收兵回城了。来自思乐方向的由100多人组成的特编队向板烂地区“扫荡”,被游击队击溃。敌人丢下3具尸体后便向那谋方向逃走。思明游击大队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三)第二次反“围剿”

1947年10月中旬,国民党龙州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肖兆鹏调集了龙州、宁明、明江、思乐4县反动武装1300多人,对思明游击根据地蒙包、板烂、旺英一带进行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当时形势严峻,思明游击大队刚建立两个多月,不足百人,缺乏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但全体游击战士经过击溃敌人第一次“围剿”后,士气高涨。广大群众纷纷要求参战,誓死保卫革命根据地。敌人从东、西、北三面向旺英村进犯,妄图将游击队围歼于旺英一带。此时,思明游击大队经侦察得知,四路敌人中人数最少(200多人)、战斗力最弱的思乐县特编队负责从北路进犯,而且已到达琴清乡至那何村附近。游击队决定将部队编为5个战斗小队,其中3个小队配备轻机枪等较好的武器,主攻思乐特编队,另2个小队有民兵配合分头在那党至那蓬之间和板烂一线,阻击从西面和东面进犯之敌。

10月11日拂晓,游击3个小队集中力量强攻那何村附近山头敌人的阵地。敌人遭到游击队的机枪、步枪密集射击,慌得昏头转向,乱作一团。游击队占领制高点后向敌人阵地发起冲锋。旺英村附近民兵200多人也加入战斗。敌人溃不成军,游击队乘胜追击,敌人逃回琴清乡公所,关紧闸门。此战,游击队毙敌2人,缴获步枪2支,游击队轻伤1人。其他三路敌人同时被游击队各小队阻击。由于敌摸不清游击队情况,当他们得知思乐县特编队被击败后,不敢冒进。这次战斗整整打了一天,以敌人失败告终。思明游击大队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1947年9月以来,游击队的一系列活动使敌人闻风丧胆。国民党明江县当局连续两次组织“扫荡”均被击溃。他们不甘心失败,为了消灭共产党的游击队,他们改“围剿”为“驻剿”,派特编队一个中队进驻坤召村,这个中队又派出一个班驻守宝盖山炮台,作为峙浪乡的前哨,监视游击队的活动。

宝盖山位于峙浪乡峙浪村南面,清末爱国将领苏元春务边时,为了抗击法国侵略军,在此山的山顶砌了炮台一座。故宝盖山地势险要,是这一带的制高点。国民党武装控制了这个制高点,对游击队造成的威胁很大。

驻守宝盖山的国民党特编队一个班10人,其代理班长何秀兴到职后,不但四出刺探游击队情报,而且潜入游击区的村庄,对游击队家属进行威胁。中共思明工委对这一情况非常重视,经研究决定派一个工作组去做何秀兴的思想工作,争取他起义投诚游击队。工作组由黄友生负责,组员有马崇德陆海连等人,在工委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何秀兴深明大义,受到共产党的感化,决定起义投诚。1947年10月15日,驻守宝盖山的国民党特编队的10个人中,3人请假未归,2人要求回家务农,其余5人表示愿意参加思明游击队。这次策反工作很顺利,当天晚上,何秀兴带领这5人,携带步枪10支、子弹500多发回到游击队,壮大了革命力量,对敌人震动很大。

思明游击队在琴清、那陶一带活动,引起国民党思乐县当局的注意。1948年1月中旬,思乐县长何景熙率县特编队100多人对琴清乡进行“清剿”。那陶乡武工队指导员郭钦刚、队长农创业得到消息后,对特编队可能经过的路线进行分析,认为那陶山的则子坳是特编队到琴清乡“进剿”的必经之路,便选择则子坳为伏击点,在那里一连守候了几天,终于等到敌人。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思明游击队便集中火力开火。何景熙吓得带着手下逃回县府去了。

(四)第三次反“围剿”失利

国民党当局的前两次进攻“围剿”都被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粉碎了。敌人不甘心失败,组织更大的行动来对付共产党游击队。

1948年2月9日,国民党龙州专署保安司令部调集了保6团一个营和思乐、明江、宁明、崇善等县的地方武装1700多人进行第三次“围剿”。敌人分进合击,对思明游击根据地的蒙包、那党、旺英、亭寨、板烂等村屯进行突然袭击。当晚正是除夕,一路敌人突然“围剿”蒙包、那党村,村里10多名民兵仓促应战;另一路敌人于同一时间从思乐县琴清乡袭击了那何、旺英等村屯。当时游击队正在越南解放区板乐休整,事前没有得到准确情报,闻讯赶来支援时,敌人已撤走。敌人这次“围剿”,导致游击区30多个村屯遭到了烧杀掳抢,被烧毁的民房有318多间,群众和革命家属16人牺牲。

敌人为强化反革命统治,强迫群众并村围闸,实行联保。到处悬赏捉拿游击队队员,勒索、逮捕游击队队员的家属,妄图围困、消灭思明游击大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经过7天的战斗,思明游击大队被迫转移至越南谅山省板乐村。

(五)召开板乐村会议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冲破封锁,坚持斗争,1948年2月下旬,中共思明工委在中越边境交界的板乐村举行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敌人对那党、蒙包、旺英、板烂、恭敬一带根据地进行“扫荡”烧村后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林中、黄友生、黄明、郭钦刚、赵明坚、施芝华等。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决定将游击队分为3个部分,组成3支武工队,分散活动,突破封锁,开辟新区,扩大活动地区并与敌人周旋。同时,尽快与钦防部队取得联系,配合斗争,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恢复和加强老区工作。

经研究决定,第一支武工队13人由黄明带队,以派阳山为依托,开辟板棍、东安及明江以南地区;第二支武工队20多人,由施芝华率领,到九特、那堪一带活动,并负责与防城县的沈鸿周部队联系;第三支武工队40多人,由黄友生领导,坚持蒙包、板烂等老区斗争。

(六)坚持游击战争,奉命整编部队

黄友生带领的武工队坚持老区斗争。一方面,从老区各村庄的民兵中挑选人员组建基干队(即复仇队,队长韦福雄,60人枪)打击敌人,保护群众的春耕生产;另一方面,组织群众广泛开展互助,解决困难。同时,从武工队中组织武工小组,武工小组由马崇仁、农创业带领,分别到长桥、峙浪、那陶、那楠一带进行活动,开辟新区。

施芝华带领的武工队在九特、驮英一带活动了一段时间后,于3月中旬到十万大山南面峒中与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沈鸿周团(第二十团)取得了联系,并与二十团郑营(第四营,郑云、黄南负责)配合活动。4月,随三支队主力打过山北回思明地区活动。

1948年3月初,林中在越南板乐召开工委会议,参加人员有黄友生、施芝华、郭钦刚、吴学、赵明坚等。会议决定,将思明游击大队的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边纵队左江部队思明游击大队,同时,组织农民团结起来反“扫荡”,领导根据地群众开展生产救灾。

会后,思明游击大队扩编为滇桂边区人民解放军左江部队思明游击大队(属滇桂边区左江部队领导),队员110人,大队长李雄(施芝华),副大队长吴学,政委黄友生。下设3个中队。

(七)紧密配合粤桂边区第三支队在思明地区的战斗

1948年2月,国民党粤桂南区“清剿”总指挥张瑞贵纠集粤桂两省保安团和一八八师及各地反动武装共1万余人的兵力,采取“肃清平原,围困山区”的战略,疯狂地扑向十万山区革命根据地。为避敌锋芒,解放军粤桂边区第三支队(简称第三支队)决定西征,目的是以十万山作为大后方搞游击活动。因此,南委指示,留下少数部队在本地活动,主力部队西征十万大山,目的是化整为零、保存实力,认真执行毛泽东同志“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军事思想。具体计划是向广西扩大,向上思方向进攻;向宁明、明江方向发展,即扩大活动地盘发展新区。

第三支队把主力转过山北后,伺机打击敌人。支队政委陈明江和参谋长陆新率新一团全部,十八团、十九团各一部,二十团、二十一团的主力共3000多人突过山北,转战于思乐、明江、上思、扶绥等地。此时,率领武工队在九特乡一带活动的施芝华闻讯,即率队去迎接西征部队。他们在峒中会师。在九特,施芝华见到了陈发和巫懋胜。巫懋胜是思乐县人,为了开辟思乐新区,支队领导找巫懋胜谈话,派他回思乐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情报、建立供给线。(www.xing528.com)

第三支队进入思明地区后,施芝华所部于1948年4月初回到思明地区,两股力量配合起来攻打九特乡公所,国民党特编队、汛警队100多人仓皇溃逃。

1948年4月11日,施芝华率领思明武工队配合第三支队主力攻打琴清乡公所。琴清乡位于桂东南边陲,是战略要地。当时,思乐县国民党自卫总队队长柯显明率领团队100多人枪驻守琴清,加上乡保安队共200多人,武器精良。第三支队以新一团为主力,思明大队由吴学带领一个小队参战,其余部队和武工队在外围组织后勤支援,组织动员了琴清乡各村群众近千人送粮、送柴草,组织担架队,送饭到前沿阵地。第三支队参谋长陆新则带领一个营的部队负责阻击,防备从思乐方向支援琴清之敌。

战斗开始后,敌人凭借坚固的围墙和炮楼固守顽抗。第三支队司令陈明江派吴学到琴清乡公所附近,组织一个突击小组猛攻了几次,由于敌人居高临下、火力猛烈,无法攻入围墙内,新一团的便衣队队长朱怀、政治指导员陈文觉和炊事班班长光荣牺牲。第三支队连续牺牲了几名同志后没有再强攻,只能围困敌人。最终,七天七夜仍未攻破。

另外,第三支队参谋长陆新带领打援部队(支队一部、凭祥大队一部和思明大队30多人)共200多人在那陶方向迎击敌人,把敌人援兵保安队先头部队100多人击溃。后因敌人大部队陆续增援,龙州的国民党一七四旅和保安团、特编队的援兵到了,第三支队果断转移。

1948年4月中旬,活动在十万山的第三支队司令员谢王岗命令朱守刚率部奔袭那堪乡公所。4月14日,部队以每小时70里的速度奔袭那堪乡公所。当时乡公所守敌较少,奔袭很成功。是役,毙敌1人,伤敌3人(巫君坤、周如今两人因伤势较重不治身亡),伪乡长黄旭、县教育科科员张澡红等人跳窗逃走。二十一团无人员伤亡。攻下乡公所后,二十一团在此驻守一天,烧掉敌军炮楼,把乡公所内的几万斤粮食分给贫苦群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月19日,第三支队领导在板烂召开军事会议。支队政委陈明江、中共左江工委副书记林中主持会议。会议决定,派思明游击队秘密潜入爱店,先瓦解自卫队,对汛警队则采取能打就打的方案。

国民党驻扎在爱店有装备精良的汛警队1个排60多人,自卫队40多人30多支枪,分别守卫在爱店对汛分署营房和街上的炮楼里。对汛分署有坚固的围墙和防御工事,又处于爱店街北面的制高点,是控制战役的要地;自卫队在街上的3个炮楼坚固难攻,分布在街的东、南、西三面,炮楼各有二至四层,登上楼顶瞭望,街道四周一目了然;各个炮楼与对汛分署互相照应,形成犄角,封锁着进出的交通要道。4月22日深夜,游击队集中于爱店街东面的伯公岭。当晚11时许,施芝华率领突击队进入爱店,包围街上自卫队驻守的3个炮楼。施芝华和谢生带领几名战士突入街头的主炮楼下,炮楼外无人守卫。黄友生和郭钦刚二人面向马路街警戒,黄保哥和谢世廉面向街头警戒。施芝华和谢生则冲上楼顶,把还在睡梦中的8名自卫队队员全部俘虏了。

拿下主炮楼后,突击队冲到马路街炮楼,与黄友生、郭钦刚一起将炮楼包围起来。通过喊话劝降,叫班长黄忠保开门缴械投降。就这样,每一个炮楼都缴了枪,游击队一枪不发就解决了自卫队的问题。游击队占领了几个炮楼后,第三支队在街头筑起了工事。爱店游击队则分散到街上占领有利地形挖枪眼,汛警队哨兵发觉异常,天一亮就出来观察,被突击队当场击毙。枪一响,汛警队即刻进入堡垒向解放军开火。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向石炮台撤走。此役,共毙敌1人,伤敌1人,部队无人员伤亡,缴获一批战利品。

第三支队攻占爱店一个星期后,敌人尾追而来。为了迷惑敌人,部队决定兵分两路离开爱店。一路由支队政委陈明江带领新一团和支队部回十万大山;另一路由第三支队参谋长陆新和作战参谋石山、陈骥率领新一团郭营(营长郭洛)、新编独立营(十九团)以及凭祥大队一部分共400多人向明江县境进军。

陆新带领部队经公母山、过长桥上饭包岭进行实地勘查,目的在这一带地区开辟游击新区,使十万大山、派阳山、公母山的游击区与左江游击区相连。然而,这里的村民受国民党欺骗,都逃跑了。陆新率领部队抵达饭包岭两三天后,有群众报告:敌军400多人在宁明县民团副司令王赞光、明江县长李宝儒的率领下,已经到达寨安。得知这一情报后,陆新立即召开临时军事会议,决定转移。

会后不久,陆新改变计划,决定率部在饭包岭阻击敌人。不料当陆新率队赶到饭包岭时,敌人已经占领了制高点,部队处于被动局面。为了扭转不利战局,陆新带领郭营抢占饭包岭的第二、三层山头。敌人见状立即开火。但我方部队在陆新的指挥下,战士们越打越顽强。敌人见势不妙,慌忙向明江方向逃命。

陆新原想在饭包岭开辟新区,但饭包岭地区的群众基础差,距离国民党宁明、明江县当局府衙很近,开辟新区较困难,故而放弃开辟饭包岭新区的计划。战斗结束后,陆新即率部返回十万大山,继续开展新的斗争。

(八)建立浦马交通联络站

自从打下爱店后,敌人重兵尾追而来,并和侵越法军勾结,越南河内、谅山的法军联合向游击区进行夹击,妄图彻底消灭第三支队和思明游击队。敌强我弱,部队难以立足,思明游击队当即决定:除施芝华带领马崇德等少数武装坚持公母山战斗外,其余跟随第三支队向东进入十万大山。为了变被动为主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去发展新区,打通从峙浪、长桥、那党、板排、板乐这一边沿与越南的孔道,中共思明工委决定建立交通联络站。工委研究决定后,工委书记黄友生便派马崇仁去越南谅山省浦马屯联系。几经周折,中共思明工委终于与越盟接上关系。

1948年6月,黄友生派吴佩和韦文海负责组建浦马交通联络站的具体工作。

浦马位于中越边境公母山脚越南一侧,是越北解放区的一个村庄,与板乐构成东西一条线,相距约40千米,是中共思明工委开辟崇善、宁明新区的可靠后方,成为思明游击大队的第二个根据地。中共思明工委据此再向内地纵深发展。浦马交通联络站的建立,对整个思明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它既可沟通十万大山和左江的关系,也是游击队支前开辟新区的好后方。这个交通联络站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与各武工队的联系。浦马交通联络站建立后,不但要完成通信工作,还要负责护送伤病员和安顿部队休整等工作。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与法殖民军勾结,向游击区两面夹攻施以重压,采取步步为营的拉网战术,妄图一举消灭思明游击大队。在敌人的进逼下,中共思明工委、武工队和主力部队开进浦马进行休整、学习和后勤补给。此外,中共思明工委不但在浦马交通联络站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并作出重大决策,还开办各种骨干训练班和进行部队整编等。

(九)铲除板棍桥吞反动势力

自从离开爱店后,思明游击队处境比较艰难,要打开局面,必须跳出敌人的重围,扩大到板棍方面去。

1948年4月,思明游击大队来到板棍乡的国华、林贴、桥吞一带活动。他们的行动引起板棍乡国民党当局的注意。桥吞村甲长廖如昌非常反动,一贯与共产党游击队为敌,时常威胁勒索本村参加游击队的队员家属,将游击队的情况报告思乐县的反动分子闭春闱,给游击队的活动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和阻力。为了扫除拦路虎,中共思明工委经研究决定,派主力和板棍武工队共80多人由团长施芝华、副团长吴学率领,奔袭捉拿桥吞村甲长廖如昌。

1948年5月的一个晚上,游击队化装成国民党汛警队,大队长施芝华化装成连长。当晚,游击队潜行到桥吞并实施包围。天一亮,游击队就直插廖如昌的家。狡猾的廖如昌发现这些战士除服装外,武器装备和穿的鞋都很杂,不像汛警队的装备,于是企图举枪顽抗,被游击队当场击毙。严惩了积极反共的廖如昌后,社会影响很大,很多村长、甲长托人来拉关系,表示不会走廖如昌的路,今后要积极配合游击队的行动。

(十)避敌锋芒,开辟新区

1948年6月,敌人又开始“扫荡”了。国民党第三十一军从南宁开来,企图消灭思明游击队。敌强我弱,部队处境更加艰难。7月中旬,思明游击大队除了留下部分人员坚持在老区斗争外,大部分转移到十万大山区配合第三支队开展活动。第三支队从中抽调一部分人员与思明游击大队和上思当地武工队组成群运工作队,在九特、桥贡、汪温一带开辟新区。群运工作队队长刘一祯,副队长赵明坚。工作队成立后,他们在集贤、桥贡、驮英等地,组织群众反对国民党的“三征”,开展减租减息以及反霸斗争。这一带的土匪活动频繁,工作队根据第三支队的指示,经过教育,对倾向革命的土匪进行收编,其中收编了玉清队伍。以这支队伍为基础,组建了九特游击中队,有队员80多人,中队长玉清,副队长刘耀芳,政治指导员黄诚(廖钧承),下辖3个分队。

1948年7月,李莹、吕绍振等思明游击大队队员根据群运工作队的安排,到汪温村开展活动。汪温村是十万山区西部的一个偏僻山村。这里的群众长期受到土匪恶霸的欺诈,生活极为贫困。村民们不了解共产党游击队,国民党反动村长黄理宪又到处散布谣言诬蔑共产党。李莹、吕绍振等游击队队员来到该村后,努力打开工作局面。他们在劳动中接近群众,寻找时机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如一边劳动一边通过山歌的形式来宣传革命道理。在附近村庄活动的第三支队大队长陈平和新一团参谋陈骥经常到该村和李莹、吕绍振研究工作。工作之余,陈平和陈骥也常和村民一起劳动,他们和老百姓建立起了阶级感情。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和他们是一条心的,便主动给游击队提供各种情报,游击队领导非常重视。李莹、吕绍振在掌握了反动村长、恶霸地主黄理宪的罪证后,经和陈平、陈骥讨论研究决定,召开群众大会批斗他。批斗大会在汪温村六甲古榕树下进行。会上,群众纷纷上台揭露黄理宪的各种罪行。批斗大会之后,经报中共山北工委批准,游击队枪毙了黄理宪,并把他强占的田产地契和放高利贷的账簿、借约给烧了。

汪温村的反霸斗争把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游击队的帮助下,汪温村建立起农民协会和民兵组织。

1948年8月,根据上级的指示,思明游击大队编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十三团,人员最多时为250人,机枪3挺,越造火箭筒1门,掷弹筒2具,手枪、步枪190支。团长施芝华,政委黄友生,副团长吴学,政治部主任郭钦刚。大队下设设主力3个中队和7个武工队。

8月底,中共左江工委经研究决定,必须兵分两路转移,避开敌人锋芒。黄友生和郭钦刚带一个主力连向凭祥转移,施芝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不久,施芝华带领部队转到公母山与敌斗争,打击敌人。

1948年9月的一天,武工队得知峙浪乡长黄煜珍亲自带特编队到那洞、堪爱等村抢粮,并要到爱店与汛警队搞联防活动。二十三团部分主力部队在那洞村粥铺打了一场伏击战,俘虏了一些敌人,其余敌人则逃窜回峙浪乡公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