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檀溪沉木:历史的沸点

檀溪沉木:历史的沸点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永元元年春,襄阳城,一场春雨后,无数个春笋破土而出,农民们纷纷上山去挖笋,就在此时,突然来了一支军队,只见他们将山上的树木和竹子砍伐下来,打成捆扔到旁边的檀溪里,这样的做法使得农民们看不懂,一来这本不是适合砍伐竹子的季节,二来砍下的竹子和树木没有被运走,而是直接丢进了水里。如开篇所述,还派军士大量砍伐树木、竹子,沉于檀溪水底,又割下许多茅草,堆积如山,却放着不用。

檀溪沉木:历史的沸点

齐永元元年(499年)春,襄阳城,一场春雨后,无数个春笋破土而出,农民们纷纷上山去挖笋,就在此时,突然来了一支军队,只见他们将山上的树木和竹子砍伐下来,打成捆扔到旁边的檀溪里,这样的做法使得农民们看不懂,一来这本不是适合砍伐竹子的季节,二来砍下的竹子和树木没有被运走,而是直接丢进了水里。

下达这道奇怪命令是南齐的雍州刺史萧衍。

他这样做,算是未雨绸缪,因为前一年刚刚即位的萧宝卷胡作非为,萧衍预感到天下将会大乱,难免会波及雍州,所以不得不防。

萧宝卷是踏着血迹走上皇位的,他的父皇齐明帝萧鸾阴谋篡位后,为了能让他顺利接班,杀绝了齐高帝、齐武帝的儿子们,还为他选定了多达十一位顾命大臣,分别是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尚书右仆射江祏、侍中江祀、卫尉刘暄、扬州刺史萧遥光、太尉陈显达、领军将军萧坦之、右卫将军刘悛、步兵校尉萧惠休、度支尚书崔慧景。

对生性多疑的萧鸾来讲,这些人是久经考验,能让他放心的。萧遥光是他的侄子,是他最信赖的人,大事小事都找其商量。萧坦之、徐孝嗣都是助力他篡位的功臣,和被杀掉的萧谌、王晏不同,他们表现得很低调,对自己言听计从。江祏、江祀兄弟二人,是萧鸾的姑表兄弟,论起来是萧宝卷的表叔。刘暄是萧宝卷的生母刘惠端的弟弟,是这位新皇帝的亲舅舅。刘悛的女儿嫁给了萧宝卷的大哥萧宝义为妻。沈文季是刘宋名将沈庆之的儿子,陈显达、崔慧景则是当时的名将。

这十一人当中,萧遥光、徐孝嗣、江祏、江祀、萧坦之和刘暄六人轮流到宫中值班,算是核心中的核心,被称为“六贵”。

萧宝卷即位时已经十五岁,接近成年,为了能够使他掌控住局势,萧鸾如此煞费苦心,年龄应该不是主要因素,而是萧鸾知道这个太子并不很成器。萧宝卷从小不爱读书,整天只知道玩闹,他最喜欢的游戏是与东宫侍卫一起挖洞捉老鼠,为了能够成功捉鼠,经常通宵达旦,萧鸾也不怎么管他,只是临死前谆谆告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要求他密切关注亲王大臣的动向,一旦发现有异动,就要第一时间将其诛杀。

萧宝卷的糟糕表现从一上台便显露无疑,萧鸾驾崩后,灵柩停放在太极殿,萧宝卷对此非常忌讳,要求将刚刚死去的萧鸾立即下葬。按照当时的规矩,丧期远未结束,这样做无疑是一种大不孝,徐孝嗣听说后赶紧劝阻,好说歹说,萧宝卷才同意让灵柩停放一个月。

在此之前的郁林王萧昭业也是个不肖子孙,他在皇帝爷爷萧赜尸体前痛哭流涕,回到自己内室后便吃喝玩乐,但萧昭业至少还装装样子,萧宝卷连样子也懒得装一下,他借口喉咙痛,干号几声就算完成了任务。太中大夫羊阐是个秃子,来入宫哭丧,号啕大哭时不小心把帽子掉到了地上,露出锃光瓦亮的脑壳,萧宝卷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对身边的宦官说道:“连秃鹫也来哭丧来了。”(www.xing528.com)

萧宝卷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喜欢与人说话,性格颇为内向,即位后也很少和群臣交流,天天和身边的宦官、侍卫厮混在一起。他们经常出宫游玩,这种出游完全由着性子,没有固定时间,不分白天黑夜,也没有固定路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生活毫无规律的萧宝卷,自然没有太多精力打理朝政。往往在天都快亮时,玩累了的萧宝卷才开始睡觉,这一觉要到下午,接着又要出去玩,昼夜不分,晨昏不辨,所以朝中事务大多交给“六贵”处理。

开始时还算和谐有序,但时间长了,萧宝卷和“六贵”之间以及“六贵”内部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远在雍州的萧衍对此早有预感,他听说“六贵”轮流在宫中值班后,对从舅张弘策说:“政出多门,是国家大乱的开始,《诗经》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如今国家有‘六贵’,这怎么得了!我料想,他们‘六贵’矛盾一定会激化到大动干戈的地步,而襄阳远离国都,正是避祸的好地方。但我的弟弟们还都在都城,恐怕他们会遭到祸患。我得和长兄萧懿商议一下。”

萧衍派张弘策去郢州劝说哥哥萧懿,萧懿原本是益州刺史,萧宝卷登基后,解除了他刺史的职务,改任他为行郢州事。张弘策对他说:“现在‘六贵’专权,人人都想自己说了算,最后必然爆发内斗,自相残杀,新君在太子宫时就没有什么好声誉,他轻浮、残忍,怎么肯把大权交给朝臣?他现在还没有掌权,盲目批准别人的决定,等对‘六贵’猜忌久了,一定会大开杀戒。”

张弘策接着逐个分析了“六贵”,说:“始安王(萧遥光)想效仿西晋赵王司马伦篡位,现在已经能看出端倪,但他心胸狭窄,不可能成功,只可能作为别人成功的台阶。萧坦之盛气凌人,徐孝嗣任人摆布,江祏优柔寡断,一旦出现内乱,势必会土崩瓦解。幸运的是,你们镇守重镇,应该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早做打算,趁现在还没有发生动乱,赶紧把弟弟们从京师召回来,如果将来情势紧急,再想出京比登天还难。郢州控制着荆州和湘州,雍州兵强马壮,可以视天下形势而动,如果天下太平,则为国尽忠,捍卫朝廷社稷。如天下大乱,就为国剪除暴乱之徒,跟着时局进退,这是万全的策略。如不早做打算,后悔也来不及。”应该讲,张弘策分析得头头是道,和后来形势的发展基本吻合。

张弘策见萧懿迟迟不表态,进一步劝道:“你们萧家兄弟,英武盖世,又拥有郢州和雍州之地,废昏立明,易如反掌,这正是建立像齐桓公晋文公大业的良机,不要被那小子欺骗,使得身死之后,仍被人耻笑,你弟弟萧衍已经考虑清楚,请大人认真考虑。”萧懿听到“废昏立明”后脸色大变,觉得这分明是鼓动自己造反,他下不了这个决心,予以明确的拒绝。

萧衍听了张弘策的回复,见说不动哥哥,只好自己单干了。他暗中招募上万名骁勇壮士来扩充兵力。如开篇所述,还派军士大量砍伐树木、竹子,沉于檀溪水底,又割下许多茅草,堆积如山,却放着不用。另外暗中将弟弟骠骑将军外兵参军萧伟、西中郎将外兵参军萧憺从京师召回了襄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萧衍生动实践了这句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