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的沸点:诛杀四贵

历史的沸点:诛杀四贵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已成惊弓之鸟的萧遥光认为,萧宝卷这是设计骗他进宫后诛杀。萧遥光有这样的疑心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无论刘宋还是萧齐,这是皇帝诛杀大臣的老套路,屡试不爽,他觉得自己命悬一线,决定孤注一掷,与萧宝卷来个鱼死网破。天亮之后,萧宝卷宣布实施戒严,令徐孝嗣、沈文季负责守卫宫城,又令萧坦之率军讨伐萧遥光。萧遥光被杀二十余日后,萧宝卷派延明殿主帅黄文济突然包围萧坦之的家,将他连同他的儿子一并诛杀。

历史的沸点:诛杀四贵

江家兄弟死了,萧遥光成为了漏网之鱼。

萧宝卷看上去没有除掉萧遥光的意思。他的玩性更大,经常嗨到凌晨睡觉,午后才起床,各种奏章,一个月或数十天才能批回,这还算不错的,有的奏表石沉大海,不知去向,被宦官们当作包装纸,用来包裹鱼肉带回家。

玩乐归玩乐,萧宝卷在杀江家兄弟之前,已经开始悄悄布局。他让自己的弟弟萧宝融取代萧遥光的弟弟萧遥欣出任荆州刺史。萧遥光曾与弟弟暗自联络,密谋自己在东府举兵,萧遥欣从江陵火速东下,里应外合废黜萧宝卷。萧遥光计划在萧宝融赴任前付诸行动,但没想到,关键时刻萧遥欣突然病亡了,这场密谋只好泡汤。

江祏被杀后,萧宝卷召见萧遥光,向他通报了江祏的罪行,萧遥光又惊又恐,从大殿出来回到中书省后,立即假装发疯,大号大哭,自称得了重病,无法上朝,从此待在家中养病。在此之前,萧遥光的老弟豫州刺史萧遥昌死后,他的部下全归了萧遥光。又赶上萧遥欣的灵柩从荆州运回,准备送回武进老家,路过建康时停留在秦淮河上,荆州前来送葬的队伍人数很多,声势浩大。萧宝卷见状害怕生乱,打算晋升萧遥光为司徒,以此来安抚一下他,于是召萧遥光进宫,想着当面向他宣布诏令。

没想到好事变成了坏事,这一下竟点燃了萧遥光叛乱的导火索。

已成惊弓之鸟的萧遥光认为,萧宝卷这是设计骗他进宫后诛杀。萧遥光有这样的疑心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无论刘宋还是萧齐,这是皇帝诛杀大臣的老套路,屡试不爽,他觉得自己命悬一线,决定孤注一掷,与萧宝卷来个鱼死网破。

萧遥光在东府门前集合豫州和荆州的将士,宣称要讨伐刘暄,找来骁骑将军垣历生,接着派人占领东郊铁矿厂,放出厂内的囚徒,到军械制造厂夺取了武器。不过,萧遥光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兵攻打宫城,而是先派人去控制萧坦之,萧坦之闻讯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脊梁翻墙逃走,赶往宫里。萧遥光又派人突袭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家,不巧沈文季不在家,扑了一个空。

垣历生对萧遥光的做法实在看不懂,他认为应该率东府部队趁夜进攻宫城,用车运送荻草,纵火焚烧宫城城门。他对萧遥光说:“大人只要坐着轿子跟随在大军之后,攻克宫城,易如反掌。”萧遥光对此犹豫不决,垣历生又拉着刘沨一起劝说,但萧遥光依然优柔寡断,垣历生和和刘沨两人只能哀叹道:“如今要做贼,却坐在这座城里,今天我们都要因大人遭到灭顶之祸啊!”第二天,垣历生想做最后的努力,这天萧遥光全部武装,到大厅处理政务,下令部队带上武器,准备战斗,然后登上城楼,颁发赏赐。垣历生又一次劝他主动出击,萧遥光还是拒绝,他把胜利的希望全寄托于宫城内发生内乱。

此时宫城里确实人心惶惶,但叛军迟迟不来进攻,给萧宝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下诏传令徐孝嗣入宫,这个老臣入宫后,人心稍稍安定下来。“竟陵八友”之一的左将军沈约听说有人作乱,赶紧骑马往宫中来,有人劝他换一身铠甲,他拒绝道:“城里陷入混乱,人们看见我身穿戎装,还以为我是萧遥光一伙的。”仍然穿着红袍入宫。

天亮之后,萧宝卷宣布实施戒严,令徐孝嗣、沈文季负责守卫宫城,又令萧坦之率军讨伐萧遥光。此时,徐孝嗣的心理起了变化,他想着萧宝卷刚刚杀了江家兄弟,现在又要杀萧遥光,想必“六贵”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于是频频示意一同守城的沈文季讨论一下时事,实际上是想与其商量打开城门响应萧遥光,沈文季为人非常谨慎,为了自保他长期不参与政事,自然不愿蹚浑水,总是借故把话题岔开,搞得徐孝嗣没有办法。

朝廷平叛军队兵分三路,萧坦之驻防湘宫寺,左兴盛驻防东篱门,曹虎守卫清溪大桥,从三个方向将东府紧紧包围。萧遥光这才想起应主动出击,他派垣历生率军冲出东府,朝廷军队不敌,屡战屡败。由此来看,如果萧遥光早些听从建议,发兵攻打宫城,想必现在已经坐在龙椅上了。

关键时刻,东府内的咨议参军萧衍的弟弟萧畅,沈文季的侄子沈昭略从南门潜逃,前往宫城投降,两个重要人物出逃,使得东府内人心大乱,接着,垣历生觉得前途无望,临阵放下武器向曹虎投降,曹虎没有优待俘虏,下令将其诛杀。

萧遥光听说垣历生投降,惊得从床上跳了起来,震怒下派人杀掉了垣历生的儿子,但已经无济于事。当天夜里,朝廷军队攻入东府,萧遥光见大势已去,赶紧逃回书房,让人从外面将书房的门层层反锁起来,他换上便装,点起一支蜡烛,静静地等待末日来临。朝廷军主将刘国宝、时当伯等人最先冲入书房,萧遥光听到有人进来,立即熄灭烛光,爬到床下躲藏,军士们从黑暗中将萧遥光拖了出来,砍下他的人头。

萧宝卷和萧遥光关系本来很不错。齐明帝萧鸾很看重这个侄儿,就让两人在一起生活,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可以说萧遥光是看着萧宝卷长大的,萧宝卷很喜欢这个兄长,亲昵地称他为“安兄”。然而世事难料,两人最后兵戎相见,打得你死我活。除掉萧遥光后,萧宝卷登上皇城边的土山,望着萧遥光居住的东府,悲戚地喊道:“安兄!安兄!”随即泣不成声。他老爸萧鸾死后,萧宝卷都没有这样悲伤过。想必是追忆起和萧遥光在一起的美好少年时光,不过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情感又能算得了什么呢?(www.xing528.com)

接下来是论功行赏,萧宝卷下诏晋升徐孝嗣为司空,加封尚书右仆射沈文季为领军将军,萧坦之为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刘暄为领军将军,曹虎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表面上看剩下的“三贵”都升了官,但通过萧遥光的叛乱,萧宝卷更加不信任他们,只相信身边的几个贴身侍卫和传令官。贴身侍卫被称为“捉刀”,传令官被称为“应敕”,这些人自恃得宠,骄傲蛮横,不可一世,人们称他们为“刀敕”,也就是“提刀圣旨”,建康城里流行一首歌谣:“欲求贵职依刀敕,须得富豪事御刀。”

下一个被干掉的是萧坦之。

萧坦之性格刚强,做事果断,那些刀敕对他既怕又恨,厄运不可避免。萧遥光被杀二十余日后,萧宝卷派延明殿主帅黄文济突然包围萧坦之的家,将他连同他的儿子一并诛杀。萧坦之临死前问黄文济说:“我堂兄萧翼宗应该没事吧?”萧坦之死后,黄文济回来报告萧宝卷,萧翼宗刚刚被任命为海陵太守,但还没有上任,萧宝卷派黄文济去逮捕萧翼宗,查抄他家后,发现他清贫如洗,只有当票数张和当东西换来的数百文钱,萧宝卷赦免了萧翼宗的死罪,但还是将他关入了监牢。

杀戮远没有停止,茹法珍等向萧宝卷打小报告,说刘暄密谋作乱,萧宝卷开始不太相信,他说:“刘暄是我的舅父,怎么会有这种念头?”直阁将军徐世标说:“明帝(萧鸾)和武帝(萧赜)是亲堂兄弟,受到恩宠很是深厚,但依然翻脸不认人,灭绝了武帝的后代,一个舅舅岂能相信。”萧宝卷觉得言之有理,下令杀掉了刘暄。

曹虎接着也被杀了,他不是因为涉嫌谋反,而是因为太有钱。萧宝卷虽然贵为天子,却很贪财,听说曹虎富得流油,便命人将他杀掉,将其家产据为己有。这样,平定萧遥光叛乱的三大功臣萧坦之、刘暄、曹虎都被杀掉,他们三人的职务刚刚获得晋升,还没有上任便人头落地,看来萧宝卷对老爸萧鸾交代的“先下手为强”的告诫领悟得相当深刻,已经可以活学活用了。

现在该徐孝嗣瑟瑟发抖了。

徐孝嗣是刘宋大臣徐湛之的孙子,在刘劭弑杀宋文帝刘义隆时,徐湛之受牵连被杀,徐孝嗣的父亲徐聿之也被杀,他因为是遗腹子才幸免遇难。徐孝嗣发迹是在萧鸾杀掉萧昭业时,他提前准备好了以太后名义拟下的诏令,这让萧鸾对他赞赏有加,从此后平步青云,官越做越大。虽然身居高位,却没有太多作为,在许多问题上从不表示强烈赞同或反对意见,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所以得以保全。

但这次无论如何躲不过去了,萧宝卷诛杀了几位重臣后,搞得朝臣们人心惶惶,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是谁,此时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徐孝嗣身上,希望他果断出手,废昏立明,扭转乾坤。虎贲中郎许准直接劝说徐孝嗣,应该抓紧废黜萧宝卷,另行拥戴新的君王。徐孝嗣虽有此意,但又不愿意通过流血政变来实现,他想着利用萧宝卷出城巡玩之际,关闭城门,然后召集百官商讨废黜之事。

萧宝卷又一次展示了杀伐决断,他听说徐孝嗣有异动,立即决定诛杀徐孝嗣和沈文季。沈文季是将门之子,老爸是刘宋王朝的名将沈庆之,他长期以来明哲保身,以老迈多病为由从不干预朝政,以为可以躲过劫难。他的侄子沈昭略早有预感,对叔父说:“您年将六十,当一个不管事的尚书仆射,想以求避祸,您看可能吗?”沈文季觉得萧宝卷应会放过他这个“废人”,听后笑了笑,不作回答。

萧宝卷下令召徐孝嗣、沈文季和沈昭略到华林园议事,沈文季预感此行凶多吉少,临行前对家人说:“这次恐怕是有去无回了。”果然,萧宝卷让茹法珍给三人送来了毒酒,沈昭略见状对徐孝嗣破口大骂道:“废昏立明,古今同一,宰相无才,致有今日。”埋怨徐孝嗣的不作为,这还不解气,他拿起酒杯朝徐孝嗣脸上砸去,说道,“让你做个破相鬼!”徐孝嗣表现得很平静,对他说道:“始安王(萧遥光)起事,我想里应外合,当时你的叔父如果同意的话,就不会有今天之恨了。”

徐孝嗣的酒量很大,喝了一斗多才死,他的两个儿子都是驸马爷,徐演娶了齐武帝萧赜的女儿武康公主,徐况娶了齐明帝萧鸾的女儿山阴公主,但都没有被赦免,全部被杀掉。沈昭略的弟弟沈昭光听说逮捕他的人快到了,家人都劝他逃走,但他舍不得丢下老母,结果被杀。沈昭略的侄儿沈昙亮本来已经逃到安全地带,听到沈昭光的死讯,叹息道:“一家人都被灭门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罢割喉自杀。

“六贵”从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