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韬略:太原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

隋唐韬略:太原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太原,不仅是关中地区的重要门户,而且是防御突厥入侵的军事重镇。隋炀帝得知消息,特派使者前来逮捕李渊到江都问罪。这是李渊敢于斗胆在兵力不足、后起无势的情况下决然起兵进攻关中的有利条件。

隋唐韬略:太原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

李渊李密一样,也是出身于西魏、北周的显赫“八柱国之家”的官二代。

李渊的祖父李虎,因战功赫赫,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

由于父亲死得较早,李渊七岁便袭爵为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八柱国之家”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独孤信是李渊的外公。

这个外公,不简单,人称“国民岳父”。

为什么呢?因为,他挑女婿的水平太高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有三个女儿当了皇后!

大女儿,嫁北周明帝宇文毓,谥号明敬皇后。

四女儿,嫁李渊的父亲李昞,追封元贞皇后。

七女儿,嫁隋文帝杨坚,谥号文献皇后。

这样一来,独孤信的两个女婿,一个是北周皇帝,一个是隋朝开国皇帝,另一个女婿生的儿子呢,是唐朝开国皇帝。还有一大串的皇子皇孙,就不多说了。

作为“国民岳父”独孤信的外孙,李渊还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隋炀帝杨广的表哥。

所以,身为皇亲国戚,李渊一直得到隋文帝和炀帝的信任。但是,他也一直没有担任什么很重要的职务,既不曾手握相权,也未做过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直到大业十一年(615)。

这一年,小他三岁的小表弟、隋炀帝杨广,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他成功地镇压了那里的几起小股农民起义,开始显露出他的军事才干。

随后的大业十三年(617)年初,李渊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命,即太原留守。

当时的太原,不仅是关中地区的重要门户,而且是防御突厥入侵的军事重镇。东突厥在隋炀帝统治末年乘乱扩张势力,成为当时太原北面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太原一直为隋代驻屯精兵强将、重点防守的大军区,太原留守一职历来为功臣宿将所专有。

隋炀帝派李渊坐镇太原也意在防突厥人南下侵扰,这使李渊一夜之间成为身居重镇、手握强兵的方面大将,太原成为他发迹立国的基地

一直在等待机会的李渊,也认为这个任命是天意。他说:“‘唐’本来是我的封国,太原就是唐地,如今我来这里,可以说是天意赐给我这块土地,天与不取,就将受到上天惩罚。”

反意已萌。

李渊反隋,首先是利用了隋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隋朝统治名存实亡的天下大乱局面。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倒行逆施、暴政频出,自大业七年(611),山东邹平王薄、平原刘霸道、漳南孙安祖、清河高士达和窦建德、河曲张金称、河间格谦、渤海孙宣雅、瓦岗翟让、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雍丘李公逸、韦城周文举等大规模揭竿而起开始,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到了李渊当上太原留守的大业十三年(617),翟让与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已发展到几十万,李密自号魏公,建立起政权,控制了河南全境,威震全国。

窦建德的义军也发展到几十万,自称长乐王,建立起夏政权,占有河北全部和山东的一部,影响所及直达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杜伏威、辅公祏的江淮义军同样扩展到几十万,占领了江淮广大地区,横行江南

这三支起义军南北呼应,基本消灭了隋军主力,实际已摧毁了隋朝统治,隋朝所能控制的地区只有都城长安、东都洛阳、陪都江都三座孤城:

长安由12岁的代王杨侑镇守,辅佐的是老朽的大臣卫文升;

洛阳由更小的越王杨侗留守,辅佐的是野心勃勃的王世充

江都由隋炀帝杨广本人率领文武大臣和皇家军队部分主力坐镇,专职负责醉生梦死。

在农民起义波涛的推动下,隋朝的官吏也坐不住了,统治阶级内部也进一步发生分裂:

朔方郡将领梁师都自称梁帝,占有今陕西北部地区;

马邑(今山西朔县)将领刘武周自立为帝,占有今山西北部地区;(www.xing528.com)

金城校尉薛举号称西秦霸王,占有今陕西西部地区;

高开道占据今河北北部地区,号燕王;

李子通占有三吴地区,称帝,建立吴国;

林士弘占有今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的一部,称楚帝;

徐圆朗占有今山东一部,称鲁王。

总之,能反的,都反了。

这些起义军多则几十万,少则几万,隋朝天下四分五裂,名存实亡。显然,这是一个英雄辈出、浑水摸鱼的战乱年代。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之。”这种“天时”机遇,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

李渊,想当那个“疾足者”。机遇之外,李渊身边此时已聚集了一批具有反隋思想的志士仁人。

诸如夏侯端、许世绪、武士彟、唐宪、唐俭(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二名)、刘文静、裴寂等,这些人或是李渊的部下,如刘文静、裴寂等,或是为避辽东之役而躲到这里的将领,如武士彟、唐宪、唐俭、长孙顺德(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五名)、刘弘基(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名)等,他们时时劝告、怂恿李渊趁早起兵夺取天下,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更是极力主张乘时而起。

正好此时突厥人进犯马邑,李渊派副将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率军抵抗,结果节节败退。隋炀帝得知消息,特派使者前来逮捕李渊到江都问罪。隋炀帝此举,完全是帮李渊下定造反的决心。

突厥人强兵压境,李渊战而不胜,隋朝江山摇摇欲坠而隋炀帝严令苛责,李渊进无生路,退亦无生路,唯有起兵反隋或可于夹缝中开一生路。

李渊对儿子们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

当时的客观形势也为他起兵反隋提供了有利条件:

他坐镇太原时,李密的瓦岗军正倾全力围攻洛阳,与隋将王世充在洛阳周围展开殊死的拼杀,隋炀帝为保东都,一方面将关内军队调往洛阳协助王世充,一面又从江都不断派兵增援洛阳,极利于帝业兴起的四塞之地关中地区不仅主弱臣老,而且兵力空虚,守备薄弱。

农民军另一支主力窦建德的队伍则正在河北和山东扩充地盘,杜伏威的大军则横扫江淮大地,与隋炀帝所率隋军周旋

总之,大家都很忙,都打得难解难分、热火朝天,但在互相牵制之下,就是顾不上长安和关中的事儿。

当时这几支义军领袖以及山西北部的刘武周、关中西部的薛举等武装集团首领都知道,夺取了关中就等于处在天下的领导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都无法或没有立即打进关中地区。

这就是李渊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李渊所在的太原,与关中比邻,是关中地区的东面屏障,想要夺取关中和都城长安也就十分容易。这是李渊敢于斗胆在兵力不足、后起无势的情况下决然起兵进攻关中的有利条件。

对此,刘文静曾通过李世民提出了西入关中、号令天下的总体战略,他说:

“如今皇上南巡江淮,李密大军围逼东都洛阳,天下群雄并起,数在上万。当此之时,如有英雄因势利导而用之,夺取天下易如反掌。现在太原民众都因躲避战乱进入城内,我为太原令几年,熟悉其中民情,一旦号召集兵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也有好几万,一声号令,谁敢不从?以此兵将入关,不到半年,帝业就可成功。”

刘文静的战略一提出,很快得到李渊及其幕僚的一致赞同。

刘文静(568—619),李世民的密友、死党,有见识、有才能,后来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此时能够提出趁关中兵力空虚,“西入关中、号令天下”的战略,可见刘文静的水平。可惜的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成为唐朝未得善终的第一个开国功臣,被李渊下令杀了。

但此时的李渊,正在用人之际,他全盘接受了刘文静的战略。

不过,李渊是一个成熟沉稳的人。他不习惯于毫无准备的鲁莽行事、孤注一掷,也不愿为举大事而牺牲自己的儿女。他便一面派人召回尚在河东的大儿子李建成、四儿子李元吉以及尚在长安的女婿柴绍一家,一面让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和李世民秘密做好起兵准备。

可见李渊起兵并不“突然”,是客观形势和主观愿望有机结合的产物,这就是所谓顺应历史潮流。

李渊,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机会。那就反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