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建构:艺术人类学的优雅力量

中国建构:艺术人类学的优雅力量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注是传承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的一种全身心、无功利的投入状态,这样就容易做出一些有深度有价值的东西,恬静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状态,它使人脱离对物质利益的苛求。关氏满族剪纸中的萨满女神系列是关云德根据萨满文化自行创造的,是关氏剪纸最核心的价值。

中国建构:艺术人类学的优雅力量

当然,非遗传承的现状也并不总是那么悲观,在此次田野考察中,传承人自身的那种精神状态正是我们要挖掘的价值。尽管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所从事的非遗项目处于一个消亡与重生的关口,他们自身也是处于一种边缘与艰辛的生存状态,但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时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淡然。很多传承人从事非遗创作都是出于一种喜好,这也就注定了他们在创作作品时往往是一种专注与恬静的状态,对于物质利益则没有太多的欲求。专注是传承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的一种全身心、无功利的投入状态,这样就容易做出一些有深度有价值的东西,恬静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状态,它使人脱离对物质利益的苛求。就目前考察的情况来看,传承人一般都比较注重技艺,比较关心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实际上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他们进行探索与创作的这种专注、恬静的状态要比技艺本身有意义得多,它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还是以关云德为例,他是关氏满族剪纸的传承人,其剪纸特色所在就是家族流传下来的萨满文化传统,关云德从小耳濡目染,中学毕业后虽然在家务农,但他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放下剪纸和对萨满文化的研究。关氏满族剪纸中的萨满女神系列是关云德根据萨满文化自行创造的,是关氏剪纸最核心的价值。据关云德自述,他现今最重要的计划就是攻克萨满神话,而创作萨满女神的难点在于它没有任何图像资料,更没有可以直接继承的样本,它可以依据的只有一个神话文本,甚至有些女神只有一个名字。萨满女神一共有300位之多,为此,在这五六年里,他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研究与实践,目前已经攻克100个,而剩下的200个,草图也已经勾出,有望在今年把它全部完成。更难能可贵的是,关氏父子根据自身的传承、创作和研究,出版了两本关于关氏萨满剪纸的著作[2],现在他又在筹划出版下一本。对关云德这样一个农民来说,他创作剪纸和研究萨满文化的那种专注和投入的状态,不仅仅成就了他自己,提升了生活品质,而且对于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工作状态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www.xing528.com)

公主岭市的柴守志、柴欣欣父女是另外一个典型例子。柴氏父女是农民画传承人,他们和辽源市东丰农民画本是一路,都是继承于邓文欣和周洪生。柴氏父女经营着一家美术培训机构,在教学之余,父女俩都画起了农民画,而且还乐此不疲,经常参加展览,而且,柴守志还作为公主岭市农民画协会的负责人,在各个乡镇设农民画培训基地,在业余时间义务给各乡镇的农民群众培训,颇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然而当我们走近研究农民画时,其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艳和俗,其次是技法简单,再者板块分明,界线清晰,此外还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就这些技艺层面的特点而言,和国画油画或者水彩等画种比起来,都显得相形见绌。然而辩证地来看,农民画多以农民的农村生活或者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为题材,辅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一种欢乐向上的心态。此时如果我们换成一种基层群众的立场,那么就能感受到:自身周遭的生活题材让人亲切,明艳斑斓的色彩使人愉悦,简单的技法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分明的色块和清晰的界限不仅容易处理,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一种确切之感,爽朗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尤其适合一种情绪的宣泄或情感的传达。所以综合起来看,无论是画者还是观者,都能在农民画中感到一种恬适与满足,重要的就是这样一种“人诗意地栖居”[3]或“游心于无穷”[4]的恬静状态。既然内心得到满足和升华,就不会再执念于外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