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和仪式乐舞音乐形态的区域特征

民和仪式乐舞音乐形态的区域特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黑色的燕子》是民和土族少女出嫁时当晚,表演的古老乐舞形式。由于受汉族“过犹不及”“殊途同归”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两个乐段以模仿和渐变为音乐结构原则呈异头同尾的关系。而“同宫系统犯调”也是汉族民歌中常见的调性布局,而这种调性布局在互助土族民歌中并不多见,由此可见民和土族婚礼仪式音乐受汉族传统音乐形态的影响较为明显。

民和仪式乐舞音乐形态的区域特征

《黑色的燕子》是民和土族少女出嫁时当晚,表演的古老乐舞形式。它讲述了一个土族新娘新婚后,受到婆家的歧视和虐待,由于她娘家和婆家隔着一条大通河,河水上涨,不能回去,在路上遇见一只燕子,她只能把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无助以及对娘家人的思念向燕子倾诉。《黑色的燕子》通过乐舞的表演描述了新娘婚后生活的不幸与遭遇,宣泄了新娘内心的苦闷与惆怅,使得土族妇女包办婚姻、早婚制度的不满与怨恨得到释放与宣泄。

《黑色的燕子》是一首典型的二段体结构,它的结构较之互助的安召更为庞大、音乐篇幅较长,两个乐段无论在音乐旋律的发展手法、节奏节拍和音乐材料的运用等方面都是变化重复关系,这种曲式结构称之为“复乐段”。当然,这并不是一首典型的复乐段结构,曲式结构:A(a+a1+a2+a3+a4)+A1(b+b1+b2+b3+b4)。由于受汉族“过犹不及”“殊途同归”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两个乐段以模仿和渐变为音乐结构原则呈异头同尾的关系。第一乐段是五声宫调式,第二乐段是五声羽调式,属“同宫系统犯调”。而“同宫系统犯调”也是汉族民歌中常见的调性布局,而这种调性布局在互助土族民歌中并不多见,由此可见民和土族婚礼仪式音乐受汉族传统音乐形态的影响较为明显。(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