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宫廷音乐韶乐舞赏析

中国传统宫廷音乐韶乐舞赏析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韶乐舞”“韶乐舞”中国最古老的宫廷音乐“韶乐舞”。韶乐后世演变成宫廷舞乐,皇室祭祖之庙乐,为皇祖专用,是天子宗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代乐人相继整理,唐、宋、元、明、清宫廷各出现不同时代的韶乐,韶乐在清末失传。以歌舞乐相结合的艺术手段,从祭祀风俗、农事、争战、宫廷宴乐等方面,形象地反映出了公元前四百多年荆楚地区的国势民情和文化丰采。

中国传统宫廷音乐韶乐舞赏析

《贺新凉》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宋·文及翁《贺新凉》

【今译】小小的西湖,南渡以来竟成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的安乐窝。

【赏析】此词调下题作“游西湖有感”。靖康事变之后,宋室南渡,以临安杭州)为首都,君臣宴乐,不思恢复。故词人作此词以泄叫愤。“一勺”,比喻西湖之小之浅,反衬南宋君臣志量之狭窄,仅此一隅之地,已使他们留恋陶醉。接着一个叠句,加强语气,揭露他们醉生梦死的生活。而以“一勺”对比两个“百年”,使词意更形突出。明末张岱《西湖梦寻》载王雨谦批语云:“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确是最中肯的批评。

【原作】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土,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韶乐舞

“韶乐舞”中国最古老的宫廷音乐“韶乐舞”。史书记载,4500多年前,舜帝南巡,在湘潭的崇山峻岭中被土著人团团围住,舜帝用音乐舞蹈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一场战争,实现了苗汉统一,韶山因舜帝在此演奏韶乐而得名。韶乐又名“九韶”、“九歌”,原始九韶是南方百越民族的巫歌,舜帝韶乐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

韶乐后世演变成宫廷舞乐,皇室祭祖之庙乐,为皇祖专用,是天子宗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代乐人相继整理,唐、宋、元、明、清宫廷各出现不同时代的韶乐,韶乐在清末失传。

编钟乐舞

1978年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曾侯乙编钟、编磬等124件古乐器在湖北省随县出土,这座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的“地下音乐宫殿”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

为反映这一古代文明奇葩,湖北省歌舞团艺术家仿制出一批古乐器,并同时创作演出了《编钟乐舞》。

这部乐舞由《钟磬古乐》、《祭祀乐舞·迎神》、《乐歌·橘颂》、《农事组舞》、《祭歌·国殇》、《武舞·出征》、《古乐演奏》、《房中乐》、《大飨礼·楚宫宴乐》等九段组成。以歌舞乐相结合的艺术手段,从祭祀风俗、农事、争战、宫廷宴乐等方面,形象地反映出了公元前四百多年荆楚地区的国势民情和文化丰采。(www.xing528.com)

《祭祀乐舞·迎神》,表现楚人唱着颂歌,跳着巫舞,以愉悦上皇,祈求福佑。《武舞·出征》,表现了楚军出征前的昂扬斗志。《农事组舞》分四段:“山猎”、“采桑”、“渔猎”、“耕耘”,表现了楚地巴人狩猎获丰收的欢乐情绪和以既独特又夸张的舞姿,表现出了少女们劳动的愉快心情。舞姿系参照曾侯乙墓文物图案和战国铜壶纹饰而作,风格鲜明而突出。《大飨礼·楚宫宴乐》为女子群舞,突出了细腰长袖的楚宫舞风,领舞者挥舞丈余长袖,如彩虹当空,似翠鸟翱翔,展现出盛楚宫廷绚丽多彩的乐舞场面。

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一篇《长恨》有风情!

白乐天如是说。可见诗人的内心里,实在给《长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白乐天一生感时伤世,传世之句多有力陈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这样一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来他少年时曾与一民女湘灵相知相说,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结合,这种深深的痛苦寓于《长恨歌》的创作中,正是借咏史感怀自身的际遇。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欢,甚至借佛道来麻木自己,寻找灵魂上的解脱,痛恨当时的朝政腐败。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颂,或者说对自己曾经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和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