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帕拉庄园:独特的空间布局特点

帕拉庄园:独特的空间布局特点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帕拉庄园主体建筑平面多为方形、矩形,或近似矩形,这与佛教坛城的方形空间概念有关,佛教坛城的平面即为规整的正方。帕拉庄园主体建筑多为天井式平顶楼房。帕拉庄园的主体建筑是一栋三层的平顶楼房,在该楼房内设置有内天井,形成“回”字形的天井空间,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的通风采光。图2-38帕拉庄园天井空间单体建筑内部的平面布局构图常不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

帕拉庄园:独特的空间布局特点

依据民居规模大小的不同,庄园主体建筑的使用功能表现出多样统一的特征。帕拉庄园一层主要是仓库、朗生和牲畜用房;二层向阳的房间多为农奴主或民居经管人的卧室和办事房,其余房间分别用做食品衣物储藏室、厨房、各种手工作坊等房间;三层是宗教领主生活用房(图2-33)。

从南大门穿过前院进入大院,底层建筑基本属于仓库性质。北面主楼底层正中是大门,进去后有宽大的楼梯通二楼,这是主人和客人使用的上楼通道。左面是专门储存豌豆的大库房,右面是存放各种工具以及油菜子和油菜饼的大仓库。东面是储存朗生专用的下等粮食仓库。南面过道右边是干羊粪仓库,有门与南边的羊圈相通。过道左边第一间房,是专门存放牛羊意外死亡后牧民作为证据交来的皮张及羊毛,第二间房专门用来存放木料,第三间房存放青稞草。南面底层为廊式建筑,紧靠过道左边有楼梯与二层相通,这是下人们使用的通道。西面一间为种子库,一间为凹进一截的柴火房,这里和旁边的大库房,也是帕拉关押“犯罪”农奴的地方,里面极为阴暗潮湿,进去后关上门,给人一种窒息般恐怖的感觉。西面还有过道通小天井,有两个仓库专门储存差巴户上交的青稞。

图2-33 帕拉庄园二三层功能平面示意图

上到二层,东西南三面为内廊式建筑。东面的第一间是2柱大的酿酒房,实际上是女管家拉珍及其子女的生活用房,第二间是真正的酿酒和储酒房,走廊北面有门通往主楼。南面套间是庄园大管家“强佐”的生活办公用房,旁边是强佐侍从房,楼梯口旁是厕所。接着是4柱大的羊毛仓库,里面套一间专储毛线的库房。最后是朗生专用厨房,前面有楼梯通向楼顶供奉“格拉”的平台。西南面沿小天井有染房,存放各种口袋绳索的库房,一间2柱、一间4柱的青稞仓库,角落里是农奴专用厕所。正西靠小天井的走廊上建有藏历年和平时为主人炸面食的灶台,接着是管家聂巴丹达的办公生活用房,里间是与主楼相连的6柱大房的仓库,储藏和提供庄园日常生活用品,聂巴助手也住在这里。前面还建有一个大平台,有门连接主楼二层,是朗生们进楼为主人服务的主要通道。从这里进入主楼,一层到二层以及去三层的楼梯口也在这里,正北是供帕拉家庭保护神——拉姆的护法神殿,拉姆为一妇女骑骡塑像,名班丹拉姆,汉译吉祥天女,也被称做古松图丹,意为保护庄园神。东面是称为议事厅的大房,供有佛龛,平时有一人值班念经。藏历年时,农奴们必须穿着整洁的衣服,放下发辫,手捧哈达,毕恭毕敬地向领主拜年,以仪式强调主仆和依附关系。再向东,北面是一大间贵重物品仓库,储藏氆氇、卡垫、洋布、档案及编了号码的各种箱子,由扎西旺久最信任的庄园女管家拉珍掌管。南面是上三层、去后院和通外廊的门厅。

值得一提的是民居主体建筑的顶层空间,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房屋,另一部分是下一层的平屋顶,常可在屋顶晾晒衣物等。顶层开朗辽阔,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便于瞭望与防守。配房的东南两面都是楼顶平面,在西南角建有“格拉”祭台,还有一座煨桑用的“桑固”,每到初一、十五在这里燃熏松柏粉及少许糌粑祭神,像帕拉这样的大贵族家庭,平日早晚也要祭拜。

三楼的议事厅里(图2-34),逼真的蜡像展示了扎西旺久及夫人正在与西藏几位要人打麻将,边上三名家奴低首弯腰恭敬地伺候着,硕大的野牦牛角盛满青稞酒进口的高脚玻璃杯内装着从英国进口的威士忌,银盖瓷碗盛着酥油茶,桌上还摆放着进口的罐头、饼干等食物。贵族的生活无比惬意。

图2-34 议事厅场景

经堂是建筑中最神圣、庄严的地方,常设在顶层,不受干扰,以示对佛的尊敬。帕拉的家庭经堂“朗达郭松殿”,其豪华气派在江孜首屈一指。屋内靠北面的五分之四面积,是用木地板铺成的高台,由三级造型优美的木梯连接。台上严丝合缝地铺着整张图案华丽的纯羊毛地毯,中间是一汉式雕花门洞,木门、隔板、高台、护栏以及藏柜上,全部雕绘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等故事以及著名的成语典故。空中垂悬着藏式的经幢,四面墙上挂满唐卡,佛龛上供奉着金、银、铜、泥各式佛像,也摆满金、银、黄铜、白铜的各式供佛用具,非富丽堂皇四字不足以形容。

门厅正北是帕拉·扎西旺久个人用的念经房,有小门与经堂相通。由于曾出家为僧,扎西旺久还俗后仍保持了许多僧侣的生活习惯,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念经打坐。东北面是宏大的日光室,用来举行大型招待会,宴请权贵。每年例行的三次家庭大法会也在这里举行,每次7天,邀请几十名喇嘛。日光房也是扎西旺久冬季的卧室(图2-35),室内雕梁画栋。

图2-35 日光房

图2-36 庄园主立面

图2-37 帕拉庄园二层屋顶及庭院(www.xing528.com)

日光室南面是落地大玻璃窗,外面是阳台(图2-36),扎西旺久经常在这里亲自监督农奴们劳动。穿过阳台向东是走廊,墙上挂着成串的庄园钥匙和各种惩罚农奴的刑具。走廊南边是扎西旺久妻子俊美的卧室,各种奢侈品和华丽用具,在今天看来也足够气派。北面一边是上楼顶的楼梯和厕所,一边是两名侍从休息和听差的房间。走廊尽头的南面,是下二层的楼梯和堆放冬季取暖燃料的地方,东面又进入一个小天井,天井南面是主人扎西旺久的卧室,北面是小客厅,专门接待有身份的人,贵族们常聚在这里打麻将。

顶层其余的房间又叫做敞间,因通风条件好,供风干存放肉类或粮食之用,可以说是西藏居民依据自然环境而设的生态的储藏空间(图2-37)。

帕拉庄园主体建筑平面多为方形、矩形,或近似矩形,这与佛教坛城的方形空间概念有关,佛教坛城的平面即为规整的正方。但民居主楼规整的平面构图又常被突出于墙体之外的旱厕所打破,成为平面构图中比较灵动的一点。有的旱厕则稍远离主楼建筑,通过走道或天桥相连接。

帕拉庄园主体建筑多为天井式平顶楼房。天井空间从底层贯穿至顶,面积不大,空间较小,与前院宽敞的空间院落形成鲜明对比。帕拉庄园的主体建筑是一栋三层的平顶楼房,在该楼房内设置有内天井,形成“回”字形的天井空间,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的通风采光(图2-38)。同时,该天井空间与前院的院落空间因大小悬殊的对比,形成较为封闭的空间环境。

图2-38 帕拉庄园天井空间

单体建筑内部的平面布局构图常不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尽管我们从外立面上很容易得出建筑单体左右对称的结论,但建筑单体的内部空间布局实际上非常复杂,房间分隔因功能的不同而有较多变化。

建筑内部连通各楼层以及屋顶的交通空间比较灵活多变。帕拉庄园起连通作用的木制楼梯设于进门左侧,其上各楼层连通空间的设置不拘一格(图2-39)。这与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以及现代楼房建筑的楼层联系空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以及现代楼房建筑内,楼层联系空间多上下贯通,流线非常顺畅,可从底层直达顶层,而在西藏的民居建筑中上下贯通的交通联系空间实例非常少见。多数民居建筑中的楼层联系空间多变且无规律可循的,由功能驱使,为方便主人生活而定。同时,这些木制楼梯质轻,便于灵活地搬动,可以尽量地少占用空间,这也是藏式建筑的共同特点之一。

图2-39 帕拉庄园楼梯

【注释】

[1]“工巧明”,在藏族历史上,一般将其传统文化归纳为大小“五明”,有的文献中也称“十明”。“工巧明”包括一切工艺技巧等学术。

[2]徐平,路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孜[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270.

[3]“亚谿”家族是历代达赖喇嘛的亲属和后裔组成的特殊贵族阶层,从第七世达赖喇嘛开始,每一代新的达赖喇嘛转世,他的家族立即被封为贵族,专称为“亚谿”家族。

[4]“第本”家族,即古代的王族后裔传承下来的贵族家庭。

[5]转引自:次仁央宗.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88.

[6]吞巴是该家族在拉萨宅第的名称,该家族最大的民居“吞米”位于拉萨市尼木县,据说该家族是吐蕃大臣吞米·桑布扎的传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