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墓密码揭示广信文化印记

汉墓密码揭示广信文化印记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后期,广信演变为州一级政权,名为交州。交州分出广州后,其文化中心东移到广州,称为广府文化。石滩汉墓型制及其随葬品深深地烙上了这一历史印痕。这说明,在汉代,石滩的越人已经完全接受以汉文化为主导,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广府文化。石滩因其邻近广州,又处三江河口,背靠罗浮山的地理位置,故能得“广信”文化风气之先,这是历史的必然。广信文化在汉代浸润增城,还有文献可寻。

汉墓密码揭示广信文化印记

丧葬是一种文化,丧葬文化是生死观价值观的体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特定民族文化发展演化的过程,而丧葬的随葬品则形象地体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意味。

金兰寺遗址、围岭遗址都发现汉墓,并出土了不少随葬品。此外,增城发现的汉墓还有石滩邻近的梅花岭东汉墓群、鲤鱼岭东汉墓群、老虎西汉木椁墓和汉代室墓。这些汉墓均发掘出汉代陶器如陶罐、陶壶、陶屋、陶碗、四系罐、三足陶罐、陶钫等随葬品。

这些墓主是越人还是汉人,我们难以判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墓葬的型制及随葬品与广州出土的汉墓基本相同。那么,广州在汉代具有哪些文化特质呢?

公元前214年,秦军平定岭南,珠江流域纳入中国版图。赵佗在广州推行以越制越,遵从越人习俗,穿越服、讲越话,提倡汉、越通婚政策,促进汉、越融合,建立史称为“汉越文化结晶”的南越国。在此期间,大批中原人南迁。公元前111年即汉武帝元鼎六年,汉灭南越国,从“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的诏示中,取出“广信”二字作为当时创建监察岭南九郡的交趾部、刺史部衙署所在地的县名。西汉后期,广信演变为州一级政权,名为交州。从公元前111年首建立交趾部至公元264年交州分出广州为止,跨越西汉到三国末期。这一时期北方移民纷纷南下避乱定居,南北文化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了突显地域色彩的文化板块,构成具有岭南特质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因其一直以广信为中心,故谓其名为广信文化,即粤语区文化。交州分出广州后,其文化中心东移到广州,称为广府文化。(www.xing528.com)

从南越国到广州府,广州盛行广信文化,或称广府文化,反映在墓葬上,则是丧葬习俗和随葬品已经少带越民色彩,而浸染着浓厚的汉越文化交融的广府色彩,随葬品基本上被汉化的器物所代替。石滩汉墓型制及其随葬品深深地烙上了这一历史印痕。这说明,在汉代,石滩的越人已经完全接受以汉文化为主导,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广府文化。他们与南迁的中原人相互交流、相互交融,逐步形成具有石滩特质的石滩粤语区广府文化。石滩因其邻近广州,又处三江河口,背靠罗浮山的地理位置,故能得“广信”文化风气之先,这是历史的必然。

广信文化在汉代浸润增城,还有文献可寻。《增城县志》称,汉末,交州大守姚俊,“弃官入增城山中,遇东郭延师事之”,得真传而成道。而“东郭延,字幼平,一字延年。山阳人,秦时隐居增城山数百载”。“隐居增城山数百载”,当然是神仙之说,但却道出了在秦汉时期,已有中原“衣冠族群”入增的史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