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华文化遗址:后蜀重臣孙汉韶墓发掘,墓志保存完好

成华文化遗址:后蜀重臣孙汉韶墓发掘,墓志保存完好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市文物管理处随即进行了发掘,发现一处古墓。这是后蜀重臣孙汉韶之墓。发掘时,孙汉韶的墓也早已被盗,墓内极少完整保存随葬物品,但其墓志则基本保存完好,平放于棺床之前。孙汉韶是李存进的长子,后复本姓。应顺元年,潞王李从珂举兵反,孙汉韶与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尉张虔钊以兴元、武定两镇之地降后蜀孟知祥。张虔钊和孙汉韶两人均系五代时期较为著名的重臣,分别位至大臣和将军。

成华文化遗址:后蜀重臣孙汉韶墓发掘,墓志保存完好

1984年3月,在成都市驷马桥以北约1.5公里,西北距凤凰山园林3公里,北邻川陕公路处的金牛区青龙乡西林村[6],基建施工时,工地东北角发现1件陶武士俑。成都市文物管理处随即进行了发掘,发现一处古墓。

该墓略呈覆斗形,地表有高约7米的封土,墓室面积占地约80平方米,由封土夯筑而成。中室内部墙壁上抹有石灰,并绘有壁画,由于长期被地下水侵蚀,该墓的壁画已毁。棺床布置于中室的中部,呈须弥座形。棺床四周也以石雕镶嵌,阴刻着牡丹花纹和仰莲花纹。棺床四角的长方形红砂石柱上雕刻着抬棺的力士像。力士鬈发披肩,神态和装扮各异,但均用肩托棺。这些力士,锁眉鼓眼、悬鼻大嘴,形象生动。石柱之间镶嵌的石刻壶门上还雕刻着狮、鹿、羊、象、虎等瑞兽的形象。整座墓室后室高,前室低,地面呈缓坡状。

这是后蜀重臣孙汉韶之墓。发掘时,孙汉韶的墓也早已被盗,墓内极少完整保存随葬物品,但其墓志则基本保存完好,平放于棺床之前。墓志遵循此时期的惯例,由正方形的细红砂石制成。志文皆以楷书,中部断裂,现存1631字。志盖正中篆书“大蜀故宫太傅乐安郡王赠太尉梁州牧赐谥忠简孙公内志”等字样。[7]

孙汉韶(884—956),字享天,太原人氏,与张虔钊生于同一时代,出身于官宦家庭。武皇李克用时从军。祖父孙昉,唐岚州使君、司徒。父孙重进,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赐姓李,名存进,振武军节度使,赠太尉。孙汉韶是李存进的长子,后复本姓。

天祐元(904),二十岁的孙汉韶任定海军副兵马使,四年(907)春,任定安军使,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后又先后出任第五院军使、第二院兼都知兵马袋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牢城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庄宗李存勖同光元年(923),麟州(今陕西神木)藩落背叛,孙汉韶奉命前往剪除,得胜后升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守蔡州(今河南汝南)刺史。(www.xing528.com)

明宗李嗣源当政后,因治蔡有功,于天成三年(928),被任命为彰国军节度使,封乐安郡开国男爵勋位,加官光禄大夫、检校太保。长兴二年(931),授任西面行营,后唐时官至检校太傅,封开国侯。应顺元年(934),潞王李从珂举兵反,孙汉韶与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尉张虔钊以兴元、武定两镇之地降后蜀孟知祥。蜀主孟知祥尤善待之,赐第宅金帛,供帐什物,悉官给之。累官至武信军节度使,守太傅兼中书令,封乐安郡王。

广政十八年(956)八月,孙汉韶卒于成都县武檐坊私宅中,终年七十二岁,葬于华阳县升仙乡贸仙里,追赠为太尉、梁州牧,赐谥号简忠。《旧五代史》曾专门为孙汉韶立传,《新五代史》对他的生平也有简要记述,可见他是一位见诸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

张虔钊和孙汉韶两人均系五代时期较为著名的重臣,分别位至大臣和将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