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园城镇:实施单体建筑气候适宜性策略

田园城镇:实施单体建筑气候适宜性策略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鄂东北传统聚落民居的天井普遍具有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天井狭小高耸的特征(图14)。我们对鄂东北地区9个传统天井式民居测绘图纸中的14个天井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表1),统计指标包括天井宽度、天井长度和檐口高度等。可以发现:鄂东北传统聚落民居的天井宽度多在0~3 m,平均值约为1.5 m;长度多在1~5 m,平均值约为3.1 m;檐口高度多在3~5 m,平均值约为4.2 m。

田园城镇:实施单体建筑气候适宜性策略

1.扎入土地的隔热封套

土地是优良的蓄冷体,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地面昼夜温度波动很小。建筑大部分围护结构与大地连接,可以提供一个常年稳定的热环境。四周封闭的热惰性良好的组合墙体像一个隔热的封套,用热交换快的轻型瓦屋面覆盖,连同建筑基础一起考虑,建筑像楔子般扎入土地之中,围护成一个受环境干扰较小的内部空间,中间留有一孔天井和天地交流。屋顶构造传热性好,夜间可快速散热。民居的二楼、阁楼通常放置杂物,人主要的活动空间都在一层,既接地气,也与屋顶附近的热气隔开,很好地保证了热舒适度。这种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不仅是现象学意义上的锚固,还是热工性能上的扎入土地。

2.狭窄的天井组织采光和通风

由于鄂东北传统聚落民居空间结构限制和私密性的原因,不可能组织巷道风直接穿越卧室,风压通风只能在庭院中实现,室内主要依靠天井热压通风。

鄂东北传统聚落民居的天井普遍具有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天井狭小高耸的特征(图14)。我们对鄂东北地区9个传统天井式民居测绘图纸中的14个天井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表1),统计指标包括天井宽度、天井长度和檐口高度等。可以发现:鄂东北传统聚落民居的天井宽度多在0~3 m,平均值约为1.5 m;长度多在1~5 m,平均值约为3.1 m;檐口高度多在3~5 m,平均值约为4.2 m。天井平面形态东西向较为狭长,长宽比约为2︰1,天井剖面形态狭窄高耸,高宽比约为3︰1。这样的形态使得天井处于房屋的阴影之中,从而减少太阳辐射,避免夏季室内过热,冬天则得到更多的日照。同时,天井处靠近地表的空气温度低于天井上方的外界空气温度,从而保证热压通风的实现。晚上敞开的天井可以保证庭院快速降温。

经测量发现,热压带来的风速通常很小,鄂东北传统聚落民居中运作良好的天井热压通风风速通常只有0.2~0.3 m/s,使人体不会有明显的吹风感,只有轻微的阴凉感。但天井处的热舒适性明显高于室内(图15)。

室内的重要房屋中也有亮瓦(图16)甚至是完全敞开的采光天井,保证室内有一定的采光和通风。遮堂门与布满孔洞的格子门都是可变换的表皮,人可与外部气候接近或是隔断。

表1 鄂东北传统天井式民居天井数据统计
(作者自制)

图14 鄂东北民居天井

(作者自摄)(www.xing528.com)

图15 鄂东北民居房间内采光天井

(作者自摄)

图16 亮瓦

(作者自摄)

3.前高后低:单体建筑的建筑形态

鄂东北传统聚落民居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单体建筑一般前高后低,这样的建筑形态在夏季可以为单体建筑增加南风的迎风面,冬季减少寒冷的受风面,同时,更可以减少前一排房屋对后排房屋采光和通风的不利影响(图17)。

图17 翁杨下冲街巷:单体建筑前高后低

(作者自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