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南祁山古道:连接南北丝路的要津

陇南祁山古道:连接南北丝路的要津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文颇有识见,在南北丝绸之路的沟通研究上发前人所未发。实际上,从藏彝走廊的北端到丝绸之路的通道,主要是秦蜀道和陇蜀道,也包含唐以后的南北茶马古道。就目前情况看,秦蜀道与南北丝路的连通研究还有较多成果,而陇蜀道与南北丝绸之路的走廊文化传播研究,还鲜有论者涉及。经过文献和文学的考察,在陇蜀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祁山古道,本文拟就前述认识的基础上,一探祁山古道在沟通南北丝路的陇蜀要津地位,以就教于方家。

陇南祁山古道:连接南北丝路的要津

蒲向明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费孝通先生论及中华民族聚居地区由六大板块(北部草原区、东北高山森林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沿海区、中原区)和三大走廊(西北民族走廊、藏彝走廊、南岭走廊)构成的格局时,指出板块是以走廊相联结的[1],这些学术见解,对我们认识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迁徙流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西北民族走廊、藏彝走廊和南北丝绸之路的关系问题,随着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呼之欲出的现实意义,为许多学者所关注。诚如刘世庆先生指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近年来呈加速状态,特别是沿边地区和通道地区,他结合探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分析了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南丝绸之路的关系问题,指出随着亚欧大陆桥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海陆并进”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凸显、陆上国际能源通道的日益拓展,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及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地位必将不断提升[2]

正是基于这种学术视野,一些学者更进一步,探讨藏彝走廊和南北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具有代表性的是段渝先生,他先界定(北)丝绸之路(指从河西走廊至中亚的西北丝路)和南方丝绸之路(从川滇至缅印、东南亚的丝路)后,指出藏彝走廊是一条国际走廊,或是具有国际性和国际意义的走廊,其形成与古代族群的迁徙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先秦秦汉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进出口,其北方出口是北方丝绸之路,而其南方出口是南方丝绸之路,古代南北东西的文化以至族群的交流互动,就是通过北方丝路和南方丝路进行的。经由丝绸之路,中国西部的族群和文化与南亚细亚、中央亚细亚、西亚细亚以及东亚细亚南部即中南半岛进行互动与交流,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互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3]。此文颇有识见,在南北丝绸之路的沟通研究上发前人所未发。遗憾的是,他在论及藏彝走廊时出现了偏颇,他依据费孝通先生和李绍明先生的研究成果,把藏彝走廊的地理范围定为“主要是指地理学上的横断山脉地区”[4]。很显然,这个藏彝走廊的最北端是接不到北方丝绸之路的。实际上,从藏彝走廊的北端到丝绸之路的通道,主要是秦蜀道和陇蜀道,也包含唐以后的南北茶马古道。(www.xing528.com)

以往人们囿于童恩正先生“半月形文化传播带”[5]观点,对巴蜀到秦陇的走廊文化传播多有疏忽。近年郭物先生等提出的“Y”字形,即从以前的中国东北至西南地区拓展到连接西北地区文化传播理论[6],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就目前情况看,秦蜀道与南北丝路的连通研究还有较多成果,而陇蜀道与南北丝绸之路的走廊文化传播研究,还鲜有论者涉及。经过文献文学的考察,在陇蜀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祁山古道,本文拟就前述认识的基础上,一探祁山古道在沟通南北丝路的陇蜀要津地位,以就教于方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