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上的冰川:生活在冷中的温暖

地球上的冰川:生活在冷中的温暖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像我们目前生活在其中的这个时期,就是第四纪大冰期里相对比较温暖的时期,人们把这个时期,叫作间冰期。当然,大冰期中,也有真正气候寒冷的时期,人们把这种寒冷时期,称作冰期。在第四纪大冰期中,气候就是这样不断地冷暖交替,冷中有暖,暖中有冷,循环不已的。在这次大冰期出现之前,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是古猿。古猿在继续进化的历程中,遇到了第四纪大冰期的重重考验。

地球上的冰川:生活在冷中的温暖

根据海底古生物化石所提供的资料,1亿年前,世界海洋是很温暖的,海洋的平均温度达到21℃。但从这时开始,海洋的温度逐渐下降了。3000万年前,海洋的平均温度下降到7℃,2000万年前,下降到6℃。到了300万年前,太平洋海底的温度已经接近0℃,接着地球上出现了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者们争论了100多年,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起初,德国学者彭克和瑞士学者吕克纳,在阿尔卑斯山上,找到了100万年前的古老冰碛,他们认为这次大冰期是从100万年前开始的。后来,又有人找到了距今160万年的另一些古老冰碛,把第四纪大冰期的开始时间向前推进到160万年前。后来,根据海洋洋底沉积岩芯的分析,人们把第四纪大冰期的开始时间,一下子推进到300万年前。

你不要以为大冰期里的气候是一直严寒的。其实,说是大冰期,气候本身也是冷中有暖的。像我们目前生活在其中的这个时期,就是第四纪大冰期里相对比较温暖的时期,人们把这个时期,叫作间冰期。在第四纪大冰期的整个过程里,已经出现过无数次间冰期。当然,大冰期中,也有真正气候寒冷的时期,人们把这种寒冷时期,称作冰期。

因此,每一次大冰期,都可以分成若干次冰期和间冰期。冰期是大冰期中真正寒冷的时期,间冰期则是大冰期里的温暖时期。当然,在间冰期里,并不等于冰川都从地球上消失,消失的只是一些温带地区的大冰盖,南北两极的冰川和高山上的冰川,只是规模缩小而已。如果冰川从地球上消失了,那就说明地球的历史已经从又一次大冰期中度过了。

那么,在第四纪大冰期里,到底出现过多少次真正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呢?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差别很大。有人认为有4次冰期,有人认为有5次,也有人认为有7次,更有人认为至少有20次。

彭克和吕克纳认为阿尔卑斯山里,出现过4次冰期。这4次冰期的名称是,100万年前出现的恭兹冰期,70万年前出现的明德冰期,30万年前出现的利斯冰期和10万年前出现的玉木冰期。后来,学者们经过多次商榷,一致同意把这4次冰期,确定为第四纪大冰期里划分冰期的标准。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把中国东部地区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出现的4次冰期,分别定名为都阳冰期(100万年前)、大姑冰期(70万年前)、庐山冰期(30万年前)和大理冰期(10万年前)。

我国冰川学家李吉均和郑本兴,经过多年考察研究,把青藏高原地区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出现的4次冰期,分别定名为希夏邦马冰期(100万年前)、聂聂雄拉冰期(70万年前)、古乡冰期(30万年前)和白玉冰期(10万年前)。

后来,又有人发现了一次比恭兹冰期更古老的冰期,它大约出现在160万年前,被命名为多瑙冰期。关于这次更古老冰期的遗迹,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因此没有相应的名称。

至于有人说的另外2次比多瑙冰期更古老的冰期,找到的证据还不能够把大多数学者说服,有待资料进一步丰富后才能得出结论。(www.xing528.com)

我们当然不是冰川学家和地质学家,关于冰期次数的讨论,那是他们的事。我们只要记住第四纪大冰期里,气候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冷暖交替变化这一点,也就够了。

当然在每次冰期和间冰期里,气候并不是重复到以前的规模,而是有的冰期寒冷得多,有的冰期寒冷得少,有的间冰期温暖得多,有的间冰期温暖得少。

就拿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来说吧,在第四纪大冰期里,因为经历过5次间冰期,大量冰川融水排泄到海洋里,引起海面上升,上海也就被海水浸没过5次。最近的一次海浸。仅仅发生在1万年前,直到五六千年前,海水才退走。由于各次间冰期的温暖程度和经历时间不一样,这5次海浸的规律也不一样。

猛犸象

即使是代表大冰期中真正寒冷时期的冰期里,气候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冷暖变化的。就拿离我们最近的玉木冰期来说吧,总的趋势是气候寒冷,大量的水转移到冰川上,引起海面下降。7万年前,我国华北沿海的海岸线位于目前海面50米以下的地方,当时的渤海湾,是猛犸象和披毛犀活动的场所。但到了距今3.9万年时,这里却发生了一次海浸,海岸线甚至推进到霸县、雄县和献县一带,说明当时的气候是很暖和的。但不久海水又退出。2.3万年前,海平面降到离现在海面140米的地方。这时候,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连接在一起。北美洲和亚洲,也由白令海峡的陆桥,连接在一起。居住在亚洲的古人类,就是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到北美洲去的。到了12000年前,玉木冰期结束,大量冰川融化,海面又逐渐上升,于是白令陆桥消失在海中,两块大陆的陆上联系从此中断。

在第四纪大冰期中,气候就是这样不断地冷暖交替,冷中有暖,暖中有冷,循环不已的。这种冷暖交替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人类的诞生。

在这次大冰期出现之前,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古猿。古猿在继续进化的历程中,遇到了第四纪大冰期的重重考验。为了在比较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它们中的一支,离开森林走到广阔的平原上,锻炼着用两脚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古猿的头颅支撑在脊椎骨上,为脑容量的增加创造了条件,同时又使颚骨后缩,鼻准隆起,嘴唇自由活动,面部出现丰富的表情。直立行走也使古猿解放了双手,能够使用原始的树棍石头,增加了它们生存斗争的本领。经过第四纪大冰期里多次冰期的考验,古猿的智慧和劳动技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到了明德冰期结束后的那次大间冰期时,古猿一下子很快繁衍起来,并且学会了制造工具,变成了猿人。我国的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就是那时候出现的古人类。

在那次大间冰期里获得飞跃发展的猿人,进入到30万年前的利斯冰期时,已经进化到更接近现代人的古人。早已知道利用天然火种的中国古人,像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等,这时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居住在欧洲的古人,像尼安德特人,这时候也开始用火。虽然北边有北欧冰盖,南边有阿尔卑斯山的冰流,在夹缝中生活的古人,环境十分艰苦,但是学会了用火取暖,也就减轻了寒冷的威胁。

古人进化到10万年前的玉木冰期时,已经完全成为新人(智人)。他们除洞居外,又学会了修建简单的房屋。他们创造了打猎经济空前高涨的时期,并出现了专业化的打猎部落,例如羚羊猎人部落、猛犸猎人部落、驯鹿猎人部落等。新人中出现了驯服野马的能手,又出现了人类第一批画家和雕刻家。

1.2万年前,玉木冰期结束,历史便进入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冰后期。冰后期也叫现代间冰期,我们目前还生活在这次间冰期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