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君主的特殊忌讳大揭秘!

北朝君主的特殊忌讳大揭秘!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朝是北魏、北齐和北周的总名,这一组王朝大体与南朝同时。北朝统治者是鲜卑人,而国中臣民却以汉人为主体,于是,不可避免的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就成为敏感而特殊的问题,汉族士大夫的民族意识便是鲜卑族统治者的特殊忌讳。总的说来,在西魏和北周,武人主宰一切,汉族士大夫没有形成势力,因此没有发生涉及民族隔阂和文武相仇的事件,仅有几起影响不大的谤议祸案。

北朝君主的特殊忌讳大揭秘!

北朝北魏(末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的总名,这一组王朝大体与南朝同时。

北朝统治者是鲜卑人,而国中臣民却以汉人为主体,于是,不可避免的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就成为敏感而特殊的问题,汉族士大夫的民族意识便是鲜卑族统治者的特殊忌讳。

鲜卑族原是漠北游牧民族,入主北中国后,其统治者仍注意保持本民族的传统习性,防止被汉族同化,对汉族臣民抱歧视态度。例如规定以鲜卑语为“国语”,辱称汉人为“汉子”、“汉辈”、“吴儿”、“蛮子”等,甚至有骂“狗汉”、“一钱汉”的(“一钱”形容卑贱)。北魏建国之初,襄武侯贺狄干因滞留后秦,晓习儒家经典,言谈举止像书生,道武帝看不惯,就把他杀了。后来虽有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如改姓、迁都、禁止“胡语”等,也未能真正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与歧视。对于汉族士大夫,鲜卑统治者一面尽量招揽利用,给予较高的地位和待遇,一面心存疑忌,用异样的眼光注视他们的言行,稍不如意就横加刑杀。这方面的最大惨案是崔浩修史之狱(后有专目),其次有崔逞事件。

崔逞是道武帝的谋士,清河(今山东临清)人氏,原为后燕秘书监,投北魏为御史中丞。皇始二年(397),道武帝领兵围攻后燕国都中山城,军中乏粮,问计于崔逞。时当春夏,崔逞建议采桑葚当军粮,并引据《诗经》,说猫头鹰吃了桑葚后鸣声变得好听(见《鲁颂·泮水》)。道武帝采纳他的建议,下令百姓采桑葚充粗粮,但对猫头鹰食桑葚而鸣声变好之说怀恨于心,认为是讽刺鲜卑人野蛮凶恶。

崔逞又提议让军队自行采食桑葚,说如果不及时采摘,桑葚就会落尽。道武帝发怒说:“敌人还没有消灭,难道可以让三军将士解甲到林中去采食吗?”言下之意怀疑崔逞有意贻误军机。道武帝对崔逞的忌恨从此牢不可拔。

后来,后秦进攻东晋,东晋襄阳守将郗恢致书道武帝弟常山王拓跋遵,请求派兵支援,书中用“贤兄”称呼道武帝。道武帝认为“贤兄”之称贬低了自己,命崔逞和奋武将军张衮共同执笔,以常山王的名义作书答复郗恢,特地指示复书中要贬低对东晋国主(安帝)的称谓,以示报复。可是,崔、张二人所作复书并没有如何贬称晋帝,只是称之为“贵主”。道武帝于是大怒,贬黜张衮,命崔逞自尽,时为天兴二年(399)。

不久,东晋有桓玄之乱,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名士大夫仓皇北逃,准备投奔北魏。到陈留听说崔逞被杀,就改变主意作两路分别投奔后秦和南燕。道武帝闻知此事,追悔莫及,从此对汉族士大夫较为宽容。但汉族士大夫因谏被冤杀的事还时有发生。孝明帝神龟中,“河间人刘宜明,以直谏忤时,斩于都市。斩讫,目不瞑,尸行百步。时人谈以枉死。其宅在洛阳绥民里”(见《洛阳伽蓝记》)。

崔逞事件的背景不仅有民族隔阂,而且还有文人与武人之间的隔阂,“猫头鹰”之喻也许确实有鄙视武人之意。北朝是鲜卑武人的天下,汉族文人鄙视武人,武人仇视文人,成为一代风气。有时文武相斗,闯出大乱子,吃亏的当然是文人。如北魏孝明帝时,给事中张仲瑀上疏建议选拔官吏应区别出身,不得让武人混入“清品”,结果引起军人强烈不满,上千名羽林武士拥入张家打人放火。张仲瑀受重伤逃出,其兄受伤后被投入火中烧死,其父也伤重而死。

武人对文人的仇杀,常常和民族歧视交织在一起。北齐后主武平四年(573),陈朝军队包围寿阳,形势危急,而后主高纬还要去晋阳游玩。侍中崔季舒、张雕虎等一群随驾文官联名进谏,劝后主取消出巡计划。领军韩长鸾劾奏说:“汉儿文官联名上谏,有谋反意图,应当诛杀。”于是把崔季舒等6人斩首,尸体抛入漳河。

韩长鸾(名凤)是一鲜卑化的汉人,靠军功起家。他极端仇视汉族士大夫,经常扬言:“狗汉大不可耐,要统统杀头!”以祖珽为首的汉族士大夫集团对鲜卑武夫也非常鄙视,双方相仇如同水火。后主则是全无肚肠的昏君,只知道玩乐,人称“无愁天子”。他的消遣方式非同寻常,如郑重其事地给交配的公母马搭棚举行“婚礼”,自己亲临观看;在皇家华林园设置贫苦农舍,自己装作乞丐沿门乞讨等。(www.xing528.com)

北齐王朝既不善终也不善始,后主高纬以乞讨为游戏,文宣帝高洋则以杀人为乐事。他的杀人取乐也不同一般,比如一日忽然猜疑所宠薛嫔与人私通,便把她斩首,将头颅揣在怀里出席宴会。席间冷不防把美人头颅掷在食器中,把众人吓得心惊肉跳。又当众亲自动手把薛嫔的无首尸体逐块肢解,剔出髋骨当作琵琶玩弄。

忽然又收起人骨琵琶,流泪说:“佳人难再得,太可惜了。”命人把零碎尸块拾出去掩埋,自己披头散发跟在后面哭泣。

高洋做这类事不是一次两次,但士大夫没有人敢谏说他的不是,他倒是经常挑剔士大夫的过失。大臣杜弼追随高氏父子数十年,是北齐的开国元老,有一次高洋问他:“治国应当用什么人?”杜弼不假思索回答道:“鲜卑人是车马客,应当用中国人。”(“中国人”指汉人)高洋认为是讥刺自己,怀恨于心。后来有人拿杜弼说短论长,高洋便将杜弼贬为胶州刺史,待杜弼到达胶州后即命斩首,三个儿子流放边远州郡。另一位开国元老高德政经常直谏,也被高洋借故杀害。事后高洋宣布说:“高德政常说应当重用汉人,解除鲜卑人官职,凭这一条就该处死。”

杜弼、高德政都是北齐忠臣,他们提出重用汉人的主张完全是为国家前途着想。鲜卑族统治者却因忠谏而生嫌忌,把他们杀害,这种野蛮统治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

周世宗有过纳谏的佳话。宋杨亿口述的《杨文公谈苑》载:“周世宗尝为小诗示窦俨,俨言:‘今四方僭伪主各能为之,若求工,则废务;不工,则为所窥。’世宗遂不复作。”

总的说来,在西魏和北周,武人主宰一切,汉族士大夫没有形成势力,因此没有发生涉及民族隔阂和文武相仇的事件,仅有几起影响不大的谤议祸案。西魏大统四年(538),都官尚书吕思礼因谤讪朝政赐死,又有丞相府长史崔腾和御史丞董绍因投书谤议赐死(年份不详)。当时宇文泰操纵军政大权,篡魏野心暴露无遗,诸人谤讪当缘此而发。

【注释】

①据《汉书·外戚传》,汉武帝所宠赵婕妤居钩弋宫,怀孕十四月而生昭帝刘弗陵,因传说尧母怀孕十四月而生尧,武帝遂将刘弗陵所生之门号为尧母门。后来太子刘死于巫蛊事件,武帝临终立刘弗陵为太子。谢庄文中用此典故,称誉殷贵妃“赞轨尧门”,则以殷贵妃比拟赵婕妤,而有以刘子业比拟刘之嫌,故刘子业衔怨不释。

②中国古代围棋之品有九,一品最高,九品最下,各有品目:一品号入神,二品号坐照,三品号具体,四品号通幽,五品号用智,六品号小巧,七品号斗力,八品号若愚,九品号守拙。九品之外不可胜计,未能入格(见张拟《棋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