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动车辆充电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技术

电动车辆充电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技术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充电电流对充电特性的影响以额定容量100 A·h的某锂离子电池为例,在SOC为40%,恒温20℃情况下,采用不同充电倍率充电。对充电过程进行综合考虑,由于充电电流与内阻能耗成平方关系,是影响内阻能耗的主要因素,所以充电电流大的内阻能耗大。3)充电温度对充电特性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以某额定容量200 A·h锂离子电池为例,采用恒流限压方式记录充电参数,如表35所示。

电动车辆充电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技术

1)充电电流对充电特性的影响

以额定容量100 A·h的某锂离子电池为例,在SOC为40%,恒温20℃情况下,采用不同充电倍率充电。参数结果如表3−3所示,充电曲线如图3−9所示。

表3−3 不同充电率充电参数

图3−9 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

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恒流充电时间逐渐减少,恒流可充入容量和能量也逐渐减少。以充入放出容量1/2(即SOC=70%)时为标准,所需充电时间随充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少,20 A(0.2 C)所用时间约是80 A(0.8 C)的1倍。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充电的电流差在2 A以内,所以后30 A·h充电时间相差不大。因此,在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之内,增大充电电流,虽然可恒流充入的容量和能量将减少,但有助于减少总体充电时间。在实际电池组应用中,可以以锂离子电池允许的最大充电电流充电,达到限压后,进行恒压充电,这样在减少充电时间的基础上,也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但充电电流的增加,也将带来电池内阻能量损耗的增加,消耗在内阻上的能量按式(3−17)进行计算。

式中,E为内阻消耗的能量,r为电池内阻,t为充电时间变量,I为充电电流,t1和t2为充电截止时间。

通过大量试验证明,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变化在0.4 mΩ之内。因此从式(3−17)可以得出,电池内阻能耗与充电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而同充电电流成平方关系。从充电曲线(见图3−9)可以看出,在充电1.5 h后,各条充电曲线趋于相似,充电电流相差不大。因此,在此之前,充电电流将是内阻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电流大的能耗大;在此之后,充电时间将是内阻能耗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充电时间长的能耗大。对充电过程进行综合考虑,由于充电电流与内阻能耗成平方关系,是影响内阻能耗的主要因素,所以充电电流大的内阻能耗大。在实际电池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充电时间和效率,选择适中的充电电流。

2)放电深度对充电特性的影响

在20℃恒温环境,对额定容量100 A·h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SOC,以0.3 C恒流限压进行充电。试验参数如表3−4所示,充电曲线如图3−10所示。在图3−10中,曲线从左到右放电容量依次增加。

表3−4 不同放电深度充电试验参数(www.xing528.com)

图3−10 锂离子20℃,0.3 C恒流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

从表3−4和图3−10中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①随着放电深度的增加,充电所需时间增加,但平均每单位容量所需的充电时间减少,即充电时间的增加同放电深度不成正比。

②随着放电深度的增加,恒流充电时间所占总充电时间比例增加,恒流充电容量占所需充入容量的比例增加。

③随着放电深度的增加,等安时充放电效率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

3)充电温度对充电特性的影响

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以某额定容量200 A·h锂离子电池为例,采用恒流限压方式记录充电参数,如表3−5所示。

表3−5 不同温度电池充电参数

从表3−5中可以看出,随着环境温度降低,电池的可充入容量明显降低,而充电时间明显增加。低温(−25℃)同室温(25℃)相比,相同的充电结束电流,可充入容量降低25%~30%。若以5 A为充电结束标准,则电池仅充入在此温度下可充入总容量的75%~85%。但降低充电结束电流意味着增加充电时间。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电池可充入容量低,因此,为了防止电池过放电,必须降低单次充电电池的可用容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