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蜀国国家祭台的历史与衰落

古蜀国国家祭台的历史与衰落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么重要的一座国家祭台,应该是集结了古蜀国当时最优秀的建筑人才精心设计修筑而成。因为在开明王朝的末期,古蜀人的大型祭天祭祖仪式不再盛行,特别是秦灭巴蜀之后,中原文明进入蜀地,人们的信仰和习俗也发生变化,古蜀国曾经的祭台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古蜀国国家祭台的历史与衰落

从成都北门的驷马桥往北走一公里,在川陕公路旁边,就是传说中的羊子山。为什么是传说?因为现在这里除了一个标明羊子山路的路牌和一个羊子山公交站外,看不见任何山,羊子山的山呢?说是山,其实这儿以前也就是一个大土堆,只有二十多米高,直径一百六十多米,因为以前农民世代在这儿放牧,后来就叫羊子山。

20世纪50年代,修建宝成铁路需要建材,这个土丘旁就建了一个砖瓦厂,就地取材;同时这个土堆也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怀疑这下面可能有一座大墓,于是,砖厂的工人们取土,考古队清理文物,两全其美。最后在土丘中发现了二百一十一座墓葬,时间跨度从战国时期到明代,但文物价值都不大,考古人员还有些失望。因为取土烧砖,这个时候土丘已经很小了,只剩下中心部分。面对这个被层层瓦解的土丘,考古人员有点纳闷,这个土丘既不是大墓,也不是主墓的封土,会不会另有故事呢?先不着急撤,再看看土层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一研究不要紧,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得以确认,原来,这是一座古蜀国的国家祭台。

幸亏考古界以前发现过类似的祭祀台,借助文献资料,考古专家对羊子山土台进行了复原,发现它最初的形状像一个削掉顶端的金字塔,俯瞰很像一个回字形,现在只能推测,这个土台大概十二米高,可能有三级,每级高四米,每级都有登台土阶,用泥草制作的土砖修建而成,在成都博物馆与金沙博物馆收藏有其立体的还原图。这样的祭台形态,与同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出土的祭台遗址相似,比如良渚文化中的瑶山祭坛、上海青浦的福泉山祭坛。羊子山土台太重要了,这应该是整个成都地区乃至四川省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唯一的一座地面建筑,也是全国发现的同时期祭坛中规模最大的。这么重要的一座国家祭台,应该是集结了古蜀国当时最优秀的建筑人才精心设计修筑而成。

羊子山路牌(www.xing528.com)

羊子山立体还原图

那么这个土台是何时修建的呢?哪一位蜀王在这儿举行过祭天仪式呢?有人推测修建时间可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但学术争议还比较大,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土台和开明王有关,但具体是哪一世开明王也很难明确。而关于这个土台废弃时间的意见比较统一,一般认为在战国末期。因为在开明王朝的末期,古蜀人的大型祭天祭祖仪式不再盛行,特别是秦灭巴蜀之后,中原文明进入蜀地,人们的信仰和习俗也发生变化,古蜀国曾经的祭台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在羊子山土台的台基下,还埋藏着时间的秘密。这个土台修筑之前是人们生活居住之地,在土台台基下有古人生活的痕迹,现场发掘的五件打制石器就能说明问题。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实物,说明至少在公元前一万年就有人在此生活,这比宝墩、三星堆和金沙都要早很多很多。而且这些石器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多地出土的石器相似,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蜀地与中原文化早已有所交流碰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