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开园58年耕耘成果:《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南开园58年耕耘成果:《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先老师自三十年代初回国,执教于南开大学,默默地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祖国的科学幼苗。培养人才是先师执教五十八年的奋斗目标之一。他学成归国的时候,初创的南开大学,远不是一个学府胜境:经费支绌,教员短缺,首届毕业生仅有十二名。所以蒋明谦认为是石先导师为他铺平了通向专业的道路,他所取得的成就与当年先生的指导、教育分不开。

南开园58年耕耘成果:《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石先老师自三十年代初回国,执教于南开大学,默默地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祖国的科学幼苗。仅解放前他培养输送出国的学子就有200多人。现在这些杨门子弟都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其中如杨振宁、唐敖庆、殷宏章、蒋明谦、邹承鲁等都是驰名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在这一代杨门桃李中,有的已经在我国科学和教育界担负起领导者的职责,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有十三位是他的学生。五十年代他培养的学生和研究生如李正名、俞耀庭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他与无机教研室青年教师学生一起工作、学习、从事科研,引导他们上进与求知的门径,突破重重困难和干扰,派送更晚一辈的学子出国深造。这些后起之秀,现在有的已经学成归国,开拓新的科学领域;有的担负领导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人才是先师执教五十八年的奋斗目标之一。他学成归国的时候,初创的南开大学,远不是一个学府胜境:经费支绌,教员短缺,首届毕业生仅有十二名。而他却选择了这里作为他潜心追求“教育救国”道路的起步之地,与已故著名化学家邱宗岳教授通力合作,首先担负起全校化学系的教学工作。他教而有方,一方面是由于他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另一方面是他对青年学子有一颗热忱无私的心。他要求学生严格而不苛求,待人平易而绝不容忍学习懈怠。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每一个好学上进的学生都关怀备至,诲人不倦。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蒋明谦教授曾回忆:他1941年考取了清华第五届公费留美生,学校指定国内导师三人负责指导,其中一位就是石先先生,他给三位导师写信求教,当时只得到先生的回信,而且是十多页的长信,非常认真、详细地对如何选择学校、导师、课程,乃至行装、旅途以及国外生活礼节等等,都作了详细的指导。先生建议他先到规模较小的大学学习一年,然后再到规模宏大的著名大学学习二年,因为前者接触导师的机会多,便于学好英文,熟悉美国大学教育风尚,打好深造的基础;后者著名专家、教授多,学术水平高,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学业水平,了解学术发展趋势,以及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先生为他在美国的学习,作了极为重要的安排与指导。所以蒋明谦认为是石先导师为他铺平了通向专业的道路,他所取得的成就与当年先生的指导、教育分不开。当他担当培养下一代的任务的时候,总不忘恩师当年教诲自己的情景。先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不仅光照南开园,对于兄弟大学的师生、中学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乃至乡村教师、小学生,凡是向他请教的人,他都热情地予以教诲,来信必复,为他们寄书,寄资料。炳林在当他的助教的时候,曾兼任他的办公室秘书,有些不属于先师的业务范围,先师也决不辜负对方对他的希望。天津津北制药厂的技术员彭海卿,编写了《美国化学文摘查阅法》一书,茹玉介绍编者去见杨老,先生细心阅读后,认为这本书可以帮助青年学习国外文献,很有意义,更赏识这位肯钻研、有见地的“小人物”。出自对成长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出自对国家科技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他不仅亲自修改,并责成茹玉具体帮助、审定,而且为之作序,推荐出版。炳林是他1942年级的研究生,他对炳林的学习、工作抓得很紧,指导科研,耳提面命,经常听取汇报。每遇困难,无论业务的还是物质设备的,他总想方设法为之解难。炳林作的阶段性书面汇报、年终总结,他不仅从学术角度来指导、校正,乃至在文字修辞上,他也动笔修改;凡是用英文撰写的东西,他还为之修正语法。通过严格要求和训练,为我们步入现代化学科研之门,奠定了基础。鉴于国外化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先生十分重视青年学子留学深造。远在西南联大时期,他就十分注意这一方面的信息,每当得到选送出国的考试消息,他就鼓动、支持我们去应考。他为我俩、为我们的师兄弟、乃至下一代弟子们的出国深造,花费了许多心力,写过许多推荐信和材料。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正直无私,办事公道,事事以身作则,最令我们感佩的是他把满腔热血倾注到培养人才的事业上,教泽广布,硕果累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