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风道通风改善的有效策略

城市风道通风改善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体型风道在促进城市通风、改善城市风环境质量方面优于道路型风道和绿地型风道,同时其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依然具有重要作用。杭州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在炎热的夏季,市中心气温可达40℃以上,高楼林立的地表形态阻碍了下层空气的流通,大气环境中的人为热难以扩散而形成趋于稳定的热场,从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杭州老城区住区建筑体高度普遍在21m左右,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考虑逐渐适当增加建筑高度。

城市风道通风改善的有效策略

水体型风道在促进城市通风、改善城市风环境质量方面优于道路型风道和绿地型风道,同时其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依然具有重要作用。在改善城市通风环境方面,水体型风道优于道路型风道,道路型风道优于绿地型风道。首先,应努力保护好杭州城市内部现有的河湖水系以及人工水面,如钱塘江、京杭大运河、余杭塘河、西湖、湘湖等。不但要保护水质和水环境,而且还要保护好其形态,应避免水体表面被遮挡和覆盖。同时还要避免沿河道方向对风流通的阻碍,例如尽量减小河岸两边树木的郁闭度,尤其是避免树冠延伸到河面从而影响通风,减少大型跨河设施的建设,尽量在河道两岸留足开敞空间以促进空气流通。其次,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营造新的水体型风道。杭州城市内部河网密布,可考虑将水系引入大型街区内,并尽量保证足够的水系宽度。其次,水体型风道和绿地型风道的适宜宽度在50~80m,可以发挥出最佳的通风潜能。如果水体过窄,风道通风效果无法发挥到最佳状态;但水体过宽对通风效果提升作用不大,并且会浪费城市空间。从控制性详细规划角度出发,在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管理等层面开展响应。在规划编制层面,可积极倡导在划定蓝线和绿线时综合考虑风道适宜值,低于该值时可考虑按照该值进行布置,以提高水体和绿地等用地类型在规划编制中的重要性。在规划实施层面,首先应重视水体和绿地的重要作用,可考虑将水体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中进行考核,同时将绿地宽度指标作为引导性指标纳入规划成果中,以尽量全面地考核用地指标。在规划管理层面,严格保护蓝线和绿线,加大处罚侵占水体和绿地行为的力度。提倡将住区建筑高度控制在48m及以下。建筑高度过大会导致静风区域面积增大,增加湍流强度而引起风速剧增,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城市风环境的改善。杭州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在炎热的夏季,市中心气温可达40℃以上,高楼林立的地表形态阻碍了下层空气的流通,大气环境中的人为热难以扩散而形成趋于稳定的热场,从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在街区尺度层面,建筑高度宜控制在24~48m,为改善城市风环境,宜将建筑高度控制在48m及以下。杭州老城区住区建筑体高度普遍在21m左右,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考虑逐渐适当增加建筑高度。对于新住区的建设,建议将建筑高度控制在48m及以下。其次,可通过降低部分街区建筑密度来改善风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减少在道路路口、河道口以及绿带口布置过多的大体量建筑。对杭州市实际风道的定量研究发现,不论是对于道路型风道、绿地型风道还是水体型风道,当风道入口存在一些大体量建筑,尤其是迎风面积很大的建筑时,街区的通风环境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建筑背面会形成大量的静风区。因此,应尽量减少在主导风方向上的风道入口布置大体量建筑,以减少建筑对城市通风的阻挡。提倡在城市道路两侧布置水体、绿地或其他开敞空间。城市道路宽度一般在55m及以下,其通风潜能还有提升空间。一般来说,城市道路越宽,通风效果越好,增大城市道路宽度可以改善城市风环境,而道路宽度主要受国家建设标准控制,操作难度较大。在难以改变道路宽度的情况下,在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在道路两侧布置一定宽度的绿地、水体或其他开敞空间,为空气流通创造更适宜的环境。另外,还可以将沿街建筑底层改造成架空的结构以促进城市通风。再次,提倡使用粗糙度低的建筑材料,合理布置高架、立交桥等大型户外设施,减少其对城市通风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粗糙度的风道进行通风研究,发现表面粗糙度会影响城市通风。粗糙度越大,对通风的阻碍作用越大。建筑表面的粗糙度主要取决于建筑材料的颗粒几何形态特征,气流经过建筑表面时与材料颗粒接触而产生摩擦阻力,因此,使用更小粒径、更加光滑的建筑材料将有助于改善城市通风。应尽量减少高架、立交桥等设施对城市通风的阻碍,提倡发展地下交通。与此同时,尽量减少横穿街道的广告牌等设施的使用,提倡将跨街广告牌改为平行于街道方向布置,以减小对城市通风的阻碍。(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