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姜女传说: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成果

孟姜女传说: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需要更加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包括民间文学在内的十大门类,截至2021年3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入选230个民间传说类别的新增项目。目前,就民间文学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国内外普遍采用“记录保存”的保护方式。本文旨在通过了解目前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尝试回答如何主动积极地保护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孟姜女传说: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成果

袁 帅[66]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内容摘要 从反思过去实践经验出发,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首先,需要更加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其次,从关照民众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打造有“人”在场的文化空间,形成活态语境,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建构富有生机的“文化空间”,只有将保护文化的关键放在还“俗”于民,才能实现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持续发展。本文从民俗学视角,以国内流传于多地区、多民族的“孟姜女传说”为例,考察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阶段成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文化空间;遗产旅游(www.xing528.com)

围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的相关问题,不仅在学术界被频繁热议,而且已通过数字媒体等渠道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广大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何保护、怎样保护”的问题,逐渐成为全体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类萌生保护或保存“物质遗产”的意识起源甚早,从大量考古资料中发现的多样墓葬随葬品中便能得到部分说明。相比之下,直至20世纪中期,“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思潮,才首先出现在一些民族主义国家,之后多国相继兴起。光是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内涵,就已历经不短的时间,才明确地逐步展开相关保护工作,呈现出国内外不同国家前赴后继式历时性的讨论,和见贤思齐式共时性的学习现象。

综观历史日本是最先颁布成文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之后,韩国政府借鉴了日本保护工作的相关经验,主要使用由日本提出的“文化财”的概念,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有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深度尚无统一的定义。直至2001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临时定义,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指南》。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内容对如何具体展开保护工作具有全方位的指导作用。截至2006年,该公约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正式生效。[67]在公约的指引下,全球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帷幕被拉开。一方面为响应国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号召,另一方面考虑到复兴我国传统文化、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于2006年开始,陆续通过了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包括民间文学在内的十大门类,截至2021年3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入选230个民间传说类别的新增项目。[68]

口耳相传是民间文学最为主要的传播和传承方式,涉及人数多、辐射范围广。因此,民间文学的保护工作常陷入缺少针对性、无从下手的困境。目前,就民间文学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国内外普遍采用“记录保存”的保护方式。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过于僵硬化的记录,极易滋生消减口头文学生命活力的隐患。为使民间文学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能继续流传下去,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出谋划策。来自民俗学及其他跨学科研究民间文学的专家,正积极不断地反思过去保护工作的不足。同时,基于扎实的田野作业、广泛借鉴国内外保护经验,真切地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演进,数字化保护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新型保护模式。本文旨在通过了解目前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尝试回答如何主动积极地保护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